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反噬  拼音:fǎn shì
1.反咬一口。比喻谋害有恩于己的人,恩将仇报。《新唐书。卷一九三。忠义列传下。蔡廷玉》:「一曰赵、魏反噬,公乃沸鼎鱼耳。」
2.犯罪者诬告检举人为同谋。如:「检举他,你若没十成十的把握,小心被他反噬一口。」
《漢語大詞典》:污池
亦作“污池”。 水池。晏子春秋·谏下十四:“今君穷臺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鵠高飞,不集污池。何则?其极远也。”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是犹舍邻之医,而求 俞跗 而后治病;废污池之水,待江海而后救火也。”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罗汉污池木》:“ 饶州 城内 永寧寺 东廊, 罗汉 泗洲 两院相邻。其外有污池,方阔三四丈,深不能三尺。”
亦作“污池”。 谓平毁罪犯第宅、祖坟,掘成水池。汉书·翟义传:“ 莽 尽坏 义 宅第,污池之。”汉书·王莽传上:“后谋反者,皆污池云。” 汉 王粲 《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太公坟壠,将有污池之祸;夫人弱小,将有灭族之变。”
《國語辭典》:恩赦  拼音:ēn shè
由帝王特恩赦免罪犯。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等三学士〉诗:「前日遇恩赦,私心喜还忧。」
《漢語大詞典》:罪籍
罪犯的名册。亦泛指罪戾。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吕吉甫 在北都甚爱 晁之道 , 之道 方以 元符 上书謫官, 吉甫 不敢荐,谓曰:‘君才如此,乃自陷罪籍,可惜也。’”
分類:罪犯名册
《國語辭典》:游乡(遊鄉)  拼音:yóu xiāng
在乡村中押著罪犯游行,以示惩戒,称为「游乡」。也称为「游团」、「游垄」。
《漢語大詞典》:公过(公過)
犹言政治罪犯。管子·山权数:“ 晋 有臣不忠於其君,虑杀其主,谓之公过。” 马非百 新诠:“ 闻一多 云:‘过’当为‘猧’,猧即猾也。公猾犹公贼也。 郭沫若 云:‘公过’,犹今言政治犯也。”
《漢語大詞典》:问目(問目)
(1).试题。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后日月淹久,选人滋多,案牘浅近,不足为准,乃採经籍古义次为问目。” 宋 司马光 《论诸科试官状》:“或离合句读,故相迷误,或取卷末经注字数以为问目,虽有善记诵之人,亦不能对。”
(2).对罪犯的起诉文书。 宋 明九万 东坡乌台诗案·中使皇甫遵到湖州勾至御史台:“今年七月二十八日,中使 皇甫遵 ,到 湖州 勾摄 軾 前来,至六月十八日,赴御史臺出头,当日准问目,方知奉圣旨根勘。”
《漢語大詞典》:决罚(決罰)
亦作“决罚”。
(1).指杖刑。用棍棒等拷打罪犯的刑罚。亦指施杖刑。隋书·刑法志:“帝於是顾谓领左右都督 田元 曰:‘吾杖重乎?’ 元 曰:‘重!’帝问其状, 元 举手曰:‘陛下杖大如指,楚人三十者,比常杖数百,故多致死。’帝不懌,乃令殿内去杖,欲有决罚,各付所由。”云笈七籤卷八三:“夫吊死问病,至人为杀戮决罚惊魂,大怒大怖,精神飞散。”宋史·刑法志二:“医工诈称被毒, 刘 母弟欺隐 王氏 财物及推吏受赃者,并流海岛;餘决罚有差。” 明 李贽 《答邓明府书》:“轻则决罚,重则发遣已矣。”
(2).用棍棒等拷打来惩罚。 宋 王巩 随手杂录卷一:“此妇不敬舅姑,好决罚女使,此其报也。”
《漢語大詞典》:悬处(懸處)
对不到案的罪犯判罪。犹今言缺席审判。魏书·宋弁传:“ 文殊 父子惧而逃遁。鞫无反状。以 文殊 亡走,悬处大辟。”
《國語辭典》:责付(責付)  拼音:zé fù
法律上指被告人无须拘押者,付于亲属或法定代理人等,令其负随时交出到案的责任,称为「责付」。
《漢語大詞典》:囚虏(囚虜)
(1).罪犯与俘虏。后汉书·第五种传:“ 季布 屈节於 朱家 , 管仲 错行於 召忽 ……卒遭 高帝 之成业, 齐桓 之兴伯,遗其亡逃之行,赦其射鉤之讎,拔於囚虏之中,信其佐国之谋,勋效传於百世,君臣载於篇籍。”
(2).指俘虏。 宋 文天祥 《闻马》诗序:“使吾舟迟发一时,顷已为囚虏矣!” 清 唐甄 潜书·远谏:“宫殿烧焚,身为囚虏。”
分類:罪犯俘虏
《漢語大詞典》:问端(問端)
(1).写在纸上的审讯罪犯的问题。旧唐书·元载传:“辩罪问端,皆出自禁中,仍遣中使詰以阴事, 载縉 皆伏罪。” 清 方以智 通雅·事制·刑法:“审之曰问端,犹今言问头也。今但谓之审款。”
(2).问题。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焦心苦思于此诸问端者,犹絮陈未见之国都,其愚为不可几及。”
《國語辭典》:断配(斷配)  拼音:duàn pèi
犯人被判罪发配外地服刑。《水浒传》第九回:「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
《漢語大詞典》:疏脱
亦作“疎脱”。
(1).粗率;轻率。北齐书·阳休之传:“ 辟彊 性疏脱,无文艺, 休之 亦引入文林馆,为时人嗤鄙焉。”北史·孙绍传:“ 绍 性抗直,每上封事,常至恳切,不惮犯忤。但天性疏脱,言乍高下,时人轻之,不见採览。” 清 恽敬 《答邓鹿耕书》:“ 江广文 十载知交,札应即復; 敬 性疏脱过甚,竟忘其别字。”
(2).放达,不受拘束。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峴 之文学,可以经济;自谓疏脱,不谋宦游。” 清 陈确 《寄吴仲木书》:“弟心境亦不大恶,且疎脱性成,每不能为无益之忧。”
(3).疏忽,出纰漏。 宋 欧阳修 《论孙抃不可使契丹札子》:“臣闻古者遣使最号难才,不受以辞,许其专对,盖取其临事而敏,应卒无穷。今 抃 既不可预教以言,则将何以应卒?苟一疎脱,取笑四夷。”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龚孟鍨策问:“ 龚运干 出题疏脱,以十三宗作十四宗。”朱子语类卷五一:“如见 滕文公 ,説许多井田,也是一场疎脱。”
(4).稀疏脱落。 宋 文天祥 《新年》诗:“喜对慈颜看铺鬢,髮虽疎脱未如银。”
(5).松弛。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十·张颜书:“楷字无出 颜 柳 , 柳 虽有骨,似疎脱,少劲拔,且书体一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 云间 莫廷韩 有书才而无书学,往往失於疎脱。”
(6).因疏忽而使罪犯脱逃。《清会典·刑部四·尚书侍郎职掌》:“若审明禁役并无贿纵故纵情事,果係依法看守,偶致疏脱者,拟以杖一百,徒三年。”
《漢語大詞典》:轻罪
比重罪为轻的罪行,特指未被判死刑而监禁在国家监狱的罪犯
尤指不可能成为起诉理由的罪行。例如:有轻罪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