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篆文  拼音:zhuàn wén
以篆体书写的文字。《三国演义》第六回:「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分類:篆文篆体
《漢語大詞典》:蝌斗篆文
即蝌蚪书。《花月痕》第四八回:“ 瑶华 接过手看,锦册中间篆书‘縹緲宫祕籙’五字,展开与 采秋 同看,见是云螭五色綾,写蝌斗篆文。”亦省称“ 蝌篆 ”。 清 吴伟业 《海狮》诗:“文身疑蝌篆,长髻学螺旋。”参见“ 蝌蚪书 ”。
分類:蝌蚪书
《漢語大詞典》:蝌蚪书(蝌蚪書)
古文字体的一种。笔画多头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称。 清 姚鼐 《篆秋草堂歌赠钱献之》:“ 鲁 壁再传蝌蚪书,相传竟断 卫 伯儒。” 清 沈起凤 《谐铎·荆棘里》:“老人挈 周 登舟,达岸,岸上树廉石,鐫金碧大字,类蝌蚪书, 周 不能辨。”参阅尔雅翼·释鱼三
《分类字锦》:列仙篆文
孟郊 赠剑客联句太乙装以宝 列仙篆其文。
分类:
《漢語大詞典》:瑶篆
篆文的美称。 南朝 梁 江淹 《萧太尉子侄为领军江州兗州豫州淮南黄门谢启》:“鸿品清饰,已蔼金图;秀鼎号铭,共茂瑶篆。”
分類:篆文
《國語辭典》:香篆  拼音:xiāng zhuàn
1.篆文状的盘香。点燃可用来计测时间。宋。洪刍《香谱。卷下。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已。」也称为「篆香」。
2.香烟袅袅,有如篆字的形状。宋。赵令畤 思远人。素玉朝来有好怀词:「深院落,小楼台,玉盘香篆看徘徊。」
《漢語大詞典》:篆籀
篆文和籀文。 晋 左思 《魏都赋》:“讎校篆籀,篇章毕覿。”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接雄词於章句,窥逸踪於篆籀。”新五代史·杂传十九王仁裕:“﹝ 仁裕 ﹞喜为诗。其少也,尝梦剖其肠胃,以 西江 水涤之,顾见 江 中沙石皆为篆籀之文,由是文思益进。” 黄质 《题朱生君实延龄遗墨》诗:“笔参篆籀字树石,行年穉弱气超迈。”
《漢語大詞典》:丹篆
(1).用朱砂书写的篆文。隋书·潘徽传:“至于采标緑错,华垂丹篆,刑名长短,儒墨是非。”
(2).指仙道之书或符箓。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韩退之梦吞丹篆》:“ 退之 常説,少时梦人与丹篆一卷,令强吞之。” 唐 杜牧 《赠朱道灵》诗:“ 刘根 丹篆三千字, 郭璞 青囊两卷书。”
《國語辭典》:亥豕  拼音:hài shǐ
语本《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似,豕与亥相似。』」后指因文字的形体相近而致传抄或刊刻错误。如:「这本书校勘不够严谨,亥豕之误,层出不穷。」
《國語辭典》:鲁鱼亥豕(魯魚亥豕)  拼音:lǔ yú hài shǐ
鲁鱼,语本《抱朴子。内篇。遐览》:「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亥豕,参见「亥豕」条。后指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红楼梦》第一二○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馀饭饱,雨夕灯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也作「亥豕鲁鱼」。
《國語辭典》:蜗篆(蝸篆)  拼音:guā zhuàn
形容蜗牛行过处,所留的涎迹如篆文一般。宋。毛滂 玉楼春。泥银四壁盘蜗篆词:「泥银四壁盘蜗篆,明月一庭秋满院。」
《漢語大詞典》:视篆(視篆)
掌印视事。官印例用篆文,故称。 宋 文天祥 《与赵知郡孟藡书》:“以子月丙寅,视篆 昭亭 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越民考:“ 至正 甲午进士及第,授 绍兴路 録事司达鲁花赤,比视篆,天下云扰,所在悉痼瘵。”
《漢語大詞典》:隶古(隸古)
谓以隶书考校写定古篆文。《书序》:“至 鲁共王 ,好治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 虞 、 夏 、 商 、 周 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 伏生 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 陆德明 释文:“谓用隶书写古文。” 孔颖达 疏:“言隶古者,正谓就古文体而从隶定之,存古为可慕,以隶为可识,故曰隶古,以虽隶而犹古。”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自 安国 变隶古,后人不復见古文,时於史记见之。”一说,指隶书与科斗古文。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孔安国 《尚书序》言:‘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隶为隶书,古为科斗。盖前一简作科斗,后一简作隶书,释之以便读诵。近有善隶者,輒自谓所书为隶古,可笑也。”
《漢語大詞典》:金篆
(1).钟鼎上所铸的篆文。也泛指篆书、篆刻。 南朝 梁元帝 《请于州置学校表》:“洎乎 秦 焚金篆, 周 亡玉镜,羣言争乱,诸子相腾。” 唐 长孙无忌 《进律疏表》:“大夫之述三言,金篆腾其高轨。” 此山贳冶子 释文:“金篆者, 秦 以前未有隶、楷,故字皆用篆,言篆字而以金铸之鐘鼎而纪其功也。” 唐 皮日休 《鲁望戏题书印囊奉和次韵》:“金篆方圆一寸餘,可怜银艾未思渠。”
(2).篆文弯曲如烟,因比喻缭绕之香烟。 元 马祖常 《试院杂题》诗之五:“画阁薰香金篆鬱,银臺烧烛玉虫齐。” 元 李唐宾 《风入松》曲:“重重帘幕闲清昼,金篆小烟缕初长。” 明 单本《蕉帕记·采真》:“等待月明金篆裊,定教风送玉人来。”
《國語辭典》:识丁(識丁)  拼音:shì dīng
语本《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比喻识字。《元史。卷一八二。许有壬传》:「若曰惟德行之择,其名固佳,恐皆厚貌深情,专意外饰,或懵不能识丁矣。」
《漢語大詞典》:印篆
(1).印章。因印章多用篆文,故称。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近朝皇太后、皇后皆有印篆,文曰:‘皇太后之印’、‘皇后之印’。” 清 刘大櫆 《伯兄奉之墓志铭》:“兵卒粮餉,素取给於县,县为印篆移营官,营官各以券给其兵。”《黑籍冤魂》第七回:“﹝ 吴瑞菴 ﹞领着幕宾跟随,来接了 寧 绍 台道的印篆。”
(2).盖印后留下的印文。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李主印篆:“ 李后主 才高识博,雅尚图书……今内府所有图轴暨人家所得书画,多有印篆,曰:‘内殿图书’、‘内合同印’、‘建业文房之宝’。”
《國語辭典》:古文字  拼音:gǔ wén zì
古代的文字。特指秦以前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