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山阙(山闕)
山的缺口。 宋 陈造 《陪盱眙王使君东游》诗之四:“风林山闕处,茅舍两三家。”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 共工 ﹞率其党徒自山阙奔出,断发文身,以蕉蔽下体。”
分類:缺口
《漢語大詞典》:小刻
(1).古代的计时单位。分一昼夜为一百刻,每刻六十分,一百刻共六千分。 秦 汉 以后,又分一昼夜为十二时,则每时为五百分,亦即八刻零二十分。将八刻命名为初一、初二、初三、初四,正一、正二、正三、正四,这是大刻。再将零数二十分,分为二小刻,每小刻各十分,命名为初初、正初,分别置于初一、正一之上。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百刻
(2).木板上雕成的小缺口。 宋 朱熹 周易本义·筮仪:“格以横木板为之……当中为两大刻,相距一尺;大刻之西为三小刻,相距各五寸许。”
《漢語大詞典》:壑口
豁口,象山谷一样的缺口。 贺敬之 《重回延安--母亲和怀抱》:“金黄色的土城,城墙的宽大的壑口里送出了阵阵歌声。”
《漢語大詞典》:食称(食稱)
粮食与人口相称。指百姓不缺口粮。管子·轻重乙:“泉雨五尺,其君必辱。食称之国必亡。待五穀者众也。” 马非百 新诠:“食称之国,谓其国所产之五穀与其国人口之多寡相当。”一说靠称贷而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李哲明 曰:“称,谓称贷,言国恃称时贷而食,其国必亡也。”
《漢語大詞典》:垛口
两个垛子间的缺口。泛指城墙上的女墙。《花月痕》第四回:“回望城上垛口人俱站满,敌楼上悬出一盏大红灯,上写著斗大的一个‘顺’字。” 贺敬之 《西去列车的窗口》诗:“看飞奔的列车,已驶过古长城的垛口。” 梁斌 《红旗谱》四六:“他躺在床上,望着楼顶,望着这远方静谧的城堡上的垛口。”
《漢語大詞典》:啮缺(齧缺)
(1).缺口,锋刃破缺。《淮南子·修务训》:“今剑或絶侧羸文,啮缺卷銋,而称以 顷襄 之剑,则贵人争带之。”
(2).传说中的上古贤人。隐居不仕。庄子·天地:“ 尧 之师曰 许由 , 许由 之师曰 啮缺 , 啮缺 之师曰 王倪 。” 北周 庾信 《奉报穷秋寄隐士》诗:“ 王倪 逢 啮缺 , 桀溺 耦 长沮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高似孙 以太史无传,而并疑为鸿蒙 啮缺 之类。”
(3).借指隐士。 南唐 陈陶 《锺陵道中作》诗:“曾逢 啮缺 话东海,长忆 萧 家青玉牀。”
《漢語大詞典》:缺呀
缺口开张貌。 宋 欧阳修 《送陈经秀才序》:“山形中断,巖崖缺呀,若断若鑱。”
分類:缺口开张
《漢語大詞典》:塘坟(塘墳)
近海盐区无山地,盐民死后在海堤下部掘一缺口将棺材埋入,作为坟墓,称塘坟。 何云祥 《嫂嫂》:“我向四周围亮了下电筒,准备坐下去。猛地看见了塘脚边的‘塘坟’,这正是爹的坟。”
《国语辞典》:防写口(防写口)  拼音:fáng xiě kǒu
电脑磁碟片侧面的缺口。如果将口封起来,就只能读出而不能写进,防写口的功能和录音带的防录口相似。
《漢語大詞典》:玦佩(玦珮)
环形而有缺口的玉佩。 汉 刘向 说苑·贵德:“ 郑 子产 死, 郑 人丈夫舍玦珮,妇人舍珠珥,夫妇巷哭三月,不闻竽琴之声。”
《漢語大詞典》:窾缺
空缺,指缺口。 唐 欧阳詹 《栈道铭序》:“空隙有所不周,迴翔有所不合,澄结既定,窾缺生乎其中。西南有漏天,天之窾缺也;于斯有兹地,地之窾缺也。”
分類:空缺缺口
《國語辭典》:剪票  拼音:jiǎn piào
凡购买的票券在使用时,需要保留或暂时保留的,就由验票员用剪子剪出缺口。如进入火车站月台时,就需要剪票,到站出月台时再交回剪过的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