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水印  拼音:shuǐ yìn
1.物体被水渗入后留下的痕迹。如:「这张黑纸上有块小小的水印。」
2.一种印在纸上或衣料上,具有防伪作用的图案。如:「新台币百元钞票上的梅花水印,是辨伪的重要依据。」
3.旧时商店的印章。
《國語辭典》:漂白  拼音:piǎo bái
1.以药剂浸洗布、纸等纤维品,使颜色褪去,变为洁白的化学作用。
2.利用漂白剂,使织物变白或去渍。
《國語辭典》:绳子(繩子)  拼音:shéng zi
绳索。用两股以上纤维物所拧成的长条状物,可供捆绑。《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主人走进去拿出一个红布口袋,盛著几块土,红头绳子拴著。」《红楼梦》第五七回:「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也作「绳儿」。
《漢語大詞典》:棕皮
亦作“棕皮”。 棕榈树干上包裹着的一层由叶鞘形成的纤维状物。可加工成棕丝,也可直接用作编结蓑衣等的原料。棕皮的基部可入药,有收敛止血之功能。南齐书·高帝纪上:“ 太祖 军容寡闕,乃编椶皮为马具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棕榈﹝发明﹞引 寇宗奭 曰:“椶皮烧黑,治妇人血露及吐血,须佐以他药。” 清 陈淏子 《花镜·花木类考·棕榈》:“棕櫚一名鬣葵。木高数丈,直无旁枝,叶如车轮,丛生木杪,有棕皮包於木上。”
《国语辞典》:纺纱(纺纱)  拼音:fǎng shā
将短的纤维聚集,加以适当操作而纺成线。
《國語辭典》:绒毛(絨毛)  拼音:róng máo
1.物体表面上所披覆的柔细短毛。如:「绒毛玩具」。
2.小肠内壁无数纤细的小指状突起绒毛,内有微血管、淋巴管,可增加小肠内壁的吸收面积。
《國語辭典》:棉絮  拼音:mián xù
棉花的纤维。如:「你的破棉衣露出棉絮了。」
《漢語大詞典》:细隙
小的间隙(如在叶脉之间,在某些甲壳的地衣中表面裂缝,组成器官或管的交织纤维之间,或者一种昆虫翅的翅脉之间)
《國語辭典》:葛布  拼音:gé bù
以葛草纤维织成的布,可制夏衣。如:「夏天穿葛布做成的衣服,很凉快。」《水浒传》第一○二回:「只见府西街上走来一个卖卦先生,头带单纱抹眉头巾,身穿葛布直身。」
《國語辭典》:荨麻(蕁麻)  拼音:xún má
植物名。荨麻科荨麻属,多年生草本。茎丛生,高一公尺许,茎、叶片及叶柄均被短毛及蜇毛。叶对生,卵形而端尖,粗锯齿缘。夏秋间,叶腋开淡绿花,花单性,形小,无花瓣。瘦果扁圆卵状,带微毛。茎皮纤维,可供纺织用;嫩枝叶则可供食用。也称为「刺草」、「咬人猫」。
《國語辭典》:葛越  拼音:gé yuè
用葛的纤维织成的布。中国南方称为「葛越」。《三国志。卷一四。魏书。刘晔传》:「勋信之,又得策珠宝、葛越,喜悦。」
《漢語大詞典》:蕉纱(蕉紗)
蕉布。亦指芭蕉茎的纤维。 唐 白居易 《晚夏闲居绝无宾客欲寻梦得先寄此诗》:“鱼笋朝餐饱,蕉纱暑服轻。”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夏服:“有蕉纱,乃 闽中 取芭蕉皮析缉为之。” 锺广言 注:“蕉纱:即蕉麻。这里指的是芭蕉茎纤维。”
分類:芭蕉纤维
《國語辭典》:苧麻  拼音:zhù má
植物名。荨麻科苧麻属,多年生亚灌木。高约一公尺,木质。叶广卵形,先端锐形,有锯齿,背面生白毛,具长叶柄。夏秋间开小花,雌雄同株,圆锥花序腋生,花细小。瘦果球形,光滑。茎的皮部可采纤维以供织布。根、叶则可供药用。
《漢語大詞典》:斗镂(鬥鏤)
亦作“鬭鏤”。 树名。树皮的纤维可用来织衣。北史·流求传:“﹝ 流求国 ﹞多鬭鏤树,似橘而叶密,条纤如髮之下垂……织鬭鏤皮并杂毛以为衣,製裁不一。”隋书·东夷传·流求国:“多鬭鏤树,似橘而叶密,条纤如髮然下垂……织鬭鏤皮并杂色紵及杂毛以为衣,製裁不一。”
《國語辭典》:化纤(化纖)  拼音:huà xiān
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化学加工所制成的纤维。参见「化学纤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