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皇历(皇曆)
(1).皇朝的气运。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南郊乐歌:“且万且亿,皇历永垂。”
(2).历书。旧时由钦天监编制、皇帝鉴定后颁布使用,故称。以封面用黄纸,又称黄历。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现在呀,哪天干活儿,哪天就是黄道吉日,用不着瞧皇历。” 王澍 等《三换春联》:“看皇历,今年是五龙治水,打井那算是白搭工。”
(3).喻指旧事物。 孙犁 《婚姻》:“那是去年的皇历,现在的中心工作是反淫乱。”《收穫》1981年第1期:“这一次可不能同前一次相提并论啰,那是过时皇历了。”
《漢語大詞典》:一棚
(1).犹言一场。棚,指考棚,封建时代考试场所。儒林外史第三二回:“目今宗师考 庐州 ,下一棚就是我们。”
(2).犹一架。用于花果。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凌云翰 《题温日观墨葡萄》诗:“风飘露洒一棚秋,路入 沧江 忆旧游。”
(3). 清 末陆军编制单位,十四人为一棚。约相当于今之一班。
《漢語大詞典》:偏伍
春秋 战国 时车战编制单位。以二十五乘为偏,步兵五人为伍。参阅《左传·桓公五年》“先偏后伍” 杜预 注引司马法。后亦泛指军队编制。晋书·慕容暐载记:“习兵教战,使偏伍有常。”宋史·蔡挺传:“偏伍鉦鼓之法甚备。” 清 贝青乔 《咄咄吟》:“新募余皇惯习流,分成偏伍聚江头。”
分類:车战编制
《國語辭典》:建制  拼音:jiàn zhì
1.建立制度。如:「改元建制」。
2.既定的体制与组织。如:「公司经过一次人事异动,所有的建制都改变。」
《漢語大詞典》:床簟
竹篾编制的床席。 南朝 梁 刘孝绰 《望月有所思》诗:“朣朧入牀簟,髣髴鉴窗帘。”
《漢語大詞典》:造帐(造帳)
编制账册。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 熙寧 四年,令募能造帐人充转,主造帐。非造帐月分,从其便,优与请给,以免役钱。”
分類:编制账册
《漢語大詞典》:攒造(攢造)
汇总编制。《元典章·兵部三·船轿》:“通行管领,具签定户数,攒造州县村庄花名丁产文册。”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各区各圩之田皆有定额,如有买卖易主,即照经册各人户内扣改佃户姓名。各图查筭明白,送县攒造,发与管粮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攒造审册》:“攒造审册,即将逐日审过各里甲红单,照造册稿,分立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
赶造。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一折:“大人可怜见,三牛车的文书,与小人三日假限便要完,便有那七手八脚,也攒造不来。”《水浒传》第八十回:“那 济州 东路上一带,都是舩厂,攒造大海鰍舩百隻,何止匠人数千,纷纷攘攘。”儒林外史第六回:“你们各人管的田房、利息帐目,都连夜攒造清完。”
《漢語大詞典》:定编(定編)
确定编制,确定职工员额。《文汇报》1984.9.4:“城市经济改革后,许多工厂实行定编定员,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现象。”
《國語辭典》:一连(一連)  拼音:yī lián
1.连续不断。《三国演义》第九回:「一连如此几日,欲战不得,欲止不得。」《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一连在卢家住了七八天,同迟衡山谈些礼乐之事,甚是相合。」
2.连,为秤的量词。一连指一杆。《醒世姻缘传》卷五四:「他私定了一连前重后轻的秤,与外边买办的通同作弊。」
《漢語大詞典》:秦篝
指 秦 人编制的熏笼。《楚辞·招魂》:“ 秦 篝 齐 缕, 郑 绵络些。” 王逸 注:“篝,笼也。”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器用》:“《记事珠》:簫局,古熏笼也,一名 秦 篝。”
分類:编制熏笼
《國語辭典》:旗头(旗頭)  拼音:qí tóu
1.旗帜的顶端。唐。韩偓〈边上看猎赠元戎〉诗:「搜山闪闪旗头远,出树斑斑豹尾长。」
2.掌旗的人。《宋史。卷一四六。仪卫志四》:「旗头三人,枪手五人,弓箭手二十人。」
3.旗人妇女的发髻,称为「旗头」。
《漢語大詞典》:明安
女真 族部落组织和 金 代军事编制名。续文献通考·兵一:“ 太祖 即位之二年,始命以三百户为穆昆,称昆十为明安。”金史作“猛安”。参见“ 猛安 ”。
《漢語大詞典》:猛安
金 代初期军政合一的基层政权单位。亦用作该基层政权单位的武官名。金史·太祖纪:“﹝ 收国 二年五月﹞詔除 辽 法,省税赋,置猛安谋克一如本朝之制。”金史·循吏传序:“ 太祖 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金史·兵志:“ 金 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金史·百官志三:“猛安,从四品,掌修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
《漢語大詞典》:在编
被列在某团体编制之中。例如:在编职工。
《國語辭典》:荆条(荊條)  拼音:jīng tiáo
荆木的枝条。可以编制筐篮等器具,古代也用为刑具。《福惠全书。卷一二。刑名部。问拟》:「不用荆条,徒流按年里起发。」
《漢語大詞典》:甲户
旧时户口编制以十户为一甲,因称户为甲户。 宋 陈襄 州县提纲·户长拈号给册:“甲户力厚,则嘱吏以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