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5,分10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分类词汇(续上)
绳缆
散绥
九股索
捆缚
枯鱼衔索
缄绳
毛索
锚纲
锚绳
篾索
《漢語大詞典》:绳缆(繩纜)
(1).缆绳。系船的绳索。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三:“或以青林之枝为櫂,或以木兰之心为檝,练实之竹为篙,石脉之纫为绳缆也。” 巴金 《秋》六:“ 翠环 把灯放下,解开了绳缆。”
(2).指一般的粗绳。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埽身太长,人力不能压,埽不至水底,故河流不断,而绳缆多絶。”
《漢語大詞典》:散绥(散綏)
副绥。御者登车时挽手用的绳索。与君所执的正绥(即良绥)相对而言。礼记·少仪:“僕者右带劔,负良绥,申之面,拖诸幦以散绥升,执轡然后步。” 孔颖达 疏:“散绥,副绥,僕登车既不得执君绥,故执副绥而升也。” 陈澔 集说:“良绥,正绥也……散绥,贰绥也,犹散材之散,正绥君所执,贰绥则僕执之。”
《漢語大詞典》:九股索
一种粗大结实的绳索,古代用作套敌人的武器。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九股索,红棉套,漫头便起。”
《漢語大詞典》:捆缚(綑縛)
(1).捆扎;捆绑。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闻人声在絶壁下,乃樵者拾枯於此,捆缚将返。” 茅盾 《参孙的复仇》:“她三次捆缚我,毕竟不过是试验我的不忠实罢了!”
(2).拘束;束缚,不自由。 明 唐顺之 《答茅鹿门知县书》之二:“使人读其诗,秖见其捆缚齷齪,满卷累牘,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 郭沫若 《天地玄黄·历史的大转变》:“以及由这统治而招来了的帝国主义的重重捆缚,我们是被动地落了后的。”
(1).以绳索缠绕绑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是夜果有强盗二十餘人跳上船来,将 袁忠 綑缚,掠取船中银四百锭去了。”
(2).束缚;拘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綑缚苦楚的,不是粧做道学的模样。’”《花月痕》第七回:“我只道现在读书人,给那八股时文,五言试帖,綑缚得个个作个书獃,不想也还有这瀟洒不羣的人。”
《國語辭典》:枯鱼衔索(枯魚銜索)  拼音:kū yú xián suǒ
1.串在绳子上的乾鱼。比喻人的生命短促。《韩诗外传》卷一:「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隙。」
2.思念已故双亲。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泣风雨于梁山,惟枯鱼之衔索。」
分類:绳索不多
《漢語大詞典》:缄绳(緘繩)
古代用以束棺的绳索。礼记·丧服大记“君封以衡,大夫士以咸” 汉 郑玄 注:“咸读为缄……今 齐 人谓棺束为缄绳。”
分類:绳索
《漢語大詞典》:毛索
(1).用毛制成的绳索。新五代史·死事传·张敬达:“四面亙以毛索,掛铃为警。”
(2).谓琐细地搜求过错。 清 邓显鹤 《叔父璧园府君墓志铭》:“大府责令偿补,将中以危法。府君阴籍出入数为二册,将上之,计无如何,则授意代者毛索细故,久乃摭 姚氏 官钱坐以赃。”
《漢語大詞典》:锚纲(錨綱)
系在锚上的绳索。 黄朝天 《乌江架桥》:“石锚的顶端还系上一条粗锚纲,每个石锚有一两千斤重。”
分類:绳索
《漢語大詞典》:锚绳(錨繩)
系锚的绳索。如:锚绳随着沉井的摆动猛烈地跳动着,随时都有崩断的危险。
分類:绳索
《漢語大詞典》:篾索
竹篾编的绳索。《水浒传》第二十回:“来到窄狭港口,只见岸上约有二三十人两头牵一条大篾索,横截在水面上。”
分類:竹篾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