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6,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细侯
详细
腰细
奸细
细点
细人
细响
细水
细作
细检
细腻
细话
纤细
草细
细意
《漢語大詞典》:细侯(細侯)
后汉书·郭汲传:“ 郭伋 字 细侯 ……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后以“细侯”称颂受人欢迎的到任官吏。 唐 白居易 《赠楚州郭使君》诗:“当家美事堆身上,何啻 林宗 与 细侯 。” 宋 陈师道 《寄侍读苏尚书》诗:“一时宾客餘 枚叟 ,到处儿童説 细侯 。”
《國語辭典》:详细(詳細)  拼音:xiáng xì
1.完备、仔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大姓问其来历,详细说得对科,果是松江富家与大姓家有好些年谊的。」
2.详情、细节。《西游记》第一二回:「朕只道是他跌昏了胡言。又问他详细,他说的话,与刘全一般。」
《分类字锦》:腰细(腰细)
李商隐 蜂诗 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红壁寂寥崖蜜尽,碧檐迢递雾巢空。
分类:
《國語辭典》:奸细(奸細)  拼音:jiān xi
1.奸诈小人。明。徐元《八义记》第一五出:「五谷丰登无奸细,愿山河齐天地。」也作「奸细」。
2.间谍。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拨与我五百名官兵,把守这窝弓峪隘口,盘诘奸细,缉捕盗贼。」《三国演义》第四六回:「可差人去东吴诈降,为奸细内应,以通消息,方可图也。」也作「奸细」。
《國語辭典》:奸细(姦細)  拼音:jiān xì
1.奸诈小人。《晋书。卷九八。王敦传》:「望兄奖群贤忠义之心,抑奸细不逞之计。」也作「奸细」。
2.间谍。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我差下将军觊鲱把住府门,搜检奸细。」也作「奸细」。
《漢語大詞典》:细点(細點)
(1).小水滴。 宋 刘克庄 《听泉》诗:“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2).精制的点心。 许地山 《命命鸟》:“一面吩咐 玛弥 预备槟榔、淡巴菰和些少细点,一面携着 加陵 上楼。” 冰心 《姑姑·三年》:“中间一张小藤桌子,罩着细麻绣白花的桌布,上面三副杯盘,几碟子细点,一瓶红玫瑰花。”
《國語辭典》:细人(細人)  拼音:xì rén
1.见识浅陋、器量狭小的人。《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2.地位卑微之人。《韩非子。说难》:「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閒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战国策。齐策四》:「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
3.侍妾。《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交我讨个细人,要生得好的。」
4.间谍。《前汉书平话。卷下》:「宣陈平。陈平至,商议。陈平暗喜,必山东有细人来,与刘泽说兵印。」也称为「细作」。
《漢語大詞典》:细响(細響)
细小响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譬万钧之洪钟,无錚錚之细响矣。” 唐 贾岛 《送韩湘》诗:“细响吟乾苇,餘馨动远苹。”
分類:细小响声
《分类字锦》:细水(细水)
杜甫 诗 细水曲通池。
分类:细水
《國語辭典》:细作(細作)  拼音:xì zuò
间谍。《水浒传》第四七回:「若是破阵冲敌,用著你先去;这是做细作的勾当,用你不著。」《三国演义》第七回:「差黄盖先来江边,安排战船,多装军器粮草,大船装载战马,剋日兴师。江中细作探知,来报刘表。」
《漢語大詞典》:细检(細檢)
细行;小节。新唐书·李让夷传:“素善 薛廷老 , 廷老 不飭细检,数饮酒不治职。”
分類:细行小节
《國語辭典》:细腻(細膩)  拼音:xì nì
1.细致润滑。唐。杜甫〈丽人行〉:「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四。鳞部。鲥鱼》:「鲥,形秀而扁,微似鲂而长。白色如银,肉中多细刺如毛,其子甚细腻。」
2.精细周密。如:「这篇文章,景物描写非常细腻,是难得的好作品。」《红楼梦》第一回:「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故事更加琐碎细腻了。」
《國語辭典》:细话(細話)  拼音:xì huà
1.事情。《儒林外史》第一○回:「吩咐摆了酒席,斟上酒来同饮,说了些京师里各衙门的细话。」《红楼梦》第一六回:「明日一早,我给大爷去请安去,再议细话罢。」
2.详说。金。元好问〈送钦叔内翰并寄刘白二君〉五首之五:「细话洛阳事,高咏嵩山诗。」
分類:细说
《國語辭典》:纤细(纖細)  拼音:xiān xì
微细渺小。唐。元稹 酬乐天寄生衣诗:「羸骨不胜纤细物,欲将文服却还君。」宋。赵孟頫〈题耕织图〉诗:「三月蚕始生,纤细如牛毛。」也作「纤小」。
《骈字类编》:草细(草细)
元 周伯琦 纪行诗 其三 居庸东北路,草细一川平。
《漢語大詞典》:细意(細意)
(1).琐屑隐微的意思。后汉书·班彪传:“又进 项羽 、 陈涉 而黜 淮南 、 衡山 ,细意委曲,条例不经。”《南史·范晔传》:“纪传例为举其大略耳,诸细意甚多,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2).犹细心。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作豉:“豉法难好易坏,必须细意人,常一日再看之。” 唐 杜甫 《白丝行》:“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跡。”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内召以后,更细意熨贴,因物赋形,无一字不稳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