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8,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鸾凤
红妆
倾城
环佩
红袖
红粉
姑射
娉婷
群芳
佳丽
绰约
西施
倾国
轻盈
琼枝
《國語辭典》:鸾凤(鸞鳳)  拼音:luán fèng
1.1.鸾鸟和凤凰。比喻贤能的才俊之士。汉。贾谊〈吊屈原文〉:「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唐。李白〈赠瑕丘王少府〉诗:「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
2.比喻夫妻。唐。卢储 催妆诗:「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今古奇观。卷三五。王娇鸾百年长恨》:「与君成就鸾凤友,切莫苏台恋花柳。」
《國語辭典》:鸾凤和鸣(鸞鳳和鳴)  拼音:luán fèng hé míng
本指陈国大夫懿氏为嫁女儿而占卜的卜辞。语本《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后比喻夫妻俩感情和谐。《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六出》:「似鸾凤和鸣,相应青云际。」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夜同寝昼同行,恰似鸾凤和鸣。」
《國語辭典》:红妆(紅妝)  拼音:hóng zhuāng
1.妇女的妆饰多红色,故称为「红妆」。《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也作「红装」。
2.泛指妇女。唐。李中〈采莲女〉诗:「晚凉含笑上兰舟,波底红妆影欲浮。」也作「红装」。
《國語辭典》:倾城(傾城)  拼音:qīng chéng
1.倾覆邦国。《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北史。卷十四。后妃传。论曰》:「灵后淫恣,卒亡天下。倾城之诫,其在兹乎!」
2.形容极为美丽动人。参见「倾国倾城」条。晋。陶渊明〈闲情赋〉:「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唐。皇甫枚《飞烟传》:「一睹倾城貌,尘心只自猜。」亦用以借指美人。《文选。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之二》:「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清。况周颐 曲玉管。两桨春柔词:「夕阳衰草,满目江山,不见倾城。」
3.满城、全城。形容人数众多。《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倾城士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宋。苏轼 江神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词:「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國語辭典》:倾国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国的人都为之倾倒爱慕。语本《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形容女子极为美丽动人。《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觉得倾国倾城,便道:『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倾城倾国」。
分類:女子美丽
《國語辭典》:环佩(環佩)  拼音:huán pèi
1.圆形玉佩。后多指妇女的饰物。《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也作「环佩」。
2.比喻美女。也作「环佩」。
《國語辭典》:环佩(環珮)  拼音:huán pèi
1.圆形玉佩。后多指女子佩戴的饰物。《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西游记》第二三回:「一副提炉,香云霭霭,环佩叮叮,那妇人带著三个女儿,走将出来。」也作「环佩」。
2.比喻美女。唐。杜甫 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也作「环佩」。
《漢語大詞典》:红袖(紅袖)
(1).女子的红色衣袖。 南朝 齐 王俭 《白紵辞》之二:“情发金石媚笙簧,罗袿徐转红袖扬。” 唐 杜牧 《书情》诗:“摘莲红袖湿,窥渌翠蛾频。” 后蜀 欧阳炯 《南乡子》词:“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
(2).指美女。 唐 元稹 《遭风》诗:“唤上驛亭还酩酊,两行红袖拂尊罍。”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华省芳筵不待终,忙携红袖去匆匆。” 清 孙枝蔚 《记梦》诗:“头上黄金双得胜,眼前红袖百慇懃。”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 上海 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
《國語辭典》:红粉(紅粉)  拼音:hóng fěn
1.脂粉。唐。杜牧 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诗:「雾冷侵红粉,春阴扑翠钿。」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宝剑赠烈士,红粉赠佳人。」
2.喻指女子。唐。孟浩然 春情诗:「青楼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唐。李商隐 马嵬诗二首之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3.比喻落花。唐。岑参 长门怨诗:「绿钱侵履迹,红粉湿啼痕。」宋。辛弃疾〈满江红。家住江南〉词:「流水暗随红粉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漢語大詞典》:姑射
(1).山名。在 山西省 临汾县 西,即古 石孔山 ,九孔相通。山海经·东山经:“ 卢其 之山……又南三百八十里,曰 姑射 之山,无草木,多水。” 郝懿行 笺疏:“庄子·逍遥游篇云:‘藐 姑射 之山, 汾水 之阳’;隋书·地理志云,‘ 临汾 有 姑射山 ’。山在今 山西 平阳府 西。”按,山海经·东山经下文尚有 北姑射山 、 南姑射山 ,所指已不可考;又《海内北经》有 列姑射 ,当为传说中另一山名。
