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罪慝
罪恶。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其贪叨罪慝,多见诛废。” 李贤 注:“慝,恶也。”
分類:罪恶
《漢語大詞典》:辜罪
罪恶。书·微子:“凡有辜罪,乃罔恒获。” 汉 徐干 中论·虚道:“是以辜罪昭著,腥德发闻,百姓伤心,鬼神怨痛。”
分類:罪恶
《國語辭典》:孽障  拼音:niè zhàng
1.佛教用语。由于过去产生的恶行所造成今生的障碍。也作「业障」。
2.骂人的话。意指可恶的傢伙、该死的人。《红楼梦》第三回:「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也作「业障」。
《國語辭典》:漫天  拼音:màn tiān
1.满天、蔽天。宋。范成大 碧瓦诗:「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三国演义》第二回:「张宝作法,风雷大作,飞砂走石,黑气漫天,滚滚人马,自天而下。」
2.形容毫无限制的样子。如:「漫天讨价,著地还钱。」
《國語辭典》:滔天  拼音:tāo tiān
漫天。形容极大。如:「滔天大罪」。《书经。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國語辭典》:自拔  拼音:zì bá
自己从某种情境中脱离。如:「这美妙的音乐,让人沉醉,无法自拔」。《魏书。卷六五。列传。李平》:「而奖阖门百口,同居京洛,既被羁絷,自拔无由。」
《漢語大詞典》:远罪(遠罪)
谓远离罪恶。韩非子·六反:“且父母之所以求於子也,动作则欲其安利也,行身则欲其远罪也。”《汉书·贾谊传》:“絶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后序》:“迁善远罪之方,则是集之作也。”
分類:远离罪恶
《國語辭典》:贯盈(貫盈)  拼音:guàn yíng
满盈。古代用绳穿钱,穿满一贯称为「贯盈」。后用以指人罪恶深重。《三国演义》第九回:「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
分類:罪恶满盈
《漢語大詞典》:九伐
(1).古代指对九种罪恶的讨伐。周礼·夏官·大司马:“以九伐之灋正邦国:冯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大戴礼记·朝事:“明九伐之法,以震威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三驱弛刚,九伐先话。”
(2).泛指征伐。《旧唐书·代宗纪》:“九伐之师,尚勤王略;千金之费,重困吾人。” 明 沈鲸《双珠记·赴婚遇兄》:“折衝千里,张国家九伐之威。”
《國語辭典》:远恶(遠惡)  拼音:yuǎn è
偏远且环境恶劣的地方。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比常人加一等,杖一百,发远恶地面充军。」
《漢語大詞典》:众恶(衆惡)
指各种罪恶。旧题 汉 黄石公 《三略·下略》:“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只为这一路的人,众恶所归。” 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推其源则为作俑之始,究其极几成众恶之归。”
分類:罪恶
《漢語大詞典》:贯天(貫天)
犹滔天。形容罪恶、灾祸极大。《禅真逸史》第二五回:“﹝将官﹞指着岸上駡道:‘寻死贼奴,杀人放火,罪孽贯天,逃往何处去?’”
《國語辭典》:隐慝(隱慝)  拼音:yǐn tè
1.隐藏事实。《左传。僖公十五年》:「震夷伯之庙,罪之也,于是展氏有隐慝焉。」
2.藏匿。如:「他为了躲避仇家,已隐慝多年。」
《國語辭典》:旧恶(舊惡)  拼音:jiù è
1.旧时的仇恨。《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2.已往的过失。《新唐书。卷一二三。赵彦昭传》:「其得宰相,巫力也。于是殿中侍御史郭震劾暴旧恶。」
《漢語大詞典》:罪逆
(1).罪恶悖逆。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又盛毁 灌夫 所为横恣,罪逆不道。”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四折:“万古纲常众口评跋,畅道是罪逆滔天,何时解脱!” 明 李贽 《复士龙悲二母吟》:“交搆是非,诬加 翰峰先生 嗣孙以不孝罪逆恶名,又其势之所必至矣。”
(2).旧时人子居丧中自称之词。 宋 苏轼 《与曾子固书》:“伏惟哀怜而幸诺之,岂惟罪逆遗孤之幸,抑先君有知,实宠绥之。” 宋 王安石 《上宋相公书》:“及以罪逆扶丧归葬,阁下发使吊问,特在诸公之先,而所以顾恤之尤厚。”
(3).犹罪孽。参见“ 罪孽深重 ”。
《國語辭典》:罪孽深重  拼音:zuì niè shēn zhòng
罪恶极重。清。洪升《长生殿》第二五出:「罪孽深重,罪孽深重,望我佛度脱咱。」也作「罪逆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