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象纬(象緯)
象数谶纬。亦指星象经纬,谓日月五星。 晋 王嘉 拾遗记·殷汤:“ 师延 者, 殷 之乐人也。设乐以来,世遵此职。至 师延 ,精述阴阳,晓明象纬,莫测其为人。” 齐治平 注:“象纬,象数讖纬。象数谓龟筮之类;讖纬谓讖録图纬、占验术数之书。” 唐 杜甫 《游龙门奉先寺》诗:“天闕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仇兆鳌 注:“象纬,星象经纬也。” 明 唐顺之 《答周约庵中丞》:“ 淮阴 、 南阳 之事,固万不敢一冀焉,至如象纬、地形诸家之学,如来书所称 管 邓 所长,亦何敢不自量而揽焉。” 清 顾炎武 《题李先生矩亭序》:“ 天启 中,权阉柄国,闻君通阴阳象纬之学,遣使徵之,辞疾不就,洁志以终。”
《國語辭典》:组织(組織)  拼音:zǔ zhī
1.纺织。《辽史。卷五九。食货志上》:「饬国人树桑麻,习组织。」
2.构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至夫组织仁义,琢磨道德,驩其愉乐,恤其陵夷。」
3.一群人为达特定目标,经由一定的程序所组成的团体。如:「政府组织」、「议会组织」。
4.生物学上指多细胞生物体中,各细胞和细胞间质依一定秩序联合为一体,并产生一定功能的基本结构。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5.地质学上指岩石的组成颗粒或结晶的几何型态和排列关系的总称。如沉积岩组成颗粒的粒度、形状及排列。也称为「结构」。
《国语辞典》:不成章  拼音:bù chéng zhāng
不能织成经纬文理。《文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文选。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举声泣已洒,长叹不成章。」也作「不成文」。
分类:经纬文理
《国语辞典》:不成文  拼音:bù chéng wén
不能织成经纬文理。《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三》:「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也作「不成章」。
分类:经纬文理
《漢語大詞典》:织组(織組)
(1).谓经纬相交,织为布帛。组,编织。《诗·鄘风·干旄》“素丝紕之” 毛 传:“紕,所以织组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吴起 ﹞使其妻织组而幅狭於度。 吴子 使更之,其妻曰:‘诺。’”
(2).用于比喻排比辞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元 舒道原 ﹞其文章颇有法律,诗则纵横排宕,不尚纤巧织组之习。”
《漢語大詞典》:丝罗(絲羅)
丝织物名。质地轻软,经纬组织呈椒眼纹,透气透光性能较好。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融融的灯光,映着丝罗的帷幕。”
《漢語大詞典》:花纱(花紗)
(1).织有花纹的经纬密度较稀而质薄的一种织物。古代多以丝为之。 唐 元稹 《离思》诗之三:“红罗著压逐时新,杏子花纱嫩麴尘。”宋史·食货志上三:“ 天圣 中,詔减 两蜀 岁输锦綺、鹿胎、透背、欹正之半,罢作綾花纱。 明道 中,又减 两蜀 岁输锦綺、綾罗、透背、花纱三之二,命改织紬、绢以助军。”金史·舆服志中:“ 大定 十三年,太常寺拟士人及僧尼道女冠有师号、并良閒官八品以上,许服花纱綾罗丝紬。”
(2).棉花和棉纱合称“花纱”。 茅盾 《子夜》二:“‘标金’、‘大条银’、‘花纱’、‘几两几钱’的声浪,震得人耳聋。”
《漢語大詞典》:纰缦(紕縵)
指经纬稀疏的帛。 唐 元稹 《离思》诗之三:“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随园诗话卷五引 清 杨守知 《西湖竹枝词》:“乌油小轿两肩扶,紕縵窗纱有若无。”
分類:经纬稀疏
《漢語大詞典》:纰疏(紕疏)
谓布帛经纬松散。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单州 成武县 织薄縑,修广合於官度,而重才百銖,望之如雾著,故浣之亦不紕疏。”
《國語辭典》:织补(織補)  拼音:zhī bǔ
依原织布方式缝补纺织品上的破洞。
《漢語大詞典》:闪色(閃色)
指织物通过采用对比强烈的异色经纬来取得的颜色。有深青闪大红、红闪绿、红闪青、豆青闪红等品种。亦指闪缎。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一○八:“盘凤鞍韉闪色妆,黄金压胯紫游韁。”《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 李瓶儿 ﹞管待 玳安 ,临出门与二钱银子、八寳儿一方闪色手帕。”
《國語辭典》:织综(織綜)  拼音:zhī zòng
交错组合而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正纬》:「盖纬之成经,其犹织综,丝麻不杂,布帛乃成。」唐。孔颖达〈书经正义序〉:「然焯乃织综经文,穿凿孔穴。」
《國語辭典》:毛毯  拼音:máo tǎn
用毛料制成的毯子。如:「他常在冬天的夜里,盖著一条红色的毛毯。」
《國語辭典》:纱布(紗布)  拼音:shā bù
织布稀疏的绵织品。经过消毒后,主要用来包扎伤口。
《漢語大詞典》:贯矩(貫矩)
谓经纬交错而成矩形。 北周 庾信 《七夕赋》:“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