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首戾
犹首罪。指罪行最重者。 三国 魏 曹植 《黄初六年令》:“赖蒙帝王天地之仁,违百师之典议,舍三千之首戾,反我旧居,袭我初服,云雨之施,焉有量哉!”
分類:罪行
《國語辭典》:揭发(揭發)  拼音:jiē fā
把事情揭露举发出来。如:「揭发阴谋」。
《漢語大詞典》:舋迹
罪行,劣迹。《陈书·到仲举传》:“二三舋迹,彰於朝野,反道背德,事骇闻见。”
分類:罪行劣迹
《漢語大詞典》:迢断(迢斷)
犹超断。谓超脱罪行的判决。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一出:“三见鬼,一齐擒住,迢断在 开封 。” 钱南扬 校注:“迢,当是‘超’字之误。言超脱罪行。”
《国语辞典》:帮匪(帮匪)  拼音:bāng fěi
泛指从事反社会犯罪行为的犯罪集团。尤以义大利的黑手党最为著名,是世界最具组织规模的反社会犯罪集团。
《國語辭典》:战犯(戰犯)  拼音:zhàn fàn
在战争中犯严重罪行的人。包括违反国际法的军事行动及其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如筹划或发动侵略战争、杀害或虐待战俘、灭绝种族等。罪犯经被指控及捕获后,通常遣送至犯罪地的各国或特定地点,由战胜的各国联合组成法庭,予以审判。
《國語辭典》:劾系(劾繫)  拼音:hé xì
弹劾过失并加以拘禁。《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侵夺诸侯地,使吏劾系讯治。」
《漢語大詞典》:纠核(糾覈)
谓举发查验罪行。《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 泰山 司宪御史臣 宋珪 ,为纠覈事:臣闻设职建官,本阴阳之通制;操觚执翰,实臣子之当为。”
《漢語大詞典》:余衅(餘釁)
谓其他罪行。北史·高允传:“ 允 曰:‘ 浩 之所坐,若更有餘衅,非臣敢知。直以犯触,罪不至死。’”
分類:罪行
《漢語大詞典》:原心定罪
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汉书·王嘉传》:“圣王断狱,必先原心定罪,探意立情,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后汉书·应劭传》:“若乃小大以情,原心定罪,此为求生,非谓代死可以生也。”
《国语辞典》:侦讯(侦讯)  拼音:zhēn xùn
为发现违警或犯罪行为的事实真相而进行的侦察讯问。
《漢語大詞典》:讨檄(討檄)
声讨罪行的檄文。 清 曾羽王 《乙酉笔记》:“郡城诸生,遍出讨檄,举国若狂。”
《漢語大詞典》:歇案
谓罪行在案而未被法办。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你原是个旧境撒泼的贼,还歇着案哩。”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他駡我是歇案的贼!”《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出了告示,再三劝人自新,祗除了歇案的人命强盗,其外杂犯,在他到任以前的,俱免追论。”
《国语辞典》:共同正犯  拼音:gòng tóng zhèng fàn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者,皆为正犯。与教唆犯、帮助犯、从犯的构成要件不同,刑罚的轻重也有区别。
《国语辞典》:俛首自招  拼音:fǔ shǒu zì zhāo
低头招认罪行。如:「禁不住检察官再三地盘问,他终于俛首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