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俯首认罪(俯首认罪)  拼音:fǔ shǒu rèn zuì
低头承认自己的罪行。如:「抢劫银行的嫌犯在證据确凿的情况下,终于俯首认罪。」
《国语辞典》:犯罪现场(犯罪现场)  拼音:fàn zuì xiàn cháng
犯罪行为直接或间接有关系的场所,乃犯罪行为之准备、发生、经过、存在和结果的场所。
《国语辞典》:感化教育  拼音:gǎn huà jiào yù
对有犯罪行为,但不适宜刑事处分的保护事件少年,将其收容在特定处所,不施以刑役,而施予改善行为习性之特殊教育,协助其在受处分结束后得以返回学校,并培养重新适应社会生活之能力。参见「感化院」条。
《国语辞典》:一级谋杀罪(一级谋杀罪)  拼音:yī jí móu shā zuì
英美法系中,凡蓄意杀人或从事强奸、掳人、纵火等不法罪行,而导致他人死亡的,称为「一级谋杀罪」。处以死刑或无期徒刑。
《国语辞典》:罪不可赦  拼音:zuì bù kě shè
形容罪行恶大,不可赦免。如:「这名杀人狂手段狠毒,且落网后毫无悔意,真是罪不可赦。」
《国语辞典》:罪上加罪  拼音:zuì shàng jiā zuì
罪行更为加重。《官场现形记》第一六回:「家里还有八十三岁的老娘,晓得我做了贼,丢掉官是小事,他老人家一定要气死的,岂不是罪上加罪!」
《国语辞典》:罪以功除  拼音:zuì yǐ gōng chú
所犯的罪行可以用功劳来抵除。《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
《国语辞典》:公共危险罪(公共危险罪)  拼音:gōng gòng wéi xiǎn zuì
法律上指犯罪行为以危害公众、破坏社会安全为目的者。
《国语辞典》:掩罪饰非(掩罪饰非)  拼音:yǎn zuì shì fēi
遮掩罪行。《明史。卷二一○。徐学诗传》:「盖嵩权力足以假手下石,机械足以先发制人,势利足以广交自固,文词便给足以掩罪饰非。」
分类:遮掩罪行
《国语辞典》:滔天大罪  拼音:tāo tiān dà zuì
形容极大的罪行。如:「年轻不受教,日后犯下滔天大罪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分类:极大罪行
《国语辞典》:战犯法庭(战犯法庭)  拼音:zhàn fàn fǎ tíng
专为审判战犯所设立的国际法庭。国际战犯法庭有权指控某些组织、团体或个人的罪行,并加以审判,而被告也有事先获得起诉书副本及聘请辩护律师等权利。历史上最著名的战犯法庭成立于西元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纽伦堡大审(Nuremberg trials),主要的审判对象为德国纳粹分子,可惜因缺乏先例及审判过程的公平性受到质疑,故此一案例并未得到一致认同。
《国语辞典》:侦查终结(侦查终结)  拼音:zhēn chá zhōng jié
检察官侦查犯罪事实,蒐集證据,确定涉案被告的犯罪行为是否成立后,即宣告侦查终结,对被告提起公诉或不起诉处分。
《国语辞典》:诛不避贵(诛不避贵)  拼音:zhū bù bì guì
惩罚罪行不避讳显贵的人。指法律之前贵贱平等。《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国语辞典》:常业犯(常业犯)  拼音:cháng yè fàn
指以某种犯罪行为为其日常职业,并且赖以维生的人。现行刑法中已删除常业犯之规定。
《国语辞典》:惯行犯(惯行犯)  拼音:guàn xíng fàn
习惯作同类罪行的犯人。如:「他是个窃盗的惯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