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6,分3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细雨
细细
细柳
细看
细草
风细
子细
细数
细民
细论
仔细
细故
细事
细字
巨细
《國語辭典》:细雨(細雨)  拼音:xì yǔ
小雨。《三国演义》第一一六回:「祭毕,狂风顿息,愁云四散。忽然清风习习,细雨纷纷。」《儒林外史》第二回:「看了一回,只见濛濛的细雨下将起来。」
分類:细雨小雨
《國語辭典》:细细(細細)  拼音:xì xì
1.仔细、详细。《文明小史》第三二回:「你将此情形细细的告诉他。」
2.轻微的样子。唐。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
3.极细。如:「细细的面条。」
4.缓慢的样子。唐。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七:「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5.紧密。宋。苏轼 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诗:「细细龙鳞生乱石,团团羊角转空岩。」
《國語辭典》:细柳(細柳)  拼音:xì liǔ
1.纤细的柳条。唐。杜甫〈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2.地名:(1)在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南,为汉将周亚夫屯兵所在处。(2)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汉时在上林苑中筑有细柳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登龙台,掩细柳」即指此地。
《國語辭典》:细柳营(細柳營)  拼音:xì liǔ yíng
汉代周亚夫为将军时,屯兵于细柳,军纪森严,天子欲入军营,亦须依军令行事。见《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后以细柳营比喻模范军营或泛指一般军营。唐。王维 观猎诗:「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纷纷将士愿移家,细柳营中起暮笳。」也称为「柳营」。
《国语辞典》:细看(细看)  拼音:xì kàn
仔细观看。《红楼梦,第七一回》:「又拉著黛玉宝琴,也著实细看,极誇一回。」《文明小史》第三四回:「细看目录,都是历代史鉴上的事。」也作「细观」。
《漢語大詞典》:细草(細草)
(1).小草。后汉书·崔寔传:“ 五原 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 南朝 梁 丘迟 《侍宴乐游苑送徐州应诏诗》:“轻荑承玉輦,细草藉龙骑。” 唐 杜甫 《旅夜书怀》诗:“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
(2).远志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远志
分類:远志小草
《骈字类编》:风细(风细)
唐 李咸用 送进士刘松 云低春雨后,风细暮钟时。
《國語辭典》:子细(子細)  拼音:zǐ xì
谨慎、小心。《魏书。卷四一。源贺传》:「怀性宽容简约,不好烦碎,恒语人曰:『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大子细也。』」也作「仔细」。
《漢語大詞典》:细数(細數)
仔细计数。 宋 王安石 《蔷薇》诗之三:“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金 元好问 《赠莺》诗:“恨不掌上看,毛羽得细数。”
详细数目。 明 唐顺之 《覆勘蓟镇边务首疏》:“其各区原额,见在逃亡老弱花名细数,容臣等造册奏缴。”
《國語辭典》:细民(細民)  拼音:xì mín
1.小民,普通百姓。《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虽在细民,且知其安。」《大宋宣和遗事。元集》:「细民不胜愁苦,至有鬻妻卖子者不能偿。」
2.见识浅陋、器量狭小的人。《庄子。庚桑楚》:「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閒。」
《漢語大詞典》:细论(細論)
详论。 宋 范成大 《谒南岳》诗:“奇事不胜纪,重游当细论。”
《國語辭典》:仔细(仔細)  拼音:zǐ xì
1.周密、不轻率。《三国演义》第五六回:「仔细想来:益州刘璋是我主人之弟,一般都是汉朝骨肉。」《红楼梦》第七三回:「又吩咐各上夜人仔细搜查;又一面叫查二门外邻园墙上夜的小厮们。」
2.注意、小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老兄带了许多银子,没个做伴,独来独往,只怕著了道儿,须放仔细些!」《红楼梦》第四九回:「仔细割了手,不许哭。」也作「子细」。
3.俭省。如:「日子过得仔细。」
《國語辭典》:细故(細故)  拼音:xì gù
细小而不值得计较的事。唐。杜甫〈赤霄行〉:「丈夫垂名动万年,记忆细故非高贤。」唐。柳宗元 故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轻重都尉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终身坦荡,而细故不入,其达生知足落落如此。」
《國語辭典》:细事(細事)  拼音:xì shì
琐碎的小事。《南史。卷七○。循吏传。何远传》:「性刚严,吏人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红楼梦》第四七回:「素性爽侠,不拘细事。」
分類:细事小事
《國語辭典》:细字(細字)  拼音:xì zì
极小的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庾肩吾常服槐实,年七十馀,目看细字,须发犹黑。」唐。韩愈〈短灯檠歌〉:「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也称为「细书」。
分類:小字
《國語辭典》:巨细(巨細)  拼音:jù xì
1.大小。《列子。汤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巨细或殊,情理同致。」
2.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史记。卷九四。田儋传》:「而横相之,专国政,政无巨细皆断于相。」《魏书。卷八八。良吏传。宋世景传》:「民间之事,巨细必知,发奸摘伏,有若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