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封望
谓以封地为籍贯。 宋 欧阳修 《欧阳氏谱图序》:“ 询 之子 通 ,仕于 唐 ,尤显,皆为名臣。其世居 长沙 ,犹以 勃海 为封望。”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开平王祠:“而是邦又其封望所在,请易为 开平王 祠。”
分類:封地籍贯
《漢語大詞典》:同年录
科举时代记载同年登科者姓名、年龄、籍贯、履历的册子。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题录》:“刻字的候列位老爷刊同年録。” 清 叶名澧 桥西杂记·履历减年岁:“ 宝佑 四年同年録,第一甲第九人 王应凤 。”
《漢語大詞典》:贯系(貫繫)
籍贯世系。
贯木捆绑。指被拘囚。 清 吴应箕 《南京闻易曦侯骂贼死》诗:“奄忽遭焚掠,贯係索金钱。”
贯穿连结。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十九:“佛言持三股杖,以绳繫杖。绳不肯住,佛言近上应穿为三孔,以绳贯繫。” 宋 徐兢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车马·牛车:“每载物於其上,必以草绳贯繫,方免倾覆。”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一章第五节:“已又于 磁州 得骨制之贝,染以绿色或褐色,状与真贝不异,而有两穿或一穿,以便贯系。”
《漢語大詞典》:试录(試録)
明 清 时,将乡试、会试中试的举子姓名籍贯名次及其文章汇集刊刻成册,名曰试录。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试录:“试録自 宋 崇寧 中 霍端友 榜始。”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试录原始:“国家科场揭晓后,有试録颁行天下,其制始于 唐 宋 , 唐 称进士登科记, 宋 称进士小録,其实一也。” 清 翟灏 通俗编·仕进:“试録: 黄佐 翰林记:‘ 洪武 甲子乡试,乙丑会试,初为小録,惟刻董事之官,试士之题,及中选者之名第、籍贯、经书而已,未録士子之文为程式也。次科戊辰,始録呈文,自是以为定式。’按,唐会要:‘ 大中 十年,礼部侍郎 郑显 进诸家科目十二卷,勅自今以后,放榜讫,写及第人姓名,付所司编次。’则 宋 以前,非不为此録,特其名目殊耳。”
《國語辭典》:冒籍  拼音:mào jí
假冒籍贯。唐。薛登〈论选举疏〉:「或冒籍以偷资,或邀勋而窃级。」《镜花缘》第五三回:「他们男子,往往嘴上有须,还能冒籍入考,何况我又无须,岂不省了拔须许多痕迹?」
分類:假冒籍贯
《國語辭典》:题名录(題名錄)  拼音:tí míng lù
唐宋以后,将会试及第同榜者的姓名、年龄、籍贯等汇编成册,称为「题名录」。《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我是前日到的家,看见题名录了。知道老弟高中了,所以今日特来贺喜。」
《國語辭典》:中签(中簽)  拼音:zhòng qiān
抽签而得签。
《漢語大詞典》:移贯(移貫)
改变原先籍贯。金史·王贲传:“其先自 临潢 移贯 宛平 。”
分類:原先籍贯
《國語辭典》:庚帖  拼音:gēng tiě
古代议婚时,男女双方交换写明姓名、年龄、籍贯、三代的帖子。因其记载双方各自的生辰年月,故称为「庚帖」。明。高明《琵琶记》第六出:「合婚问卜若都好,有钞,只怕假做庚帖被人告,吃拷。」也称为「八字帖」、「八字全帖」。
《漢語大詞典》:谱帖(譜帖)
旧俗结拜时交换的大红帖子。上面写有姓名、籍贯、年岁、八字,以及父、祖、曾祖姓名和出身、官职等。 冯理达 《我的父亲冯玉祥将军》九:“不久, 蒋介石 便送给父亲一个谱帖,愿与父亲结为盟兄弟。”
《漢語大詞典》:跨边(跨邊)
谓兼有边境两方的籍贯。清史稿·食货志一:“其有冒籍、跨籍、跨边、侨籍皆禁之。”
分類:边境籍贯
《國語辭典》:金兰簿(金蘭簿)  拼音:jīn lán bù
结拜兄弟交换系谱的證书。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五。金兰簿》:「戴弘正每得密友一人,则书于编简,焚香告祖考,号为『金兰簿』。」也称为「兰谱」、「金兰谱」。
《漢語大詞典》:土籍
世代久居的籍贯。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土籍的本地人和数百年前从北方移来的客籍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界限。” 萧克 《永铭在心的亲切教诲》:“要注意土籍和客籍关系的政策。”
《漢語大詞典》:族贯(族貫)
家族籍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既至,两人问客何来, 殷 乃自陈族贯。”
分類:家族籍贯
《漢語大詞典》:户口册
亦作“户口簿”。 记载住户人口(户主和成员)、姓名、籍贯、年龄、职业等内容的簿册。《柳南续笔·太湖渔户》引 清 吴友篁 《太湖渔风》:“渔家日住湖中,自无不肌粗面黑。间有生女莹白者,名曰‘白囡’,以誌其异。渔人户口册中两见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但仔细一看,却是属于别一本户口册上的。” 周立波 《盖满爹》:“ 楠木乡 的八个联组,五百来户,他人人熟悉,家家清楚。他的脑壳就是一本活的户口册。”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江涵笑第四次录音》:“ 曾蔷玖 曾拿户口簿和定期存单在银行里办过一个过户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