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责咎(責咎)
责究罪过。《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观其治平临政,课职责咎,将所谓‘导之以法,齐之以刑’者乎。”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三状》:“臣等若贪冒宠荣,便离职任,向去或有侵軼,害及生灵,使朝廷重忧,后人当患,则有识之人,孰不责咎?” 樊增祥 《批史国安呈词》:“勿得任性妄为,致干责咎。”
分類:罪过
《漢語大詞典》:谪落(謫落)
指神仙因罪过被贬落人世。 清 洪升 《长生殿·冥追》:“你本是 蓬莱仙子 ,因微过謫落凡尘。”《花月痕》第七回:“此係 石曼卿 芙蓉城 里手植,数应謫落人间。”参见“ 謫降 ”。
《國語辭典》:谪降(謫降)  拼音:zhé jiàng
1.官吏因罪降职。宋。王巩〈甲申杂记〉:「将引用岭南谪降人,元祐人同力为之。」
2.仙人堕落人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仙官谪降,便是古德转生。」
《漢語大詞典》:塞咎
抵补罪过。后汉书·列女传·盛道妻:“君可速潜逃,妾自留狱,代君塞咎。”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卓 心怨之。因天有变,欲以塞咎,使人言 温 与 袁术 交关,遂笞杀之。”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大兵交际,难可齐壹,诸王朝贵,横死者众,臣今粉躯,不足塞咎。”
分類:抵补罪过
《漢語大詞典》:谪过(謫過)
因罪过而被贬谪。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 楚 人拔 滎阳 ,不坚守 敖仓 ,乃引而东,令謫过卒分守 成皋 ,此乃天所以资 汉 。” 唐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僕自謫过以来,益少志虑。”
分類:罪过贬谪
《漢語大詞典》:愆罪
罪过,罪恶。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 刘萇 ﹞殴击吏人,专己凶暴,愆罪莫大,甚可耻也。”
分類:罪过罪恶
《漢語大詞典》:微谴(微譴)
轻微的罪过。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五载七月,贵妃以微谴送归 杨銛 宅。”
分類:轻微罪过
《漢語大詞典》:宿罪
(1).谓积有旧怨。韩非子·难四:“夫未立有罪,即位之后,宿罪而诛, 齐 胡 之所以灭也。”
(2).过去的罪过。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此言之诚,有如 大江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先王恩仁,不忍遐弃,既释其宿罪,且开明信。”
(3).前世的罪孽。云笈七籤卷三十:“令我七祖父母,世世安寧,解脱宿罪,共登上清。”
《漢語大詞典》:逃恶(逃惡)
犹言掩盖罪过。《商君书·禁使》:“今夫騶虞,以相监,不可;事合而利同者也。若使马焉能言,则騶虞无所逃其恶矣,利异也。” 俞樾 诸子平议·商子:“ 商君 之意,盖以騶虞两职事合利同,不可使之相监,恐其互相容隐也。故必马能言,始无所逃恶。”
分類:掩盖罪过
《漢語大詞典》:避咎
(1).避免罪过或过失。《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 孔子 曰:‘ 晏平仲 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知是駮人之非,愻辞以避咎,义也夫!’”后汉书·杨赐传:“臣受恩偏特,忝任师傅,不敢自同凡臣,括囊避咎。”
(2).避免祸害。 汉 焦赣 《易林·豫之比》:“ 禹 导 龙门 ,避咎除患,元丑以安。”南史·恩倖传·茹法亮:“又启上籍被却者悉充远戍,百姓嗟怨,或逃亡避咎。”
《漢語大詞典》:折罪
(1).赎罪,抵消罪过。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若拿得这两个棍徒,将功折罪;若拿不得,二罪俱罚。”《西游记》第九二回:“如今没奈何,保 唐僧 取经,将功折罪。” 鲁迅 《彷徨·祝福》:“总是我老发昏不小心,对不起主顾……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
(2).折受;折杀。《醒世姻缘传》第七一回:“好太太呀!太太跟前敢坐,待要折罪杀呀!” 姚雪垠 《长夜》二三:“她老人家说着说着可就要往地上跪,我赶忙上前搀住她老人家,说:‘大娘,有啥话说到明处,你老人家可别要折罪孩子!’”
《漢語大詞典》:祸适(禍適)
责其罪过;谴责。《诗·商颂·殷武》:“岁事来辟,勿予祸适。” 毛 传:“适,过也。” 郑玄 笺:“勿罪过,与之祸适。”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祸读为过,广雅曰:‘謫、过,责也。’謫与适通。勿予过謫,言不施谴责也……祸与过古字通。荀子·成相篇説刑曰:‘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即罪过字。汉书·公孙宏传:‘诸常与 宏 有隙,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史记过作祸。”
分類:罪过谴责
《漢語大詞典》:孽愆
亦作“孼愆”。 罪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薨:“我生平无多孼愆,祇有镇师一旅,不应调而悮调之,途逢海寇,全军尽覆。”
分類:罪过
《漢語大詞典》:瑕咎
过失,罪过。 前蜀 杜光庭 《胡璠尚书地网醮词》:“注延生之籙,锡以福祥;焚积罪之书,赦其瑕咎。”
分類:过失罪过
《國語辭典》:替罪羊  拼音:tì zuì yáng
比喻代人受罪过的人。参见「替罪羔羊」条。如:「你明明知道是我偷的,为什么要拿他当替罪羊?」
《國語辭典》:尤诟(尤詬)  拼音:yóu gòu
耻辱。元。倪瓒〈至正乙未素衣〉诗:「视民如豵,宁辟尤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