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49,分26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刘向传经
六经心醉
龙智经醢
听经龙(又作:老龙听经)
写茶经
麻姑爪
明经
南华真经
千佛经
千佛名经
太玄经
王心不宁
孝经在手
一裘经年
典故(续上)
匡衡引经刘向传经
六经心醉
龙智经醢
听经龙(又作:老龙听经)
写茶经
麻姑爪
明经
南华真经
千佛经
千佛名经
太玄经
王心不宁
孝经在手
一裘经年
典故
相关人物
匡衡抗疏
匡衡引经
相关人物
匡衡
《汉书》卷八十一《匡衡传》
元帝初即位「有日蚀地震之变,上问以政治得失,衡上疏曰:『……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衡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及朝廷有政议,傅经以对,言多法义。上以为任公卿,由是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元帝初即位「有日蚀地震之变,上问以政治得失,衡上疏曰:『……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衡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及朝廷有政议,傅经以对,言多法义。上以为任公卿,由是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附《刘向传》
「初立《谷梁春秋》,徵更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向以故九卿召拜为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数奏封事,迁光禄大夫。是时帝元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侯。时数有大异,向以为外戚贵盛,凤兄弟用事之咎。而上方精于诗书,观古文,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
「初立《谷梁春秋》,徵更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向以故九卿召拜为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数奏封事,迁光禄大夫。是时帝元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侯。时数有大异,向以为外戚贵盛,凤兄弟用事之咎。而上方精于诗书,观古文,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
例句
阁上掩书刘向去,门前修刺孔融来。 刘禹锡 同乐天送河南冯尹学士
若问旧人刘子政,如今头白在商于。 刘禹锡 送分司陈郎中祗召直史馆重修三圣实录
儒官比刘向,使者得陈农。 司空曙 送李嘉祐正字括图书兼往扬州觐省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杜甫 秋兴八首
典故
六经心醉
《文中子·中说·事君》
子游河间之渚,河上丈人曰:「何居乎?斯人也。心若醉六经,目若营四海。何居乎?斯人也。」
子游河间之渚,河上丈人曰:「何居乎?斯人也。心若醉六经,目若营四海。何居乎?斯人也。」
典故
相关人物
龙醢为臡
龙智经醢
相关人物
刘累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
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
例句
获麟书诸册,豢龙醢为臡。 元稹 青云驿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白居易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其日独游香山寺)
龙智犹经醢,龟灵未免刳。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元稹集和此诗注内本题末尚有兼投吊席八舍人七字)
典故
龙听法
听法龙
听经龙
龙化老人
老龙听经
《幕府燕闲录》
有僧讲经山寺,常有一叟来听,问其姓氏,曰:「某乃山下潭中龙也,幸岁旱得闲,来此听法。」僧曰:「公能救旱乎?」曰:「上帝封江湖,有水不得辄用。」僧曰:「此砚中水可用乎?」乃就砚吸水径去。是夕雷雨大作,逮晓视之,雨悉黑水。
有僧讲经山寺,常有一叟来听,问其姓氏,曰:「某乃山下潭中龙也,幸岁旱得闲,来此听法。」僧曰:「公能救旱乎?」曰:「上帝封江湖,有水不得辄用。」僧曰:「此砚中水可用乎?」乃就砚吸水径去。是夕雷雨大作,逮晓视之,雨悉黑水。
