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烟村(煙村)
亦作“ 烟邨 ”。亦作“烟村”。 指烟雾缭绕的村落。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水市通闤闠,烟村混轴轤。” 宋 李纲 《梅花赋》:“含芳雪径,擢秀烟邨。” 宋 刘一止 《喜迁莺·晓行》词:“迤邐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哦,没有住宅区,没有野店,没有烟村。”
《國語辭典》:烟鬟(煙鬟)  拼音:yān huán
1.形容妇女发多而美。唐。韩愈〈题炭谷湫祠堂〉诗:「祠堂像侔真,擢玉纡烟鬟。」
2.比喻峰峦青翠,云雾缭绕。宋。苏轼〈凌虚台〉诗:「落日衔翠壁,暮云点烟鬟。」
《漢語大詞典》:烟鬟雾鬓(煙鬟霧鬢)
形容鬓发美丽。 宋 张孝祥 《雨中花慢》词:“一叶凌波,十里驭风,烟鬟雾鬢萧萧。”
《漢語大詞典》:云卧(雲卧)
高卧于云雾缭绕之中。谓隐居。 南朝 宋 鲍照 《代升天行》:“风餐委松宿,云卧恣天行。” 唐 杜甫 《游龙门奉先寺》诗:“天闕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元 倪瓒 《答徐良夫》诗:“云卧雨声集,庭树颯以秋。”
《漢語大詞典》:云窗(雲牕)
见“ 云窗 ”。
《漢語大詞典》:云溪(雲溪,雲谿)
云雾缭绕的溪谷。 晋 张协 《七命》:“右当风谷,左临云谿。” 唐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云谿花淡淡,春郭水泠泠。”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郑魁铭研诗》:“润应通月窟,洗合就云溪。”
《國語辭典》:叆叇(靉靆)  拼音:ài dài
1.云多而昏暗的样子。晋。潘尼〈逸民吟〉:「朝云叆叇,行露未晞。」唐。郑谷〈入阁〉诗:「寿山晴叆叇,颢气暖连延。」
2.眼镜。见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摘抄。卷二。叆叇》。
《國語辭典》:小篆  拼音:xiǎo zhuàn
书体名。秦统一天下后,因各国语言文字互异,始皇为使文字规范化,遂令丞相李斯等人,在大篆的基础上,加以省改,颁行全国成为官定的标准字体。小篆字体较大篆字体简化、整齐。今存于世的秦泰山、琅琊台两块残石,稍可见小篆风貌。也称为「秦篆」。
《漢語大詞典》:云岑(雲岑)
云雾缭绕的山峰。高山。 晋 陶潜 《归鸟》诗:“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憇云岑。” 唐 杜甫 《过津口》诗:“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 元 张雨 《八声甘州·舟次垂虹寄玄洲许道民》词:“渺云岑天末,烟江雨外,犹认芳华。”
《漢語大詞典》:云回(雲迴)
亦作“ 云迴 ”。
(1).云气翻卷缭绕。文选·郭璞〈江赋〉:“ 阳侯 砐硪以岸起,洪澜涴演而云迴。” 张铣 注:“言洪澜旋曲为文,如云之迴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方岭云回,奇峯霞举。” 唐玄宗 《送赵法师还蜀因名山奠简》诗:“二室遥相望,云回洞里天。”
(2).形容气势雄壮,行动疾速。 晋 张协 《七命》:“车骑竞騖,駢武齐辙,翕忽挥霍,云迴风烈。”宋书·臧质传:“千乘雷动,万轴云回。”
(3).簇拥;萦绕。 晋 陆云 《赠顾骠骑思文》诗:“宗姻风从,娣姪云回。” 宋 吴文英 《风入松·寿梅壑》词:“连唤碧筩传酒,云回一曲 双成 。”
(4).周密。南齐书·高帝纪上:“宏谋霜照,祕筭云回。”
《漢語大詞典》:云萝(雲蘿)
(1).藤萝。即紫藤。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结中洲之云萝,託绵思於遥夕。” 唐 孟郊 《送清远上人归楚山旧寺》诗:“水寺一别来,云萝三改阴。”
(2).指深山隐居之处。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之二:“花月病怀看《酒谱》,云萝幽信寄《茶经》。” 明 陆采 《明珠记·荣封》:“朝玉殿,访云萝。亲骨肉,永欢娱。”
《國語辭典》:郁纡(鬱紆)  拼音:yù yū
忧愁萦回缠绕。《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郁纡将难进?亲爱在离居。」
《漢語大詞典》:云岫(雲岫)
语本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后因用“云岫”指云雾缭绕的峰峦。 唐中宗 《石淙》诗:“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峯云岫百重生。” 宋 苏轼 《和陶诗·集〈归去来诗〉》:“云岫不知远,巾车行復前。” 宋 辛弃疾 《行香子·云岩道中》词:“云岫如簪,野涨挼蓝。”
《漢語大詞典》:云洞(雲洞)
(1).洞名。在 江西省 上饶县 西。天欲雨时先有云出,故名。
(2).云雾缭绕之山洞。 宋 陆游 《舟中咏孟浩然〈耶溪泛舟诗〉因以其句为韵赋诗》:“古祠照沧波,老木閟云洞。”
(3).指隐逸者或仙人的居处。 唐 武则天 《唐大飨拜洛乐章·归和》:“言旋云洞兮躡烟涂,永寧中宇兮安下都。” 唐 胡传美 《武康碧落观》诗:“不逢金简扳云洞,可惜瑶臺叠蘚除。”
《漢語大詞典》:烟寺(煙寺)
烟雾缭绕的寺庙。 宋 陆游 《晚行舍北》诗:“东村隔烟寺,杳杳送鐘声。”
《漢語大詞典》:云篆(雲篆)
(1).道家符箓。亦借指道家典籍。 南朝 梁 陶弘景 《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云篆龙章之牒,炳发於林岫。” 前蜀 杜光庭 《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具九流而拯世。”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仙道·道书:“道家字,名云篆,又曰云书。”
(2).指焚香时缭绕的烟气。 宋 程俱 《夜坐》诗:“青灯耿耿夜何其,云篆吐兰初一线。” 宋 侯寘 《柳梢青·送吕子绍守峡》词:“帘捲湘鬟,香飞云篆,叵看轻别。”
(3).谓形如篆书的云。《宋史·乐志十四》:“虹辉灿烂,云篆绸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