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弥撒经书(弥撒经书)  拼音:mí sā jīng shū
天主教会弥撒用的经书。西元一五七○年由教皇比约五世制定,原为拉丁文,梵谛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以后西元一九七○年改为现版,亦改为各国的本国语言。内以圣道礼及感恩祭为两大主要部分。
《国语辞典》:诗书礼乐(诗书礼乐)  拼音:shī shū lǐ yuè
本指先秦的《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四部儒家的经书。《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后来礼部又加上《周礼》、《礼记》。清。朱彝尊〈文水县卜子祠堂记〉:「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佛騛句,始于子夏。」
《国语辞典》:皓首一经(皓首一经)  拼音:hào shǒu yī jīng
虽年老还持续地钻研经书。《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便如师父平日无书不读,直是皓首一经,也不得一名半职。」
《国语辞典》:枕经藉史(枕经藉史)  拼音:zhèn jīng jiè shǐ
头枕经书,身靠史书。形容酷爱读书,与书为友。《文选。班固。答宾戏》:「徒乐枕经藉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
《国语辞典》:一经之训(一经之训)  拼音:yī jīng zhī xùn
汉朝韦贤笃志于学,兼通礼、尚书等经书,为邹鲁大儒,其子多为官,四子玄成更以明经而位至丞相,当时邹鲁有谚曰:「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见《汉书。卷七三。韦贤传》。后用以比喻留给子孙财富,不如传以圣人典籍。
《国语辞典》:大经元(大经元)  拼音:dà jīng yuán
古代乡试题目以经书内容为主,应试得第一者,称为「大经元」。《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大秋元、大经元、大三元,士人之誉多殊。」
《国语辞典》:朝经暮史(朝经暮史)  拼音:zhāo jīng mù shǐ
早上读经书,晚上读史书。形容勤奋不辍的钻研学问。《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真个此人朝经暮史,昼览夜习,口不绝吟,手不停披。」《孤本元明杂剧。孟母三移。楔子》:「虽然是居蓬荜苫茅茨,你若是朝经暮史,那其间须有个称心时。」
《国语辞典》:大乘经典(大乘经典)  拼音:dà shèng jīng diǎn
指佛教中谈论成佛之道的经书典籍。如:「传说佛教的大乘经典是从龙宫中取得的。」
《漢語大詞典》:高头讲章(高頭講章)
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先生见了那没头没脑闢空而来的十五个大字,正不知从那里开口,纔入得进这中庸两个字去,只得先看了一遍高头讲章,照着那讲章往下敷衍半日,纔得讲完。”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他们似乎并没有《教育学概论》或‘高头讲章’的待定稿,藏之名山。”后来泛指这类格式的经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鬼囁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二:“ 徐灵胎 《刺时文》云:‘案头放高头讲章。’”
《漢語大詞典》:房山石经(房山石經)
房山 石刻经书。在 北京市 房山县 大房山 中。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畿辅·房山县石经:“ 大房山 ,在京师 房山县 境内,俗名 小西天 是也。 隋 大业 间,僧 静琬 募金钱凿石为板,刻藏经传后,至 唐 贞观 仅完《大涅槃》一部。其后法嗣继其功,直至 完颜 时始成,贮洞者七,穴者二;封以石门,锁以浮屠。”解放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漢語大詞典》:白萝门书(白蘿門書)
古 印度 婆罗门教的经书。如《奥义书》《梨俱吠陀》等。均用梵文写成。白萝门,即婆罗门。 章炳麟 《国故论衡·诸子学》:“九流皆言道,道者彼也,能道者此也。白萝门书谓之陀尔奢那,此则言见。”
《国语辞典》:绅士协定(绅士协定)  拼音:shēn shì xié dìng
不经书面共同签字,只以信义为重,而不用法定手续的口头协定。也称为「君子协定」。
《漢語大詞典》:截搭题(截搭題)
旧时考试将经书语句截断牵搭作为题目,叫截搭题。《冷眼观》第二二回:“ 小雅 君自是做截搭题的能手,不然,何以能把各种话都消纳无形,联合一气呢?”
《國語辭典》:今文经(今文經)  拼音:jīn wén jīng
汉朝时,由年老的经师口授,其弟子用当代通用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典,称为「今文经」。如鲁、齐、韩三家的《诗经》;《公羊》、《谷梁传》的《春秋经》等皆是属于今文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