《至正四明续志》卷十〈释道·道观道院·奉化州〉
虚白观,唐开元閒,道士叶静能建,名曰兴唐,昭宗时改今额观。有大溪名曰龙溪,旧传静能讲经观中,座有父老白衣而髯,请曰:「某宝藏守龙也,有故僧婆罗门将以其术竭海水,愿哀而救之。」师即命符奔往海水十涸八九符再至水复还,龙遂免难。来谢,欲效指使。师曰:「观在原上,无井汲水,甚远,子可致乎?」父老唯诺,既而石甃绕观清流入于溪名曰「仙师渠」。此事新旧志不载,姑纪以广异闻。
虚白观,唐开元閒,道士叶静能建,名曰兴唐,昭宗时改今额观。有大溪名曰龙溪,旧传静能讲经观中,座有父老白衣而髯,请曰:「某宝藏守龙也,有故僧婆罗门将以其术竭海水,愿哀而救之。」师即命符奔往海水十涸八九符再至水复还,龙遂免难。来谢,欲效指使。师曰:「观在原上,无井汲水,甚远,子可致乎?」父老唯诺,既而石甃绕观清流入于溪名曰「仙师渠」。此事新旧志不载,姑纪以广异闻。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隐逸列传·陆羽〉~56~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侻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苧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侻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苧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晋·葛洪《神仙传》卷二《王远》
麻姑手爪似鸟,经见之,心中念曰:「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也。」远已知经心中所言,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忽谓其爪可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莫见有人持鞭者。
麻姑手爪似鸟,经见之,心中念曰:「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也。」远已知经心中所言,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忽谓其爪可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莫见有人持鞭者。
《太平广记》卷六十〈女仙五·麻姑〉
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将至一时顷,闻金鼓箫管人马之声,及举家皆见,王方平戴远游冠,著朱衣,虎头沵囊,五色之绶,带剑,少须,黄色,中形人也。乘羽车,驾五龙,龙各异色,麾节幡旗,前后导从,威仪奕奕,如大将军。鼓吹皆乘麟,从天而下,悬集于庭,从官皆长丈馀,不从道行。既至,从官皆隐,不知所在,唯见方平,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明钞本访下有麻姑二字)。经家亦不知麻姑何人也。言曰:「王方平敬报姑,余久不在人间,今集在此,想姑能暂来语乎?」有顷,使者还。不见其使,但闻其语云:「麻姑再拜,不见忽已五百馀年,尊卑有叙,修敬无阶,烦信来,承在彼。登山颠倒(按:本书卷七王远条。登山颠倒应作食顷即到)而先受命,当按行蓬莱,今便暂往。如是当还,还便亲觐,愿来(明钞本来作未)即去。」如此两时间,麻姑至矣。来时亦先闻人马箫鼓声。既至,从官半于方平。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馀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于内外。擘脯行之,如柏灵(集仙录四灵作炙。按柏当作貊。貊炙、见干宝搜神记),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姑欲见蔡经母及妇侄,时弟妇新产数十日,麻姑望见乃知之,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得米便撒之掷地,视其米,皆成真珠矣。方平笑曰:「麻姑年少,吾老矣,了不喜复作此狡狯变化也。」方平语经家人曰:「吾欲赐汝辈酒。此酒乃出天厨,其味醇嫞,非世人所宜饮,饮之或能烂肠。今当以水和之,汝辈勿怪也。」乃以一升酒,合水一斗搅之,赐经家饮一升许。良久酒尽,方平语左右曰:「不足远取也,以千钱与余杭姥相闻,求其沽酒。」须臾信还,得一油囊酒,五斗许。信传余杭姥答言:「恐地上酒不中尊饮耳。」又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是日,又以一符传授蔡经邻人陈尉,能檄召鬼魔,救人治疾。蔡经亦得解蜕之道,如蜕蝉耳,经常从王君游山海。或暂归家,王君亦有书与陈尉,多是篆文,或真书字,廓落而大,陈尉世世宝之。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
