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严急(嚴急)
(1).严厉躁急;严厉急迫。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听之不聪,是谓不谋’,言上偏听不聪,下情隔塞,则不能谋虑利害,失在严急,故其咎急也。”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詔书督遣严急,所经之界停留五日者,二千石免官。”
(2).犹严酷。新五代史·杂传·李振:“今主上严急,诛杀不辜。”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斯 虽出 荀卿 之门,而不师儒者之道,治尚严急。”
(3).犹危急,紧急。魏书·萧宝夤传:“﹝ 萧衍 ﹞将害 宝夤 ,以兵守之,未至严急,其家阉人 颜文智 与左右 麻拱 、 黄神 密计,穿墙夜出 宝夤 。”
《漢語大詞典》:急缓(急緩)
(1).严与宽;紧与松。管子·七臣七主:“彼时有春秋,岁有败凶,政有急缓。”列子·汤问:“推於御也,齐辑乎轡衔之际,而急缓乎脣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
(2).危急,紧急。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即有急缓, 周亚夫 可任将军!”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人情顾家,诸将掾吏,可分遣休息,急缓召之,不难。” 宋 欧阳修 《与集贤杜相公书》:“某才薄力劣,不足以备急缓之用。”
分類:危急紧急
《国语辞典》:急事  拼音:jí shì
紧急而须立即处理的事情。如:「看他低著头匆匆从身边走过,似乎有急事在身。」《儒林外史》第五回:「像这都是历年积聚的,恐怕我有急事好挐出来用的」
《國語辭典》:急救  拼音:jí jiù
对病症或意外受伤的紧急救治。
《漢語大詞典》:惊急(驚急)
(1).势头猛烈而急速。梁书·张缅传:“岸曜舟而不进,水腾沙以惊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溪有四十七瀨,濬流惊急,奔波聒天。”
(2).心惊而焦急。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父亲的仇?父亲有什么仇呢?’他前进几步,惊急地问。” 巴金 《秋》十五:“‘三老爷,你今天究竟怎么了?’ 张氏 惊急地问道。”
(3).形容危险紧急。亦指危险紧急的情况、事情。尔雅·释地“北方有比肩焉” 晋 郭璞 注:“此即半体之人,各有一鼻一孔、一臂、一脚,亦犹鱼鸟之相合,更望备惊急。”
《漢語大詞典》:盾墨
盾鼻上磨墨。后借指紧急时写的檄文。《花月痕》第五十回:“当南风解愠於薰琴,正秋露垂珠於盾墨。”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宋贵庙碑:“当盾墨磨成之日,是鞾刀誓死之秋。”参见“ 盾鼻 ”、“ 楯2墨 ”。
《漢語大詞典》:守车(守車)
(1).古兵车的一种。用于装载辎重给养和防守。 唐 李靖 李卫公问对卷上:“守车一队:炊子十人,守装五人,厩养五人,樵汲五人,共二十五人。” 宋 叶大庆 考古质疑卷二:“古者车兼攻守。合而言之,皆曰革车。分而言之,曰革车,又曰轻车、重车……攻车用马,守车牛。攻车七十五人,守车二十五人。在攻车则曰甲士、曰步卒,在守车则曰徒。”
(2).铁路货运列车车长乘用的车厢。内设办公用具及紧急制动阀等。车身较短,一般挂在列车尾部。
《漢語大詞典》:赤白囊
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汉书·丙吉传:“适见驛骑持赤白囊,边郡发犇命书驰来至。” 唐 刘禹锡 《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寮之作》:“日运丹青笔,时看赤白囊。” 清 黄遵宪 《感事》诗:“上变飞腾赤白囊,两端首鼠疾奔忙。”
《漢語大詞典》:走章
谓笔不停挥地草拟紧急文书、布告。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走章驰檄在得贤,燕雀纷挐要鹰隼。” 方世举 注:“西京杂记:‘ 枚皋 文章敏疾, 长卿 制作淹迟。 扬子云 曰: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 枚皋 ; 廊 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 相如 。’”
《国语辞典》:危情  拼音:wéi qíng
危险紧急的情况。如:「老闆公布了公司财务的危情,希望员工共体时艰,度过难关。」
分类:危险紧急
《漢語大詞典》:候道
古代边郡为侦察敌情、传递军事情报或应付紧急情况而修筑的道路。宋书·王僧达传:“ 僧达 乃自候道南奔。”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十年“ 王僧达 自候道南奔” 元 胡三省 注:“候道,伺候边上紧急之道也,今沿路列置烽臺者即候道。”
《国语辞典》:急待  拼音:jí dài
紧急不容缓待的。如:「他们被大火所困,急待消防队前来救援。」《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慈急待走,两下里绊马索齐来,将马绊翻了,生擒太史慈,解投大寨。」
《国语辞典》:急缺  拼音:jí quē
紧急需要时却十分缺乏。如:「上游工厂一停工,下游急缺原料。」
《漢語大詞典》:疾急
(1).急速;快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一:“ 羲和 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明 陈子龙 《捉搦歌》:“健马嚙芻须疾急,何惜刀钱空竚立?”
(2).紧急的事。《孔子家语·执辔》:“是故善御马者正身以总轡,均马力,齐马心,回旋曲折,唯其所之,故可以取长道,可赴疾急。”
《国语辞典》:著紧(著紧)  拼音:zhuó jǐn
1.即使、甚至。《金瓶梅》第七回:「著紧街上乞食的,携男抱女,也挈扯著三四个妻小。」
2.紧急、急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著紧处将人慢。」《儒林外史》第二七回:「这是故乡了,我所以著紧来找贤弟。」
3.著实、实在。《金瓶梅》第一一回:「那顷这丫头在娘房里,著紧不听手。俺没曾在灶上把刀背打他,娘尚且不言语。」
4.使力、出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诸僧众各逃生,众家眷谁瞅问,这生不相识横枝儿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