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束缚(束縛)  拼音:shù fú
1.缠绕裍绑。《国语。齐语》:「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只见女墙边虚搠旌旗,无人守护,又见军士腰下各束缚包裹。」
2.拘束、限制。如:「他终于打破礼教的束缚,勇敢的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吕氏春秋。季春纪。论人》:「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
《國語辭典》:面缚(面縛)  拼音:miàn fú
双手被反绑在背后而面向前。《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小战江介,则成都自溃,曜兵剑阁,而姜维面缚。」
《國語辭典》:面缚舆榇(面縛輿櫬)  拼音:miàn fú yú chèn
两手反绑,车载空棺。表示投降并自请受刑。《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邓艾传》:「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出北门十里而降。」
《国语辞典》:自缚(自缚)  拼音:zì fú
自我裍绑、自我束缚。《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吉领命,即沐浴更衣,取绳自缚于烈日之中。百姓观者,填街塞巷。」
《國語辭典》:缠缚(纏縛)  拼音:chán fú
束缚。唐。皮日休〈初夏游楞伽精舍〉诗:「遂令不羁性,恋此如缠缚。」宋。惠洪〈赠许邦基〉诗:「但恐功名缠缚人,未放青山挂窗牖。」
《漢語大詞典》:缚虎(縛虎)
捆住猛虎。亦喻征服极难征服之人。 唐 李商隐 《太仓箴》:“长如获禽,莫忘缚虎。” 唐 李商隐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姑务连鸡,靡思缚虎。”《说岳全传》第六一回:“缚虎难降空致疑,全凭长舌便谋机。仗此黄柑除后患,东窗消息有谁知!”
分類:猛虎征服
《國語辭典》:解缚(解縛)  拼音:jiě fú
解脱困缚。《文选。扬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成,或释褐而傅。」《儒林外史》第八回:「宁王见了,慌走下来,亲手替他解了缚,叫取衣裳穿了。」
分類:解去捆缚
《漢語大詞典》:就缚(就縛)
受绑,受擒。《晋书·段灼传》:“ 艾 被詔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漢語大詞典》:羁缚(羈縛)
(1).捆绑;缚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既失国位,无以为施,遂令羈缚,擒往敌王,冀以赏财,回为惠施。” 明 袁凯 《迁居》诗:“鸡犬遭羈缚;妻孥厌苦辛。”
(2).控制;束缚。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一章:“我 中国 今日欲脱 满洲 人之羈缚,不可不革命。” 孙中山 《最后一封书》:“俾 中国 可免帝国主义加诸 中国 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漢語大詞典》:生缚(生縛)
犹被困。史记·太史公自序:“ 主父 生缚,饿死探爵。”
《國語辭典》:缚束(縛束)  拼音:fú shù
绑缚约束。如:「为人做事,处处受人缚束,真不自由。」
分類:约束捆绑
《漢語大詞典》:缚茅(縛茅)
亦作“ 缚茆 ”。 谓盖造简陋的房屋。茅,谓茅屋。 明 宋濂 《宝盖山实际禅居记》:“非有絶念之深功,不能超出死生而入常寂之场,子盍缚茅於重山密林而究明之乎?” 清 周亮工 《题与然大师画册前》:“自号曰 与然 ,岩栖谷汲,缚茆於人跡罕至地,颜曰 县溪庵 。”
《國語辭典》:系缚(繫縛)  拼音:xì fú
1.裍绑。《宋史。卷二○○。刑法志二》:「初元吉之系,左军巡卒系缚搒治,谓之『鼠弹筝』,极其惨毒。」
2.束缚、牵挂。《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男女相爱,本是人情之正,被情丝系缚,也是有的。但其中十个人里,一定总有一两个守身如玉,始终不移的。」
《漢語大詞典》:缚裤
1.谓扎紧套裤脚管,以便骑乘。亦泛指戎装。
《漢語大詞典》:缚裤(縛袴)
谓扎紧套裤脚管,以便骑乘。亦泛指戎装。宋书·沈庆之传:“ 湛 被收之夕,上开门召 庆之 , 庆之 戎服履靺缚袴入。”隋书·礼仪志六:“车驾亲戎,则缚袴,不舒散也。” 清 吴伟业 《楚两生行》:“途穷重走 伏波 军,短衣缚袴非吾好。”
《骈字类编》:尘缚(尘缚)
南北朝 萧纲 旦出兴业寺讲诗 由来六尘缚,宿昔五缠朦。
南北朝 萧纲 十空诗六首 其三 如响 空成颠倒群,徒迷尘缚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