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将至一时顷,闻金鼓箫管人马之声,及举家皆见,王方平戴远游冠,著朱衣,虎头沵囊,五色之绶,带剑,少须,黄色,中形人也。乘羽车,驾五龙,龙各异色,麾节幡旗,前后导从,威仪奕奕,如大将军。鼓吹皆乘麟,从天而下,悬集于庭,从官皆长丈馀,不从道行。既至,从官皆隐,不知所在,唯见方平,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明钞本访下有麻姑二字)。经家亦不知麻姑何人也。言曰:「王方平敬报姑,余久不在人间,今集在此,想姑能暂来语乎?」有顷,使者还。不见其使,但闻其语云:「麻姑再拜,不见忽已五百馀年,尊卑有叙,修敬无阶,烦信来,承在彼。登山颠倒(按:本书卷七王远条。登山颠倒应作食顷即到)而先受命,当按行蓬莱,今便暂往。如是当还,还便亲觐,愿来(明钞本来作未)即去。」如此两时间,麻姑至矣。来时亦先闻人马箫鼓声。既至,从官半于方平。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馀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于内外。擘脯行之,如柏灵(集仙录四灵作炙。按柏当作貊。貊炙、见干宝搜神记),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姑欲见蔡经母及妇侄,时弟妇新产数十日,麻姑望见乃知之,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得米便撒之掷地,视其米,皆成真珠矣。方平笑曰:「麻姑年少,吾老矣,了不喜复作此狡狯变化也。」方平语经家人曰:「吾欲赐汝辈酒。此酒乃出天厨,其味醇嫞,非世人所宜饮,饮之或能烂肠。今当以水和之,汝辈勿怪也。」乃以一升酒,合水一斗搅之,赐经家饮一升许。良久酒尽,方平语左右曰:「不足远取也,以千钱与余杭姥相闻,求其沽酒。」须臾信还,得一油囊酒,五斗许。信传余杭姥答言:「恐地上酒不中尊饮耳。」又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是日,又以一符传授蔡经邻人陈尉,能檄召鬼魔,救人治疾。蔡经亦得解蜕之道,如蜕蝉耳,经常从王君游山海。或暂归家,王君亦有书与陈尉,多是篆文,或真书字,廓落而大,陈尉世世宝之。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平当〉~3048~
平当字子思,祖父以訾百万,自下邑徙平陵。当少为大行治礼丞,功次补大鸿胪文学,察廉为顺阳长,栒邑令,以明经为博士,公卿荐当论议通明,给事中。每有灾异,当辄傅经术,言得失。文雅虽不能及萧望之、匡衡,然指意略同。自元帝时,韦玄成为丞相,奏罢太上皇寝庙园,当上书言:「臣闻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三十年之间,道德和洽,制礼兴乐,灾害不生,祸乱不作。今圣汉受命而王,继体承业二百馀年,孜孜不怠,政令清矣。然风俗未和,阴阳未调,灾害数见,意者大本有不立与?何德化休徵不应之久也!●福不虚,必有因而至者焉。宜深其道而务修其本。昔者帝尧南面而治,先『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而化及万国。孝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夫孝子善述人之志,周公既成文武之业而制作礼乐,修严父配天之事,知文王不欲以子临父,故推而序之,上极于后稷而以配天。此圣人之德,亡以加于孝也。高皇帝圣德受命,有天下,尊太上皇,犹周文武之追王太王、王季也。此汉之始祖,后嗣所宜尊奉以广盛德,孝之至也。书云:『正稽古建功立事,可以永年,传于亡穷。』」上纳其言,下诏复太上皇寝庙园。顷之,使行流民幽州,举奏刺史二千石劳●有意者,言勃海盐池可且勿禁,以救民急。所过见称,奉使者十一人为最,迁丞相司直。坐法,左迁朔方刺史,复徵入为太中大夫给事中,累迁长信少府、大鸿胪、光禄勋。先是太后姊子卫尉淳于长白言昌陵不可成,下有司议。当以为作治连年,可遂就。上既罢昌陵,以长首建忠策,复下公卿议封长。当又以为长虽有善言,不应封爵之科。坐前议不正,左迁钜鹿太守。后上遂封长。当以经明禹贡,使行河,为骑都尉,领河堤。哀帝即位,徵当为光禄大夫诸吏散骑,复为光禄勋,御史大夫,至丞相。以冬月,赐爵关内侯。明年春,上使使者召,欲封当。当病笃,不应召。室家或谓当:「不可强起受侯印为子孙邪?」当曰:「吾居大位,已负素餐之责矣,起受侯印,还卧而死,死有馀罪。今不起者,所以为子孙也。」遂上书乞骸骨。上报曰:「朕选于众,以君为相,视事日寡,辅政未久,阴阳不调,冬无大雪,旱气为灾,朕之不德,何必君罪?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归关内侯爵邑?使尚书令谭赐君养牛一,上尊酒十石。君其勉致医药以自持。」后月馀,卒。子晏以明经历位大司徒,封防乡侯。汉兴,唯韦、平父子至宰相。
