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黮黮
(1).黑貌。灵枢经·通天:“太阴之人,其状黮黮然黑色。”《文选·束晳〈补亡诗·华黍〉》:“黮黮重云,辑辑和风。” 李善 注:“黮黮,云色不明貌。”
(2).犹昏昏。糊涂不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故凡百讥有黮黮者,各反其真,则黮黮者还昭昭耳。”
分類:黑貌糊涂
《高级汉语词典》:瞆瞆  拼音:guì guì
看不清的样子。亦喻糊涂不明事理
《漢語大詞典》:沈昏
亦作“沉昏”。
(1).昏蒙。指头脑糊涂的人。 宋 王安石 《蒋山钟铭》:“於皇正觉,训用音闻。肆作大鐘,以警沉昏。”
(2).指幽冥。 明 李贽 《哭贵儿》诗之二:“汝但长随我,我今招汝魂。存亡心不异,拔汝出沉昏。”
《國語辭典》:昏聩(昏聵)  拼音:hūn kuì
1.眼花耳聋,神智昏乱。《辽史。卷九九。萧挞不也传》:「不胜搒掠,诬伏。上引问,昏聩不能自陈,遂见杀。」《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太公淹淹在床,一日昏聩的狠,一日又觉得明白些。」
2.愚昧糊涂,不明事理。《福惠全书。卷一五。刑名部。人命中》:「其昏聩之官,不能觉察。」也作「昏瞆」、「昏愦」。
《國語辭典》:愦眊(憒眊)  拼音:kuì mào
昏乱不明。《汉书。卷四五。息夫躬传》:「小失偄臣之徒,愦眊不知所为。」
分類:昏乱糊涂
《漢語大詞典》:昏莫
亦作“昬莫”。
(1).昏暗。引申为愚昧,糊涂。莫,“ 暮 ”的古字。《荀子·成相》:“门户塞,大迷惑,悖乱昏莫不知极。” 梁启雄 释:“此以日暮喻人之昏暗。”
(2).天晚。莫,“ 暮 ”的古字。汉书·济东王刘彭离传:“ 彭离 骄悍,昬莫私与其奴亡命少年数十人行剽,杀人取财物以为好。”汉书·淮南王刘安传:“每宴见,谈説得失及方技赋颂,昏莫然后罢。”
《漢語大詞典》:蒙汉(懞漢)
糊涂人。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狂谲:“ 王严光 颇有文才而性卓诡,既无所达,自称钓鰲客,巡歷郡县,求麻铁之资,云造钓具。有不应者,輒録姓名,藏于书笈中。人问将此何用,答曰:‘钓鰲之时,取此懞汉以充鰲饵。’”
分類:糊涂涂人
《漢語大詞典》:懜懜
昏昧糊涂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美人笑曰:‘相别几何,遂尔懜懜!危坐磨砖者,非子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自挽诗》:“ 虞山 赵子梁 ……夜梦若有人谓之曰:‘尔百日内当死,尚懜懜耶!’”
分類:昏昧糊涂
《漢語大詞典》:盲心
谓思想糊涂。语出 唐 韩愈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当今盲於心者皆是,若 籍 自谓独盲於目尔。”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三》:“画《泼克》的美术家说他们盲目盲心,所研究的只是十九世纪的美术,不晓得有新艺术真艺术。”
分類:思想糊涂
《國語辭典》:面糊(麵糊)  拼音:miàn hú
指面粉和水调成的糊状物,可制面制食品。
《漢語大詞典》:六迷
谓作诗的六种糊涂认识。 唐 皎然 诗式·诗有六迷:“以虚诞而为高古,以缓漫而为冲澹,以错用意而为独善,以诡怪而为新奇,以烂熟而为稳约,以气少力弱而为容易。”
《漢語大詞典》:闇人
(1).谓暗于人事,不懂人情世故。文选·嵇康〈幽愤诗〉:“曰余不敏,好善闇人。” 吕向 注:“常好善道而闇於人事。”
(2).昏聩糊涂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见成事而疑惑,动失计而多悔者,闇人也。”
《国语辞典》:一昧  拼音:yī mèi
1.糊涂的。《水浒传》第三七回:「背后有强人打劫,我们一昧地撞在这里。」
2.一味、一直,只专注于。《水浒传》第四○回:「只见那人丛里那个黑大汉,轮两把板斧,一昧地砍将来。」也作「一味」、「一迷」、「一谜」、「一密里」、「一觅的」。
《国语辞典》:好呆(好呆)  拼音:hǎo dāi
很笨、糊涂。《西游记》第七回:「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觔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
分类:糊涂
《漢語大詞典》:迷意
糊涂的见识。后汉书·张敏传:“愚心所不晓,迷意所不解。”《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只缘自意有高仾,迷意凡心难得至。”
分類:糊涂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