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5,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止约
赴约
明约
乡约
和约
公约
梅花约
暗约
教约
反约
约数
信约
廉约
幽约
订约
《漢語大詞典》:止约(止約)
抑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这对眼儿,泪珠儿滴了万颗;止约不定,恰纔淹了,扑簌簌的又还偷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泪点儿盈盈如雨,止约不住。”
分類:抑制
《國語辭典》:赴约(赴約)  拼音:fù yuē
前往参加约会。如:「她特意精心打扮一番才去赴约。」《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恐怕吴衙内也吃醉了,不能赴约,反增忧虑。」
《漢語大詞典》:明约(明約)
盟约。明,通“ 盟 ”。史记·苏秦列传:“故敝邑 赵王 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之詔詔之。”
分類:盟约
《國語辭典》:乡约(鄉約)  拼音:xiāng yuē
1.同乡的人共同遵守的规约。《宋史。卷三四○。吕大防传》:「尝为乡约曰:『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2.乡里中掌理公共事务的人。《老残游记》第四回:「派了八个人,东南西北,一面两匹马把住,不许一个人出去,将地保、乡约等人叫起。」
《國語辭典》:和约(和約)  拼音:hé yuē
1.交战国间因停战议和而订定的条约。如:「辛丑和约」、「巴黎和约」。宋。陆游〈醉歌〉诗:「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
2.订定议和条约。《新唐书。卷一七四。列传。牛僧孺》:「是时,吐蕃请和约驰兵。」
《國語辭典》:公约(公約)  拼音:gōng yuē
多数国家或公私团体对于特定事项,拟订共同遵守的条约或章程。如:「北大西洋公约」、「校园公约」。
《漢語大詞典》:梅花约(梅花約)
指好友的约会。 宋 陈与义 《次韵张元方春雪》:“不知来何暮,遂失梅花约。” 元 黄溍 《寄朱仲山》诗:“相逢赖有梅花约,试蹋东风走翠微。”参见“ 梅花使 ”。
分類:好友约会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
分類:驿使
《漢語大詞典》:暗约(暗約)
忖度。暗,通“ 窨 ”。 元 沙正卿 《一枝花·安庆湖雪夜》套曲:“镜里端详,心下暗约。” 元 李五 《虎头牌》第三折:“告相公心中暗约,将法度也须斟酌。”
分類:忖度
《漢語大詞典》:教约(教約)
教训约束。旧唐书·高骈传:“但守君臣之轨仪,正上下之名分,宜遵教约,未可隳凌。”新唐书·于志宁传:“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彊起,为我卒辅道之。”
分類:教训约束
《漢語大詞典》:反约(反約)
反回来归纳要点。 明 何景明 《学约古文序》:“庶弗畔於 孔 门博文约礼之教,而亦徵於 孟氏 详説反约之传矣。” 明 陈文烛 《〈少室山房笔丛〉序》:“ 叶廷珪 有《海録》, 吴枋 有《野乘》,非不博也,而今皆不传,或者掛一漏万,未能详説而反约也。”
《國語辭典》:约数(約數)  拼音:yuē shù
1.数学上指甲数可以除尽乙数时,则甲数为乙数的约数。如5为15的约数。
2.大约的数目。如:「这只不过是约数而已,并没有仔细算过。」
《漢語大詞典》:信约(信約)
诚信不欺的盟约。史记·张仪列传:“凡天下而以信约从亲相坚者 苏秦 ,封 武安君 ,相 燕 ,即阴与 燕王 谋伐破 齐 而分其地。”
《漢語大詞典》:廉约(廉約)
廉洁俭约。后汉书·祭遵传:“ 遵 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輒尽与士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宣 洁行廉约, 韩豫章 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復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北史·裴仁基传:“ 嵩和 廉约居身,忠勤奉上,人怀其惠,吏畏其威。”新唐书·权万纪传:“ 万纪 悻直廉约,自 潮州 刺史,擢治书侍御史。”
分類:廉洁俭约
《漢語大詞典》:幽约(幽約)
(1).隐约。 清 张惠言 《〈词选〉序》:“其缘情造端,兴乎微言……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
(2).幽雅婉约。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 玉田 ( 张炎 )崇四家词,黜 柳 ( 柳永 )以进 史 ( 史达祖 ),盖以 梅溪 ( 史达祖 )声韵鏗訇,幽约可讽,独於律未精细。”
(3).幽雅的约会。 元 陈高 《送陆有章》诗:“我性亦爱山,方期结幽约。”
《國語辭典》:订约(訂約)  拼音:dìng yuē
缔结条约或契约。如:「今天公司有一个订约仪式,各部门主管都要出席。」《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晁梁也与胡无翳再三订约,必以一年为期,千万回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