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80,分1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
素心
尺素
有素
素琴
素志
素娥
素书
素餐
素秋
素手
素月
素衣
素壁
素丝
素履
《國語辭典》:素心  拼音:sù xīn
1.心地朴素。晋。陶渊明〈移居〉诗二首之一:「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故述远则诬矫如彼,记近则回邪如此,析理居正,唯素心乎!」
2.本心。唐。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二首之二:「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國語辭典》:素心兰(素心蘭)  拼音:sù xīn lán
植物名。兰科蕙兰属,「建兰」品种之一,花白色或淡黄绿色,无斑纹。参见「建兰」条。
《國語辭典》:尺素  拼音:chǐ sù
书信。《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秦观 踏莎行。雾失楼台词:「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漢語大詞典》:有素
(1).本来具有,原有。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至於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移子弟。”《文选·卢谌〈赠崔温〉诗》:“古人非所希,短弱自有素。何以敷斯辞,惟以二子故。” 李善 注:“ 郑玄 礼记注曰:‘素,犹故也。’”
(2).由来已久。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且墉基不可仓卒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皆为之有渐,建之有素。”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闻去年十二月 元昊 反,变起仓卒,众皆谓之忽然,臣则知其有素。”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吾縈怀有素,癖嗜良殷,用贡巵言,詎甘缄口。”
(3).有故交。谓久已熟悉。 唐 段成式 《剑侠传·宣慈寺门子》:“尔何人?与诸郎阿谁有素?而能相为如此。” 宋 苏轼 《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
(4).谓如同平时一样。 唐 元稹 《班肃授尚书司封员外郎》:“唯尔私分不渝,进退有素,搢绅之论,有以多之。”
(5).谓具有一定的素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善扑营:“ 纯皇 最喜其伎……有自士卒拔至大员者,盖以其勇挚有素也。” 梅沱 《不堪回首》:“修养有素的 艾登 简直被奚落得不知所措了。”《人民日报》1955.8.1:“这就要求人民解放军不只要相当数量的现役部队,而且还要积蓄雄厚的训练有素的预备兵员。”
《國語辭典》:素琴  拼音:sù qín
无弦的琴。语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后用以指琴。唐。元稹《莺莺传》:「素琴鸣怨鹤,清汉望归鸿。」
分類:加装装饰
《國語辭典》:素志  拼音:sù zhì
向来的志愿。《三国志。卷一○。魏书。荀彧传》:「虽禦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
《國語辭典》:素娥  拼音:sù é
嫦娥。《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宋。王沂孙眉妩。渐新痕悬柳〉词:「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
《國語辭典》:素书(素書)  拼音:sù shū
1.信函。《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
2.书名。旧题黄石公撰,一卷,宋张商英注。内容以仁、义、道、德、礼五者为主旨,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疑即商英所伪托。
《國語辭典》:素餐  拼音:sù cān
无功劳而空享俸禄。《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后汉书。卷五七。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首善,馀皆素餐致寇之人。」也作「素食」。
《漢語大詞典》:素秋
(1).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 汉 刘桢《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於水游。”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 瞿唐峡 口 曲江 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宋 欧阳修 《清商怨》词:“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边盼素秋。” 朱德 《感事八首用杜甫〈秋兴〉诗韵·战局时局》:“ 兴安岭 下 楚江 头,万里烽烟接素秋。”参见“ 素商 ”。
(2).比喻衰老、迟暮。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之三:“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愧无老成,厠彼日新。”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潘岳〈悼亡〉》:“青春速天机,素秋驰白日。”
《漢語大詞典》:素商
秋季。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秋曰白藏,亦曰收成,亦曰三秋、九秋、素秋、素商、高商。” 唐 员半千 《仪坤庙乐章》:“云感玄羽,风悽素商。” 宋 柳永 《竹马子》词:“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 清 周亮工 《夜登杭州城楼有感》诗之四:“渔磯野火夜相望,冷露凉颸起素商。”
分類:秋季
《國語辭典》:素手  拼音:sù shǒu
1.白皙的手。《文选。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2.空手。《西游记》第七三回:「贫僧素手进拜,怎么敢劳赐斋?」《金瓶梅》第二二回:「你应二爹今日素手,促忙促急,没曾带的甚么在身边,改日送胭粉钱来罢。」
《國語辭典》:素月  拼音:sù yuè
皎洁的明月。晋。陶渊明〈杂诗〉一二首之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分類:
《國語辭典》:素衣  拼音:sù yī
1.白衣,古用为中衣。《诗经。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2.丧葬时所服的白衣。《三国演义》第一○五回:「礼毕,只见左右人皆著素衣。」
《漢語大詞典》:素壁
白色的墙壁、山壁、石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澧水:“﹝ 嵩梁山 ﹞高峯孤竦,素壁千寻,望之苕亭,有似香炉。”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状》:“素壁丹墀,实隆家贵。” 唐 卢纶 《萧常侍瘿柏亭歌》:“攒甍鬭栱无斤跡,根癭联悬同素壁。”宣和画谱·郭熙:“至攄发胸臆,则於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巖岫巉絶,峰峦秀起。” 明 文徵明 《题画》诗:“就中妙解谁应识,万里云烟开素壁。”
《漢語大詞典》:素丝(素絲)
(1).本色的丝;白丝。吕氏春秋·情欲:“ 墨子 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 北周 庾信 《拟连珠》之三四:“白羽素丝,随其所染。” 唐 骆宾王 《帝京篇》:“黄金销鑠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
(2).“素丝羔羊”之省。用作对清廉者的誉辞。 宋 曾巩 《策问二》:“然朝廷之臣未能有素丝之节,正直之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桂文襄受赂:“旧传 桂见山 有素丝之节,谬矣。”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其处大事,明决若此,亦未可徒责以素丝之节也。”参见“ 素丝羔羊 ”。
(3).比喻白发。 唐 李贺 《咏怀》之二:“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國語辭典》:素丝羔羊(素絲羔羊)  拼音:sù sī gāo yáng
素丝,白丝,比喻廉洁。羔羊皮比喻毫无隐藏。素丝羔羊用来称赞任官廉洁正直。语本《诗经。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后汉书。卷二六。宋弘传》:「其令将相大夫会葬,加赐钱十万,及其在殡,以全素丝羔羊之絜焉。」
《國語辭典》:素履  拼音:sù lǚ
语出《易经。履卦。初九》:「素履,往,无咎。」指安分守己。《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琰等传。评曰〉:「毛玠清公素履,司马芝忠亮不倾,庶乎不吐刚茹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