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小朝廷  拼音:xiǎo cháo tíng
1.规模、权势同于朝廷的地方官署。《新唐书。卷一六五。郑馀庆传》:「京师士人比太原为小朝廷,言得才多也。」《宋史。卷四七○。佞倖传。朱勔传》:「然寇平,勔复得志,声焰熏灼。邪人秽夫,候门奴事,自直秘阁至殿学士,如欲可得,不附者旋踵罢去,时谓东南小朝廷。」
2.偏安一隅,为人附庸的政权。宋。胡铨〈上高宗封事〉:「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
《漢語大詞典》:取类(取類)
谓取用类似事物以说明本体。犹比喻。汉书·刑法志:“《洪范》曰:‘天子作民父母,为天下王。’圣人取类以正名,而谓君为父母,明仁爱德让,王道之本也。”
《漢語大詞典》:头须(頭鬚)
(1).头发和胡须。东观汉记·吴良传:“前见 良 头鬚皎然,衣冠甚伟。” 宋 杨万里 《行路难》诗:“雪色少年成皱铁,铁色头鬚却成雪。”
(2).扎在发髻上类似穗子的装饰品。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头綰三角儿,三条红罗头鬚,三隻短金釵。”《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小衙内穿一领緑纱衫儿,头上角儿拴两条珠子头鬚。”
《國語辭典》:矾头(礬頭)  拼音:fán tóu
山水画中山顶上的石堆。因其形状如矾石顶部的结晶,故称为「矾头」。宋。米芾《画史》:「巨然少时多作矾头,老年平淡趣高。」清。王士桢《池北偶谈。卷一二。谈艺二。记观宋牧仲书画》:「〈洛神赋全图〉,卷长丈许,山用矾头,馀皆丹碧。」
《國語辭典》:比况(比況)  拼音:bǐ kuàng
与类似事例进行比照。汉。孔安国〈书经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唐。孔颖达。正义:「彼直言后世圣人,知是伏牺者,以理比况而知。」
《漢語大詞典》:握槊
(1).古时类似双陆的一种博戏。魏书·术艺传·范宁儿:“ 赵国 李幼序 、 洛阳 丘何奴 并工握槊。此盖 胡 戏,近入中国,云 胡 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 唐 刘禹锡 《观博》:“初,主人执握槊之器……其制用骨,觚稜四均,鏤以朱墨,耦而合数,取应期月,视其转止,依以争道。”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十三:“握槊、长行局、波罗塞、双陆,要一类也。 后魏 李邵 曰:‘ 曹植 作长行局, 胡 王作握槊,亦双陆也。’”
(2). 唐 丹阳 公主 下嫁 薛万彻 ,嫌 薛 不聪慧,数月不与同席。 唐太宗 乃召 高祖 诸婿与 薛 握槊,故意皆负,因以佩刀赐之。公主喜与 薛 归去。见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后用为竞技获胜之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妾击贼:“呜呼!射雉既获,内人展坐;握槊方胜,贵主同车,技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國語辭典》:比喻  拼音:bǐ yù
将两种相似的事物相比,使得所说的话或所写的文章具体生动,容易了解,富有形象化。例如吝啬的人,可用铁公鸡来比喻其一毛不拔。
《漢語大詞典》:西定
傣族的一种乐器,类似二胡。傣族青年男女常用以传达感情。
《國語辭典》:檐子(簷子)  拼音:yán zi
屋舍两旁用来遮蔽阳光和风雨的部分。
《漢語大詞典》:谒文(謁文)
文体的一种,类似祭文。后汉书·文苑传下·张超:“﹝ 张超 ﹞著赋、颂、碑文、荐、檄、牋、书、謁文、嘲,凡十九篇。”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祭文之不韵者,别流为笔,其类於祭文而以笔行之,如祝文、祈文、謁文之属,皆起流俗,以其来已旧,或经名手,遂亦流传。祝文今尚盛行,祈謁则不多见。”
《漢語大詞典》:瓶香
(1).类似乳香的一种香料。 宋 洪刍 香谱·香之品:“乳香,《广志》云:即 南海 波斯国 松树脂,有紫赤如樱桃者名乳香,盖薰陆之类也……其次曰拣香,又次曰瓶香,然多夹杂成大块如沥青之状。”宋史·外国传五·注辇:“ 熙寧 十年,国王 地华加罗 遣使……来献踠豆珠、麻珠、瑠璃、大洗盘、白梅花脑、锦花、犀牙、乳香、瓶香、蔷薇水。”
(2).草药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排草香﹝附录﹞引 陈藏器 曰:“瓶香,生 南海 山谷,草之状也……水煮,洗水肿浮气。与生薑、芥子煎汤,浴风疟甚效。”
《漢語大詞典》:浆水(漿水)
(1).水或其他食物汤汁。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补编·郑洁》:“百味之物,深所反侧。然不如赐茶浆水粥耳,茶酒不如赐浆水,又贫居之易辨。”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又生葱韭蒜醋各一堞。三五人共列浆水一桶,立杓数枚。”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容我与侍郎瀽一椀浆水,烧一陌纸钱咱。”
(2).一种饮料。类似米酒而味酸。又名酸浆。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水·浆水﹝释名﹞引 陈嘉谟 曰:“浆,酢也。炊粟米热,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酢,生白花,色类浆,故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水·浆水﹝发明﹞引 朱震亨 曰:“浆水,性凉善走,故解烦渴而化滞物。”
《漢語大詞典》:类见(類見)
(1).古礼名。诸侯死后世子见天子代父受国之礼。礼记·曲礼下:“既葬,见天子,曰类见。” 郑玄 注:“代父受国。类,犹象也。执皮帛,象诸侯之礼见也。其礼亡。” 孔颖达 疏:“此诸侯世子父死,葬毕而见天子礼也。类,象也,言葬后未执玉而执皮帛以象诸侯见,故曰类见。”
(2).比类而见。指由一事物由此而推看出类似的其他事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概举而推,可以类见。”
《國語辭典》:槅子  拼音:gé zi
1.架子,放置器物的木器。木架上分不同形状的许多层小格,格内可放入各种器皿、用具。《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又走进去,大殿上槅子倒的七横八竖。」《红楼梦》第八五回:「麝月便走去在里间屋里槅子上头拿了来。」也作「格子」、「槅子」。
2.上有空栏格子的门或窗。《水浒传》第七二回:「此是官家看书之处,侧首开著一扇朱红槅子。」《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婆子推开槅子,三人入阁子中看时,却是安排供养著一个牌位。」也作「格子」、「隔子」。
《漢語大詞典》:浑象(渾象)
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类似现代的天球仪。又称浑天仪。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浑象,象天之器,以水激之,以水银转之,置於密室,与天行相符, 张衡 、 陆绩 所为。”清史稿·天文志三:“自古言天之精者,知日月五星为浑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