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王纳谏,字虚怀,别号青蒲,山东济南府肥城县民籍。早年中举人,任山东济宁州学正。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辰科进士,官雄县知县,调山西临汾知县,未赴而卒。
王纳谏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纳谏(1579年—1619年),字圣俞,号观涛,直隶扬州府江都县(今江苏省江都区)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应天乡试解元,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任行人司行人,出使荣藩,不受馈赠。因病辞归,二年后再次出任吏部主事,四十六年升吏部稽勋司员外郎,后再因病辞职,不久去世。
《國語辭典》:纳谏(納諫)  拼音:nà jiàn
接受规劝、谏言。《国语。晋语八》:「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北史。卷二三。于栗磾传》:「自古明王圣主,皆虚心纳谏,以知得失,天下乃安。」
《国语辞典》:纳谏如流(纳谏如流)  拼音:nà jiàn rú liú
虚心接受谏言,从善如流。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豁达大度,纳谏如流,为㣿宗而罢刑肉。」
《漢語大詞典》:用谏(用諫)
犹纳谏。 宋 刘炎 迩言:“或问 汉 、 唐 孰能用諫?曰:‘ 汉祖 实副其名, 唐 宗 名过其实。名实隐然,莫如 文帝 。’”
分類:纳谏
《國語辭典》:华表(華表)  拼音:huá biǎo
1.顶端横木相交,有如花形的巨大木柱,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路径标示。
2.竖立在宫殿、坟墓、城门前的大柱,有纪功、装饰、标识等作用。《南史。卷一○。陈宣帝本纪》:「大雨,震万安陵华表。」
《漢語大詞典》:受言
谓人君纳谏。 宋 刘炎 迩言:“或问 汉 唐 孰能用諫?曰:‘ 汉祖 实副其名, 唐宗 名过其实。名实隐然,莫如 文帝 ,终身受言,得之 贾山 ,终身务农,得之 贾谊 。’” 明 宋濂 《凝道记·五矩符》:“为君者当谨五矩……二曰受言也。”
分類:人君纳谏
《漢語大詞典》:诣匦(詣匭)
(1).指上书言事或谏诤。 唐 宋 时,朝廷设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 宋 苏舜钦 《诣匦疏》:“今臣窃见纲纪隳败,政化闕失,其事甚众,不可概举,今条大者二,诣匭以闻,伏望陛下少赐观览。”
(2).指收纳谏书的机构。 宋 苏舜钦 《乞纳谏书》:“又置诣匭,设直言极諫科。”
《漢語大詞典》:谏匦(諫匭)
收纳谏章的匦匣。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贱臣不胜愚恳忠愤之至,輒投諫匭,昧死上闻。”参见“ 匭院 ”。
分類:收纳纳谏
《國語辭典》:匦院(匭院)  拼音:guǐ yuàn
中国古代的民意蒐罗机构。可将民意传达给朝廷,堪称为当今议院的前身。《宋史。卷四。太宗本纪一》:「雍熙元年……改匦院为登闻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