(2).庄子·逍遥游:“藐 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后诗文中以“姑射”为神仙或美人代称。 五代 王周 《大石岭驿梅花》诗:“仙中 姑射 接 瑶姬 ,成阵清香拥路岐。” 宋 苏轼 《杨康功有石状如醉道士为赋此诗》:“海边逢 姑射 ,一笑微俯首。” 元 张可久 《满庭芳·歌者素娟》曲:“铅华尽洗,南州琼树, 姑射 冰肌。” 清 张麟书 《早梅》诗:“梦寐难忘 姑射 姿,春山无伴每相思。”
《國語辭典》:娉婷  拼音:pīng tíng
1.轻巧美好。汉。辛延年〈羽林郎〉诗:「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妖娆如太液池边解语并头花,娉婷似昭阳宫里学舞的双飞燕。」
2.美女。唐。白居易〈夜闻歌者〉诗:「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一见了美貌娉婷,不由的我便动情。」
《國語辭典》:群芳  拼音:qún fāng
1.各种美丽芬芳的花草。南朝齐。谢朓〈酬德赋〉:「览斯物之用舍,相群芳之动植。」宋。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词:「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2.借指众美人或众贤人。如:「她很漂亮,是群芳之后。」、「那朝代主政者英明果决,广纳贤才,所以群芳百出。」
《國語辭典》:佳丽(佳麗)  拼音:jiā lì
1.貌美的女子。《楚辞。屈原。九章。抽思》:「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唐。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2.形容景物的美好。南朝齐。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國語辭典》:绰约(綽約)  拼音:chuò yuē
柔媚婉约。《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母见其绰约可爱,始敢与言。」也作「婥约」。
《國語辭典》:西施  拼音:xī shī
1.春秋越国美女。生卒年不详。越国苧萝(今浙江诸暨县南)人。本为浣纱女,适越王句践为吴所败,欲献美女以乱其政,乃令范蠡献西施,吴王大悦,果迷惑忘政,后为越所灭。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也称为「西子」、「先施」。
2.绝色美女的代称。《荀子。正论》:「譬之是犹以人之情为欲富贵而不欲货也,好美而恶西施也。」
3.比喻落花。唐。李商隐 景阳井诗:「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唐。韩偓 哭花诗:「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國語辭典》:倾国(傾國)  拼音:qīng guó
1.倾覆邦国。指亡国。《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此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
2.形容非常美丽。参见「倾国倾城」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眼角偷传倾国貌,心苗曾倩多情种。」后亦代指极美丽的女子。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3.全国。比喻人数极为众多。唐。杜甫〈留花门〉诗:「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当是时,倾国瞻仰,男女喘汗属于道。」
《國語辭典》:倾国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国的人都为之倾倒爱慕。语本《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形容女子极为美丽动人。《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觉得倾国倾城,便道:『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倾城倾国」。
分類:女子美丽
《國語辭典》:轻盈(輕盈)  拼音:qīng yíng
1.形容体态纤秀,动作轻快。唐。唐彦谦 垂柳诗:「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西游记》第三○回:「他摇身一变,也变做个宫娥。真个身体轻盈,仪容娇媚。」
2.轻快活泼。如:「远处传来一阵阵轻盈的笑语。」
《漢語大詞典》:琼枝(瓊枝)
(1).传说中的玉树。《楚辞·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洪兴祖 补注:“琼,玉之美者。《传》曰: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天为生树,名曰琼枝。高百二十仞,大三十围,以琳琅为实。” 明 杨慎 《艺林伐山·琼枝旃檀》:“佛经云:琼枝寸寸是玉,旃檀片片皆香,比之圣贤,欲无德不备;喻之诗文,欲无字不二也。”
(2).喻嘉树美卉。 唐 王涯 《望禁门松雪》诗:“金闕晴光照,琼枝瑞色封。” 金 元好问 《同漕司诸人赋红梨花》诗之二:“琼枝玉蘂静年芳,知是何人与点粧。” 明 沈璟 《义侠记·取威》:“看琼枝玉树,偏将冻蕊争开。” 冰心 《庄鸿的姊姊》:“他便走到窗下,掀起窗帘看了一看,回头笑说:‘是不是庭院里的玉树琼枝?’”
(3).喻贤才。 唐 李德裕 《访韦楚老不遇》诗:“今来招隐逸,恨不见琼枝。” 明 高启 《北郭秋夜喜徐幼文远来兼送南游》诗:“琼枝何以先旧色,客路风尘亦劳矣。”
(4).喻皇族子孙。 唐 萧颖士 《为扬州李长史贺立太子表》:“琼枝挺秀,玉叶资神。”
(5).喻美女。 唐 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皓雪琼枝殊异色,北方絶代徒倾国。” 宋 秦观 《虞美人》词:“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是离人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 张诒庭 《无题》诗:“珍重 瀛 壶 无限好,文鸞端合占琼枝。”
(6).喻灯烛。 明 刘基 《正月十五夜灯火大开作》诗:“夜寒衾冷漏声迟,卧看琼枝绽金粟。”
(7).木棉树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树木·棉:“木棉,一名琼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