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麂目篱(麂目籬)
即麂眼篱。 清 曹寅 《虎丘雪霁追和芷园看菊》:“红姑子烂三塘晚,那及吾家麂目篱。”亦省作“ 麂目 ”。 清 曹寅 《疏影·俊三索题东园看梅词不暇应秋中真州雨窗赋寄》词:“尚记坞迴蹊转,菊苗分几稜,麂目纔架。”参见“ 麂眼篱 ”。
《漢語大詞典》:麂眼篱(麂眼籬)
竹篱。篱格斜方如麂眼,故名。 宋 陆游 《山行》诗:“缘崖曲曲羊肠路,傍水疏疏麂眼篱。”亦省作“ 麂眼 ”。 宋 陆游 《明日又来天微阴再赋》:“短篱围麂眼,幽径繚羊肠。” 清 李调元 唐乐子 等《赵象九亦吾庐种花数株颇有幽致即席联句》:“篱疎编麂眼,砌密长龙牙。”
分類:竹篱
《國語辭典》:寄人篱下(寄人籬下)  拼音:jì rén lí xià
1.寄居他人屋下生活。比喻依附他人,而不能自立。《红楼梦》第九○回:「想起邢岫烟住在贾府园中,终是寄人篱下。」也作「依人篱下」。
2.比喻文章著述因袭他人,而不能自创一格。《南齐书。卷四一。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分类字锦》:采菊东篱(采菊东篱)
陶潜 饮酒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分类:菊花
《國語辭典》:笆篱子(笆籬子)  拼音:bā lí zi
东北方言。指监狱。参见「监狱」条。
《國語辭典》:芭篱(芭籬)  拼音:bā lí
用竹子或灌木等编成的障隔物。《史记。卷七○。张仪列传》:「苴蜀相攻击。」唐。司马贞。索隐:「芭黎即织木葺为苇篱也,今江南亦谓苇篱曰芭篱也。」也称为「篱笆」。
分類:草编障隔
《漢語大詞典》:笓篱战格(笓籬戰格)
古代城墙上的防御设施。由竹或荆柳编织而成,用以遮隔矢石。
《漢語大詞典》:傍人篱落(傍人籬落)
见“ 傍人篱壁 ”。
《國語辭典》:傍人篱壁(傍人籬壁)  拼音:bàng rén lí bì
比喻依托、依靠他人。宋。严羽《沧浪诗话。答吴景仙书》:「仆之诗辩,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谭……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
《國語辭典》:傍人篱壁(傍人籬壁)  拼音:bàng rén lí bì
比喻依托、依靠他人。宋。严羽《沧浪诗话。答吴景仙书》:「仆之诗辩,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谭……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
《分类字锦》:得粟西篱(得粟西篱)
见上注
分类:祖孙
《漢語大詞典》:东篱乐府
散曲集。元代马致远(号东篱)作。一卷。收录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数十七套,附录残缺的套数五篇。
《分类字锦》:东篱门园(东篱门园)
南史何点傅点门世信佛从弟遁以东篱门园居之孔德璋为筑室焉点招携胜侣及名德桑门清言赋咏优游自得
分类:园圃
《國語辭典》:抢篱(搶籬)  拼音:qiāng lí
竹篱笆。《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老爷明日到水袜巷,看著外科周先生的招牌,对门一个黑抢篱里,就是他家了。」
分類:竹篱篱笆
《分类字锦》:牛卧篱阴(牛卧篱阴)
郑谷 题王驾郊居诗 牛卧篱阴晚,鸠鸣村意春。
分类:郊野
《分类字锦》:雀绕疏篱(雀绕疏篱)
李远 閒居诗 牛羊归古巷,燕雀绕疏篱。
分类:郊野
《漢語大詞典》:阑篱(闌籬)
谓围起篱笆。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厓腋有草庵,且阑篱种菜芋,亦道士舍。”
分類:篱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