平当字子思,祖父以訾百万,自下邑徙平陵。当少为大行治礼丞,功次补大鸿胪文学,察廉为顺阳长,栒邑令,以明经为博士,公卿荐当论议通明,给事中。每有灾异,当辄傅经术,言得失。文雅虽不能及萧望之、匡衡,然指意略同。自元帝时,韦玄成为丞相,奏罢太上皇寝庙园,当上书言:「臣闻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三十年之间,道德和洽,制礼兴乐,灾害不生,祸乱不作。今圣汉受命而王,继体承业二百馀年,孜孜不怠,政令清矣。然风俗未和,阴阳未调,灾害数见,意者大本有不立与?何德化休徵不应之久也!●福不虚,必有因而至者焉。宜深其道而务修其本。昔者帝尧南面而治,先『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而化及万国。孝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夫孝子善述人之志,周公既成文武之业而制作礼乐,修严父配天之事,知文王不欲以子临父,故推而序之,上极于后稷而以配天。此圣人之德,亡以加于孝也。高皇帝圣德受命,有天下,尊太上皇,犹周文武之追王太王、王季也。此汉之始祖,后嗣所宜尊奉以广盛德,孝之至也。书云:『正稽古建功立事,可以永年,传于亡穷。』」上纳其言,下诏复太上皇寝庙园。顷之,使行流民幽州,举奏刺史二千石劳●有意者,言勃海盐池可且勿禁,以救民急。所过见称,奉使者十一人为最,迁丞相司直。坐法,左迁朔方刺史,复徵入为太中大夫给事中,累迁长信少府、大鸿胪、光禄勋。先是太后姊子卫尉淳于长白言昌陵不可成,下有司议。当以为作治连年,可遂就。上既罢昌陵,以长首建忠策,复下公卿议封长。当又以为长虽有善言,不应封爵之科。坐前议不正,左迁钜鹿太守。后上遂封长。当以经明禹贡,使行河,为骑都尉,领河堤。哀帝即位,徵当为光禄大夫诸吏散骑,复为光禄勋,御史大夫,至丞相。以冬月,赐爵关内侯。明年春,上使使者召,欲封当。当病笃,不应召。室家或谓当:「不可强起受侯印为子孙邪?」当曰:「吾居大位,已负素餐之责矣,起受侯印,还卧而死,死有馀罪。今不起者,所以为子孙也。」遂上书乞骸骨。上报曰:「朕选于众,以君为相,视事日寡,辅政未久,阴阳不调,冬无大雪,旱气为灾,朕之不德,何必君罪?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归关内侯爵邑?使尚书令谭赐君养牛一,上尊酒十石。君其勉致医药以自持。」后月馀,卒。子晏以明经历位大司徒,封防乡侯。汉兴,唯韦、平父子至宰相。
《旧唐书》卷九〈玄宗本纪下·天宝元年〉~25~
二月丁亥,上加尊号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辛卯,亲享玄元皇帝于新庙。甲午,亲享太庙。丙申,合祭天地于南郊。制天下囚徒,罪无轻重并释放。流人移近处,左降官依资叙用,身死贬处者量加追赠。枉法赃十五疋当绞,今加至二十疋。庄子号为南华真人,文子号为通玄真人,列子号为冲虚真人,庚桑子号为洞虚真人。其四子所著书改为真经。
二月丁亥,上加尊号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辛卯,亲享玄元皇帝于新庙。甲午,亲享太庙。丙申,合祭天地于南郊。制天下囚徒,罪无轻重并释放。流人移近处,左降官依资叙用,身死贬处者量加追赠。枉法赃十五疋当绞,今加至二十疋。庄子号为南华真人,文子号为通玄真人,列子号为冲虚真人,庚桑子号为洞虚真人。其四子所著书改为真经。
典故
千佛经
《封氏闻见记》卷三〈贡举〉
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解褐多拜清紧,十数年间拟迹庙堂。轻薄者语:「及第进士,俯视中黄郎;落第进士,揖蒲华长马。」又云:「进士初擢第,头上七尺焰光」,好事者纪其姓名,自神龙以来迄于兹日,名曰《进士登科记》,亦所以昭示前良,发起后进也。馀初擢第,太学诸人共书馀姓名于旧纪末。进士张繟,汉阳王柬之曾孙也,时初落第,两手奉《登科》顶戴之,曰:「此千佛名经也。」其企羡如此。
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解褐多拜清紧,十数年间拟迹庙堂。轻薄者语:「及第进士,俯视中黄郎;落第进士,揖蒲华长马。」又云:「进士初擢第,头上七尺焰光」,好事者纪其姓名,自神龙以来迄于兹日,名曰《进士登科记》,亦所以昭示前良,发起后进也。馀初擢第,太学诸人共书馀姓名于旧纪末。进士张繟,汉阳王柬之曾孙也,时初落第,两手奉《登科》顶戴之,曰:「此千佛名经也。」其企羡如此。
