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断然(斷然)  拼音:duàn rán
1.绝对、无论如何。《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使不得。第一,家中母亲严谨;第二,道不得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要来张胜家中,断然使不得!」《红楼梦》第三五回:「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
2.决断之词。如:「这件事情应当采取断然处置,否则后患无穷。」
《國語辭典》:断乎(斷乎)  拼音:duàn hū
绝对。《红楼梦》第五○回:「今儿断乎不容你再作了。你都抢了去,别人都閒著也没趣。」《文明小史》第五回:「将来能够查得到固然极好,设如真个查不到,柳大人亦断乎不会叫你空手回去的。」
《國語辭典》:绝然(絕然)  拼音:jué rán
全然。元。郑光祖《㑳梅香》第一折:「老夫人绝然不题这门亲事。」
分類:绝对完全
《國語辭典》:真是  拼音:zhēn shì
1.确实是、的确是。《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悔兄真是有志的豪杰,这样实心教育。」
2.口语中用以表示不满或嫌恶的情绪。如:「你们几个也真是,都吵了半天了,还不肯罢休。」
《國語辭典》:万全(萬全)  拼音:wàn quán
万无一失,绝对安全。《汉书。卷三四。黥布传》:「留项王于齐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万全。」
《國語辭典》:万分(萬分)  拼音:wàn fēn
极甚、非常。《老残游记》第七回:「再想写信,那笔砚竟违抗万分,不遵调度,只好睡了。」
《国语辞典》:大可  拼音:dà kě
绝对有理由可以。如:「如果对方的要求太过分,你大可加以拒绝。」
《漢語大詞典》:毋必
(1).不持绝对的态度。谓能因时变通。《论语·子罕》:“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何晏 集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故无专必。”
(2).不必。《汉书·杜钦传》:“详择有行义之家,求淑女之质,毋必有色声音技能,为万世大法。”
《国语辞典》:断非(断非)  拼音:duàn fēi
绝对不是。《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如今要把失信于民的过失恢复回来,断非仓猝所能办到。」
分类:绝对
《國語辭典》:绝非(絕非)  拼音:jué fēi
一定不是、肯定不会。如:「这件任务的艰钜过程,绝非外人所能想像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李小姐梳妆出拜,天然美貌,绝非房中前日所见模样。」
分類:绝对
《國語辭典》:神权(神權)  拼音:shén quán
神所赋予,绝对不可侵犯的权力。专制时代的帝王,常持此说以为其统治作辩护。
《国语辞典》:铁像(铁像)  拼音:tiě xiàng
1.用铁铸成的像。《旧唐书。卷一八。武宗本纪》:「其铁像委本州铸为农器。」
2.绝对相似。如:「既是用相机拍的,不用说,与他本人铁像的!」
《國語辭典》:绝对(絕對)  拼音:jué duì
1.一定。如:「这件事绝对做不到。」
2.不依靠任何条件而独立存在,且恒定不起变化。凡事物有对待关系的称为「相对」;仅有单方面的称为「绝对」。
3.对仗工整、空前绝后的佳妙对句。
《漢語大詞典》:犬儒
原指古 希腊 犬儒学派的哲学家。他们提出绝对的个人精神自由,轻视一切社会虚套、习俗和文化规范,过着禁欲的简陋生活,被当时人讥为穷犬,故称。后亦泛指具有这些特点的人。 章炳麟 《〈无政府主义〉序》:“若能循齐物之眇义,任夔蚿之各适,一人百族,势不相侵,井上食李之夫,犬儒裸形之学,旷絶人间。” 鲁迅 《而已集·小杂感》:“蜜蜂的刺,一用即丧失了它自己的生命;犬儒的刺,一用则苟延了他自己的生命。”
《漢語大詞典》:一百个(一百個)
原表数量,后多用以表示程度之甚,犹言绝对,十分,但语气较重。《金瓶梅词话》第五一回:“不是我背他説, 潘五姐 一百个不及他为人。” 束为 《老长工》:“他偏要在 老生姜 面前训我,叫我认错,我一百个不接受。” 郑万隆 《年轻的朋友们》八:“ 李晖 一百个看不上我,骂我是自己作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