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3,分2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弓箭
一箭
竹箭
箭手
银箭
羽箭
传箭
三箭
漏箭
飞箭
箭镞
激箭
弓箭手
赤箭
虬箭
《国语辞典》:弓箭  拼音:gōng jiàn
弓与箭。《三国演义》第七回:「瓒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
分类:弓箭
《國語辭典》:一箭  拼音:yī jiàn
1.一支箭。唐。杜甫〈哀江头〉诗:「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那裴约一直赶来,被郭威勒回马射了一箭,裴约中箭坠马而死。」
2.一箭的射程。比喻不远的路程、距离。《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两处阵圆,一箭炮石打不到处,一员将军出阵,却是张元徽。」《文明小史》第七回:「原来这孔君明住的地方,只离黄家一箭之远,出得巷口,只有一个转弯便到。」也作「一射」、「一射地」。
《漢語大詞典》:竹箭
(1).即篠。细竹。管子·小匡:“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餘於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 会稽 之竹箭焉。” 唐 高适 《宋中送族侄式颜》诗:“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清 唐孙华 《读〈中州集〉周迂斋著诗意犹未尽戏赋十四韵》:“森束牙筹狭,分裁竹箭纤。”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只要站在大门口,也总有什么新鲜的物事看:今天来一车竹箭,明天来一批松板……拉向皇城那面去。”
(2).竹制的利箭。慎子佚文:“ 河 之下 龙门 ,其流驶如竹箭,駟马追弗能及。”后因以“竹箭”喻河流迅疾。 唐 刘禹锡 《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诗:“关头古塞 桃林 静,城下长河竹箭迴。” 清 赵翼 《清江浦送费制府入为大司马》诗:“竹箭河流循轨稳, 萑苻 兵扫伏隍空。”
《漢語大詞典》:箭手
善于射箭的乡勇。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六》:“ 宋 之保毅义勇, 明 之箭手矿夫,则养兵且借助於民兵矣。”
分類:射箭乡勇
《國語辭典》:银箭(銀箭)  拼音:yín jiàn
古代计时器上银制的漏箭。唐。宋之问 寿阳王花烛图诗:「莫令银箭晓,为尽合欢杯。」唐。李白 乌栖曲:「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漢語大詞典》:羽箭
箭。因尾部缀鸟羽,故称。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宋 朱敦儒 《朝中措》词:“雪猎星飞羽箭,春游花簇雕鞍。”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弧矢:“凡雕翎箭,行疾过鹰、鷂翎,十餘步而端正,能抗风吹。北虏羽箭多出此料。”
《國語辭典》:传箭(傳箭)  拼音:chuán jiàn
1.起兵攻伐。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以传送令箭,作为号令士卒起兵的信物。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青海无传箭,天山早挂弓。」《新五代史。卷四六。杂传。霍彦威传》:「夷狄之法,走兵令众,以传箭为号令,然非下得施于上也。」
2.报告时间。古代以铜壶滴漏计时,壶中立著一枝刻有度数的箭,因此只要看箭露出水平面的度数是多少,即可知道时刻。《西游记》第二回:「山中又没打更传箭,不知时分,只自家将鼻孔中出入之气调定。」
《骈字类编》:三箭
唐书薛仁贵传见三矢下下宋史选举志见一箭下 金史选举志见一石 苏轼次韵王晋卿奉诏押高丽燕射诗见一苇下耶律楚材寄景贤诗见一言下
《國語辭典》:漏箭  拼音:lòu jiàn
古代漏壶中用作计时指标的箭。宋。欧阳修〈渔家傲。十一月新阳排寿宴〉词:「南至迎长知漏箭,书云纪候冰生研。」宋。柳永〈戚氏。晚秋天〉词:「漏箭移,稍觉轻寒。」
《漢語大詞典》:飞箭(飛箭)
(1).疾飞的箭。晋书·忠义传·嵇绍:“飞箭雨集。 绍 遂被害于帝侧。”
(2).比喻迅速。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松下围棊期 褚胤 ,笔头飞箭荐 陶谦 。”
(3).射箭。 唐 王维 《老将行》:“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元 萨都剌 《燕将军出猎》诗:“柳外解鞍春洗马,月中飞箭夜鸣雕。”
《國語辭典》:箭镞(箭鏃)  拼音:jiàn cù
箭头上装的尖锐或有倒钩的金属物。唐。王建〈射虎行〉:「远立不敢污箭镞,闻死还来分虎肉。」
《漢語大詞典》:激箭
疾飞的箭。比喻急速,急疾。 明 刘基 《过闽关》诗之三:“ 建溪 激箭向南流,石齿如锋鬭客舟。” 清 金农 《寄王三孝廉并讯城北旧游诸子》诗:“激箭风高落木初,思君终日叹离居。”
《國語辭典》:弓箭手  拼音:gōng jiàn shǒu
1.善于射箭的人。
2.宋代正规军队之外的兵种。宋。梅尧臣〈田家语诗序〉:「庚辰诏书,凡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
《國語辭典》:弓手  拼音:gōng shǒu
1.善于射箭的人。也称为「弓弩手」、「弓箭手」。
2.宋代由县尉统属,专门负责缉捕的士兵。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二。李元礼》:「李命弓手冥搜一民以充数,皆以赃满论死。」《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董平取弓手回县,离不得遭断吃棒。」
《國語辭典》:赤箭  拼音:chì jiàn
植物名。兰科赤箭属,多年生草本,植株无叶绿素。茎高三十至一百公分,直如箭杆,呈红棕色,故称为「赤箭」。其茎顶生总状花序,具二十至五十朵花,花橘黄色、绿褐色至黄白色,萼筒长约一公分,略壶形。块茎呈纺锤状,肉质肥厚,乾燥后可入药。也称为「天麻」、「高赤箭」、「离母」。
分類:赤箭天麻
《漢語大詞典》:虬箭
亦作“虯箭”。 古时漏壶中的箭。水满箭出,用以计时。箭有虬纹,故称。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虬箭司更,银漏与三辰合运。” 唐 杜审言 《除夜有怀》诗:“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鷄鸣。” 清 龚自珍 《临江仙》词:“底事雏鬘憨不醒,冬冬虯箭宵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