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竹笊篱(竹笊籬)
用竹篾编成的杓形用具,能漏水,用来在汤里捞东西。 檀林 《燕子吕三》第十四章:“前面有三间瓦房,门口高挑着一个竹笊篱。”
《國語辭典》:竹篱茅舍(竹籬茅舍)  拼音:zhú lí máo shè
竹子围的篱笆,茅草盖的房子。亦用以比喻乡居简朴的生活环境。《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
《漢語大詞典》:抓篱(抓籬)
即笊篱。用竹蔑、柳条、铁丝之类编成的一种杓形用具,能漏水,用来在水中捞东西。亦用以喻漏洞。《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正是冬天买夏衣,那得閒钱补抓篱。”
《漢語大詞典》:爪篱(爪籬)
生活用具。金属丝或细篾条等编成,有柄,用以捞取水中物。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帟幕率緹绣,金银为篣筐、爪篱。”
《漢語大詞典》:找篱(找籬)
即笊篱。用竹篾、柳条、金属丝等编成能漏水的杓形用具。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找篱三把,价一分五釐。”参见“ 笊篱 ”。
《國語辭典》:笊篱(笊籬)  拼音:zhào li
在水里捞东西的器具。具长柄,能漏水,形似蜘蛛网。多以竹篾、柳条或金属线编制而成。《西游记》第三九回:「不然,就送你个『皮笊篱──一捞个罄尽。』」《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兄笑著,自探囊中取出一个纯银笊篱来,煽起炭火做煎饼自啖。」
《分类字锦》:窄门短篱(窄门短篱)
陆游 小园诗 窄窄柴门短短篱,山家随分有园池。
分类:园圃
《國語辭典》:听篱察壁(聽籬察壁)  拼音:tīng lí chá bì
偷听,暗中刺探。《金瓶梅》第一一回:「潘金莲在家恃宠生娇,颠寒作热,镇日夜不得个宁静,性极多疑,专一听篱察壁。」
《漢語大詞典》:笤篱(笤籬)
犹笤箒。《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铁针误入咽喉》:“误吞铁针入咽喉,急饮虾蟆血数头,针不即吐笤篱散,或食飴糖出不留。”注:“一方用旧笤篱煅存性,研末,每服三钱,黄酒调服,亦能化针,或用飴糖一斤,食尽便出。”
分類:笤帚
《國語辭典》:跳篱骗马(跳籬騙馬)  拼音:tiào lí piàn mǎ
偷窃拐骗。《水浒传》第四六回:「流落在此,只一地里做些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
分類:偷窃拐骗
《國語辭典》:依人篱下(依人籬下)  拼音:yī rén lí xià
寄居他人屋下生活。比喻依附他人而不能自立。如:「想起过去那段依人篱下的日子,颇有不堪回首之慨!」也作「寄人篱下」。
《國語辭典》:寄人篱下(寄人籬下)  拼音:jì rén lí xià
1.寄居他人屋下生活。比喻依附他人,而不能自立。《红楼梦》第九○回:「想起邢岫烟住在贾府园中,终是寄人篱下。」也作「依人篱下」。
2.比喻文章著述因袭他人,而不能自创一格。《南齐书。卷四一。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漢語大詞典》:闲钱补笊篱(閒錢補笊籬)
俗语。比喻以多馀的钱做不急需的事。笊篱,一种形如勺子的竹器。 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俺孩儿每卧土坑,披麻被,你可也争知。还有精着腿,无个袴儿穿的。谁有那閒钱补笊篱。”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并没半升粗米施饘粥,单有一注閒钱补笊篱。”《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正是冬天买夏衣,那得閒钱补抓篱?”
《漢語大詞典》:闲钱补抓篱(閒錢補抓篱)
见“ 閒钱补笊篱 ”。
《漢語大詞典》:筱篱(篠籬)
竹篱。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长人国》:“两人持刀登岸,欲伐薪,望百步外有篠篱,入其中,见蔬茹成畦,意人居不远。”
分類:竹篱
《高级汉语词典》:筱篱
竹篱
《国语辞典》:没有闲钱补笊篱(没有闲钱补笊篱)  拼音:méi yǒu xián qián bǔ zhào lí
笊篱,用来捞物沥水的网状器具。「没有闲钱补笊篱」比喻没有多馀的钱来做这件事。如:「我很想出国旅游,可惜现在没有闲钱补笊篱。」
分类:笊篱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