《封氏闻见记》卷三〈贡举〉
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解褐多拜清紧,十数年间拟迹庙堂。轻薄者语:「及第进士,俯视中黄郎;落第进士,揖蒲华长马。」又云:「进士初擢第,头上七尺焰光」,好事者纪其姓名,自神龙以来迄于兹日,名曰《进士登科记》,亦所以昭示前良,发起后进也。馀初擢第,太学诸人共书馀姓名于旧纪末。进士张繟,汉阳王柬之曾孙也,时初落第,两手奉《登科》顶戴之,曰:「此千佛名经也。」其企羡如此。
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解褐多拜清紧,十数年间拟迹庙堂。轻薄者语:「及第进士,俯视中黄郎;落第进士,揖蒲华长马。」又云:「进士初擢第,头上七尺焰光」,好事者纪其姓名,自神龙以来迄于兹日,名曰《进士登科记》,亦所以昭示前良,发起后进也。馀初擢第,太学诸人共书馀姓名于旧纪末。进士张繟,汉阳王柬之曾孙也,时初落第,两手奉《登科》顶戴之,曰:「此千佛名经也。」其企羡如此。
《唐语林》卷四〈企羡〉~356~
进士张倬,濮阳王柬之曾孙也。时初落第,两手捧登科记顶之,曰:「此千佛名经也。」其企羡如此。
进士张倬,濮阳王柬之曾孙也。时初落第,两手捧登科记顶之,曰:「此千佛名经也。」其企羡如此。
《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列传下〉~3583~
赞曰:雄之自序云尔。初,雄年四十馀,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馀,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于时人皆曶之;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
赞曰:雄之自序云尔。初,雄年四十馀,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馀,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于时人皆曶之;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
典故
相关人物
王心不宁
相关人物
诗经
《诗经·小雅·黍苗》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诗经·大雅·江汉》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例句
中使日夜继,惟王心不宁。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典故
相关人物
孝经在手
相关人物
庾子舆
《南史》卷五十六《庾域传》附《庾子舆传》
「子舆字孝卿,幼而歧嶷。五岁读孝经,手不释卷。或曰:『此书文句不多,何用自苦?』答曰:『孝,德之本,何谓不多。』」
「子舆字孝卿,幼而歧嶷。五岁读孝经,手不释卷。或曰:『此书文句不多,何用自苦?』答曰:『孝,德之本,何谓不多。』」
例句
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 杜甫 可叹
《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
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无宇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
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无宇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
《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第七·景公使梁丘据致千金之裘晏子固辞不受〉~486~
景公赐晏子狐之白裘,元豹之茈,其赀千金,使梁丘据致之。晏子辞而不受,三反。公曰:「寡人有此二,将欲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与其闭藏之,岂如弊之身乎?」晏子曰:「君就赐,使婴修百官之政,君服之上,而使婴服之于下,不可以为教。」固辞而不受。
景公赐晏子狐之白裘,元豹之茈,其赀千金,使梁丘据致之。晏子辞而不受,三反。公曰:「寡人有此二,将欲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与其闭藏之,岂如弊之身乎?」晏子曰:「君就赐,使婴修百官之政,君服之上,而使婴服之于下,不可以为教。」固辞而不受。
