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53,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垂精
精察
精到
玉精神
精理
精坚
精巧
人精
通精
忠精
下精
一精
精至
精覈
精究
《漢語大詞典》:垂精
(1).发射光芒。汉书·叙传下:“炫炫上天,县象著明,日月周辉,星辰垂精。”
(2).犹言致力。 宋 林逋 《送范希文寺丞》诗:“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叙》:“生于乱世,乃据乱而立三世之法,而垂精太平,乃因其所生之国而立三世之义。”
《漢語大詞典》:精察
精细明察。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石潜设奇伏,穴覻骋精察。”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太子为政精察,而中常侍 宗爱 ,性险暴,多不法,太子恶之。” 明 王守仁 《大学问》:“吾心之良知,自有以详审精察之,而能虑矣。”
分類:精细明察
《國語辭典》:精到  拼音:jīng dào
细密周全。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三九。答范伯崇》:「良由务以智力探取,全无涵养之功,所以至此,可以为戒,然其思索精到处,亦何可及也。」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一。赏鉴》:「盖古人笔法圆熟,用意精到,初若率易,愈玩愈佳。」
《漢語大詞典》:玉精神
谓女子的美好神态。 元 于伯渊 《点绛唇·忆美人》套曲:“你这般玉精神、花模样,赛过玉天仙。” 明 陈铎 《集贤宾·秋怀》套曲:“这些时玉精神为花消瘦了,害的来难画难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歌才发,灯未昏,佳人重抖玉精神。”
《漢語大詞典》:精理
(1).精微的义理。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珪璋既文府,精理亦道心。”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精理通谈笑,忘形向友朋。” 清 黄景仁 《赠程厚孙时为厚孙作书与汪容甫定交》诗:“名象微言该,训詁精理洽。”
(2).精心料理。 南朝 梁 沈约 《〈宋书〉自序》:“居家精理,姻族资赖。”
《國語辭典》:精坚(精堅)  拼音:jīng jiān
专一而刻苦。南朝宋。鲍照拟古诗〉八首之四:「生事本澜漫,何用独精坚?」
《國語辭典》:精巧  拼音:jīng qiǎo
精细巧妙。南朝梁。元帝〈谢东宫赐白牙镂管笔启〉:「雕镌精巧,似辽东之仙物。」《红楼梦》第五四回:「这烟火皆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巧。」也作「精妙」。
《漢語大詞典》:人精
(1).人的气血的精英。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一·人精:“营气之粹,化而为精,聚于命门。命门者,精血之府也。”
(2).人中的精灵,指极为精明灵活的人。 茅盾 《多角关系》四:“这人精,我猜她这几天里一定要来。”
《漢語大詞典》:通精
(1).眼睛斜视。吕氏春秋·仲春“生子不备,心有凶灾” 汉 高诱 注:“生子必有瘖躄通精狂痴之疾。”参见“ 通视 ”。
(2).犹精通。 宋 郑侠 《观棋》诗:“三百六十路,通精此有门。”
(3).方言。懂行,在行。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个姓 华 的老头子,真来的讨人嫌,什么事儿他全通精儿,还带着挺撅挺横,想沾他一个官板儿的便宜也不行!”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你爷儿俩不用抬,我有个道理……这里头可得让我比你们爷儿们通精儿了。”
《漢語大詞典》:通视(通視)
(1).眸子明而不正。释名·释疾病:“眸子明而不正曰通视,言视通达目匡一方也。”一说,为瞋视貌。 王先谦 疏证补引 王启原 曰:“通视祗能旁达。説文:‘ 吴 楚 谓瞋目顾视曰眮。’顾视则亦旁达,盖字本为眮,然非疾病之容。”
(2).天神名。《淮南子·墬形训》:“ 通视 ,明庶风之所生也。” 高诱 注:“ 通视 ,天神也。”
(3).犹遍视;通览。后汉书·冯衍传下:“通视千里,览见旧都,遂定塋焉。”
(4).指能见度。《人民日报》1972.8.29:“第二天大家起早爬山,重新造标,最后把钢标造在通视良好的山顶上。”
《漢語大詞典》:忠精
精忠,精诚。汉书·刘向传:“天子心知 向 忠精,故为 凤 兄弟起此论也,然不能夺 王氏 权。” 宋 文天祥 《平原》诗:“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 明 宋濂 《余左丞传》:“其忠精之气,炯炯上贯霄汉。”
分類:精诚
《骈字类编》:下精
黄庭外景经注仙人度世非有他神守一坚固上精不泄下精不脱精神内守千岁不死
《漢語大詞典》:一精
(1).谓一意精心。 汉 刘向 列女传·蔡人之妻:“夫有恶疾,意犹一精,母劝去归,作诗不听。”
(2).一种精气。鹖冠子·道端:“夫寒温之变,非一精之所化也。” 陆佃 解:“五精化气,然后寒暑成焉。”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天所以刚者,非一精之力。”
《漢語大詞典》:精至
工巧细致。吕氏春秋·诬徒“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 汉 高诱 注:“苦不精至也。” 毕沅 校正:“精至,即精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又石工细密,非今知所拟,亦奇为精至也。”
《漢語大詞典》:精覈
1.精细孝核。后汉书·顺帝纪:“其简序先后,精覈高下,岁月之次,文武之宜,务存厥衷。”新唐书·张九龄传:“今若刺史县令精覈其人,则管内岁当选者,使考才行。” 宋 苏轼 《转对条上三事状》:“今后进士诸科御试过落之法,及特奏名出官格式,务在精覈。”
2.精辟翔实。 南朝 梁 萧统 《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其书已传,虽未为精覈,亦粗足讽览。”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下:“﹝ 王劭 ﹞在著作二十年,采摘经史谬误,为读书记三十卷,世推精覈云。”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考工记》乃制度式样册子,上令士大夫习之,勾考工程,而下可令工匠解了;故删去文词,务求精覈。”
3.犹深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仲堪 精覈玄论,人谓莫不研究。”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齐 人 王达灵 者,高士也,精覈九经,该博诸子,肥遯迈俗,目无全人。”
《漢語大詞典》:精究
精心研究。晋书·儒林传·董景道:“ 董景道 通明《春秋三传》《京氏易》《马氏尚书》《韩诗》,皆精究大义。”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寄寂堂墨如犀璧:“ 贺方回 、 张秉道 、 康为章 皆能精究和胶之法,其製皆如犀璧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九经:“ 孔子 作春秋, 左丘明 、 子夏 造膝亲受, 孔子 殁, 丘明 譔其所闻为之传,微辞妙旨,无不精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