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掸族(掸族)  拼音:shàn zú
中南半岛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缅甸东部,其馀分布在缅甸的克钦邦、泰国等地,少数在中国云南西南部。操掸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各村建有寺院,多信仰小乘佛教。掸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甘蔗、豆类等,而珠宝、锻冶、纺织等手工业发达。村中并有定期的市集。
《国语辞典》:密支那  拼音:mì zhī nà
Myitkyina
地名。在缅甸东北,当伊洛瓦底江航路终点,为缅甸北部重镇。抗战时所筑的中印公路,即以此地为中枢,运输物资援助抗战,为重要商业中心。以产沙金著名。
《国语辞典》:孟加拉  拼音:mèng jiā lā
Bengal
1.国名。位于南亚东北部。参见「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条。
2.地名。位于印度东北部,濒孟加拉湾。原为英属印度的一省,现分属印度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国。首府为加尔各答。
3.海湾名。位于印度洋东北部,介于印度、缅甸、马来半岛之间。入湾河流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伊洛瓦底江等。沿湾重要港口有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等。近海有大量浮游生物。
《国语辞典》:金三角  拼音:jīn sān jiǎo
位于泰国北部与寮国及缅甸相邻的一块地区,该区居民多以种植罂粟花,提炼鸦片及海洛英为生,故成为毒品主要的生产地。
《国语辞典》:下缅甸(下缅甸)  拼音:xià miǎn diàn
Lower Burma
缅甸的南部。包括孟加拉湾、安达曼海沿海和三角洲地区。行政上分为伊洛瓦底、勃固、仰光和丹那沙林等省。
《漢語大詞典》:夫甘都卢(夫甘都盧)
古国名。其地或以为在今 缅甸 伊洛瓦底江 中游 卑谬 附近。见汉书·地理志下汉书·西域传赞及 张衡 《西京赋》省译作“ 都卢 ”。 唐 代称为 骠国 。
《漢語大詞典》:奥里亚人
印度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数分布在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国。约2752万人(1985年)。讲奥里亚语。多信印度教,少数信基督教。实行种姓制度和种姓内婚。主要从事农业。
《漢語大詞典》:胞波
缅语同胞、亲戚之意。 缅甸 人民惯以此语称呼 中国 人民,以表示亲切。因称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为胞波情谊。 陈毅 《赠缅甸友人》诗:“彼此是胞波,语言多同匯。” 顾子欣 《无论我们到哪里》诗:“把胞波情谊世代相继,像 高黎贡山 青峰不老,像 伊洛瓦底江 流水长绿。”
《國語辭典》:滇缅公路(滇緬公路)  拼音:diān miǎn gōng lù
自云南省昆明市到畹町的公路。长九百五十八公里,出国境与缅甸公路相接,为我国在抗战期间,获得外援的唯一交通路线。
《漢語大詞典》:笙舞
古 骠国 乐曲名。新唐书·南蛮传下·骠:“﹝凡曲名十有二:﹞十二曰《涤烦》,亦曰《笙舞》, 驃 云《扈那》,谓时涤烦暋,以此适情也。” 骠 ,古国名,即今 缅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