《礼记注疏》卷九〈檀弓下〉
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国君七个,遣车七乘;大夫五个,遣车五乘,晏子焉知礼?」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国君七个,遣车七乘;大夫五个,遣车五乘,晏子焉知礼?」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简释
晏裘:指生活节俭。唐杜牧《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例句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高德闻郑履,俭居称晏裘。 武元衡 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
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漢語大詞典》:麻姑搔背
典出 晋 葛洪 《神仙传》。谓仙人 麻姑 手纤长似鸟爪,可搔背痒。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 明星玉女 备洒扫, 麻姑 搔背指爪轻。” 金 王若虚 《王内翰子端诗其小乐天甚矣漫赋三诗为白傅解嘲》之三:“妙理宜人入肺肝, 麻姑 搔背岂胜鞭。”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只愁今夜里,少一个 麻姑 搔背眠。”
《國語辭典》:明经(明經) 拼音:míng jīng
1.明于经术。《汉书。卷七一。隽疏于薛平彭传。平当》:「以明经为博士,公卿荐当论议通明,给事中。」《后汉书。卷五四。杨震列传》:「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2.唐时以经义所取之士。《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自唐以来,所谓明经,不过帖书、墨义,观其记诵而已。」
3.明清时对贡生的尊称。《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这陆氏因丈夫生前不肯学好,好色身亡,把孩子严加教诲。后来明经出仕,官为别驾之职。」
2.唐时以经义所取之士。《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自唐以来,所谓明经,不过帖书、墨义,观其记诵而已。」
3.明清时对贡生的尊称。《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这陆氏因丈夫生前不肯学好,好色身亡,把孩子严加教诲。后来明经出仕,官为别驾之职。」
《漢語大詞典》:晏子裘
春秋 齐 相 晏婴 ,以节俭力行著称,着布衣鹿裘以朝。 孔子 弟子 有若 谓其衣一狐裘至三十年。后因以“晏子裘”为称人节俭的典故。亦谓处境困顿。 唐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不改 任棠 水,仍传 晏子 裘。”亦省作“ 晏裘 ”。 唐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旅馆夜忧 姜 被冷,暮江寒觉 晏 裘轻。” 明 邵璨 《香囊记·辞婚》:“乡书有雁, 晏 裘凋弊成长叹。”参阅《礼记·檀弓下》、《晏子春秋·杂下十二》。
《國語辭典》:晏裘 拼音:yàn qiú
春秋齐相晏婴,生性节俭,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见《礼记。檀弓下》。后比喻人节俭或处境困窘。唐。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明。邵璨《香囊记》第二五出:「乡书有雁,晏裘凋弊成长叹。」
《漢語大詞典》:晏子裘
春秋 齐 相 晏婴 ,以节俭力行著称,着布衣鹿裘以朝。 孔子 弟子 有若 谓其衣一狐裘至三十年。后因以“晏子裘”为称人节俭的典故。亦谓处境困顿。 唐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不改 任棠 水,仍传 晏子 裘。”亦省作“ 晏裘 ”。 唐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旅馆夜忧 姜 被冷,暮江寒觉 晏 裘轻。” 明 邵璨 《香囊记·辞婚》:“乡书有雁, 晏 裘凋弊成长叹。”参阅《礼记·檀弓下》、《晏子春秋·杂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