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闲罪(閒罪)
嫌疑的罪犯。国语·齐语:“制重罪赎以犀甲一戟,轻罪赎以鞼盾一戟,小罪讁以金分,宥閒罪。” 韦昭 注:“閒罪,刑罚之疑者。”国语·晋语七:“毕故刑,赦囚繫,宥閒罪,荐积德。”
分類:嫌疑罪犯
《國語辭典》:先斩后奏(先斬後奏)  拼音:xiān zhǎn hòu zòu
旧时掌有重权的官员,遇有重犯,先行正法,而后奏闻朝廷。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老夫廉能清正,节操坚刚,谢圣恩可怜,君老夫两淮堤刑肃政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汗吏,容老夫先斩后奏。」后比喻先采取果断行为,再向上级报告,或先做了再说。如:「因为一直联络不到你,我只好先斩后奏了。」也作「先行后闻」、「先斩后闻」。
《國語辭典》:先行后闻(先行後聞)  拼音:xiān xíng hòu wén
未事先请示上级就自行处置,然后才呈报结果。《后汉书。卷七七。酷吏传。序》:「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也作「先斩后奏」、「先斩后闻」。
《國語辭典》:凶犯  拼音:xiōng fàn
杀人的罪犯。如:「刑案发生后,警察火速赶到现场擒拿凶犯。」
《漢語大詞典》:刑事制裁
亦称“刑事处分”。法律制裁的一种。即由法院对罪犯判处刑罚。
《國語辭典》:刑事犯  拼音:xíng shì fàn
为「行政犯」之相对概念,指具有特定法益侵害性的行为,依《刑法》或其他刑罚规定科予刑事责任的犯罪者。
《国语辞典》:没头案子(没头案子)  拼音:méi tóu àn zi
查不出罪犯的案件。如:「刑事组手上还有数十件没头案子尚未结案。」
《国语辞典》:身膏鼎镬(身膏鼎镬)  拼音:shēn gāo dǐng huò
鼎镬,古代的酷刑,用鼎镬烹煮罪犯。身膏鼎镬指身受鼎镬烹煮的酷刑。《大宋宣和遗事。亨集》:「万一不从,便身膏鼎镬,亦得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
《国语辞典》:赭衣满道(赭衣满道)  拼音:zhě yī mǎn dào
穿著红色囚衣的罪犯,挤满整个街道。形容罪犯很多。《隋书。卷七四。酷吏传。序》:「昔秦任狱吏,赭衣满道。汉革其风,矫枉过正,禁网疏阔,遂漏吞舟。」也作「赭衣半道」、「赭衣塞路」。
《国语辞典》:跪锁子(跪锁子)  拼音:guì suǒ zi
古代的酷刑。在膝下置铁链,使罪犯痛苦而招供。也称为「跪链子」。
《国语辞典》:保护管束(保护管束)  拼音:bǎo hù guǎn shù
对于某些罪犯,拘束其身体自由,仅命其遵守一定的事项,接受警察机关、自治团体、慈善团体、本人最近亲属、家属等指导、辅助,以期改善与适应社会的处分。
《国语辞典》:毙监免议(毙监免议)  拼音:bì jiān miǎn yì
罪犯已死于监牢中,免议其罪。如:「根据毙监免议的原则,他犯的罪就不再追究了。」
分类:罪犯监牢
《国语辞典》:军事犯(军事犯)  拼音:jūn shì fàn
触犯军法而受军法审判的罪犯。
《国语辞典》:牵连犯(牵连犯)  拼音:qiān lián fàn
法律上指罪犯犯一罪时,而其犯罪手法或结果触犯其他罪名者,称为「牵连犯」。牵连犯应从其法定刑较重罪名处断。如侵入被害人住宅行窃,侵入住宅罪为窃盗罪的手段,则从刑责较重的窃盗罪论处。
《漢語大詞典》:访牌(訪牌)
旧时官府发出的粘贴有缉捕罪犯的公文的牌子。用作缉捕的凭证。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刑房拿出款单来,这单就黏在访牌上。那访牌上写道:访得 潘自业 (即 潘三 )本市井姦棍……如此恶棍,岂可一刻容留於光天化日之下!为此,牌仰该县,即将本犯拿获,严审究报,以便按律治罪。”《九尾龟》第五十回:“当下不露风声,密密的下了一个密札,给那马路工程局的委员 李兰生 ,札内还附了一个访牌,话头説得十分厉害。”
《漢語大詞典》:访单(訪單)
旧时官府缉捕罪犯的公文。 明 高拱 本语卷五:“此(指匿名文书)宜痛革,只当各具访单,呈于都察院,会于都科,则害人者不得行其计矣。”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考察访单:“今制,匿名文书,禁不得行,唯内外大计,吏部发出访单,比填注缴纳,各不著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