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7,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政策
策数
答策
还策
策立
问策
高策
当策
策对
智策
五策
策牍
行策
设策
探策
《國語辭典》:政策  拼音:zhèng cè
泛指某一团体组织为达到设定目标所采取的方法、策略。
《漢語大詞典》:策数(策數)
卜筮术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发书占之兮,筴言其度” 唐 张守节 正义:“发策数之书,占其度验。”
分類:卜筮术数
《漢語大詞典》:答策
朝廷选人时,提出当时政治、经济等问题,要求对答,应选者作答,谓之“答策”。 宋 叶适 《制科》:“盖昔以三题试进士,而为制举者,以答策为至难;彼其能之,则犹有以取之。” 明 朱有炖 《牡丹仙》第一折:“金鑾答策才如水,黄榜题名换緑袍。”参见“ 策试 ”、“ 策对 ”。
《漢語大詞典》:还策(還策)
(1).策杖而归。南史·隐逸传上·褚伯玉:“君当思遂其高步,成其羽化。望其还策之日,暂紆清尘,亦愿助为譬説。”
(2).指还归时需带的手杖等行装。 唐 王维 《赠裴十迪》诗:“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
《國語辭典》:策立  拼音:cè lì
1.册封。〈梁公九谏〉:「策立之事,便合依从,不合违敕。」
2.站立。《水浒传》第六四回:「城上望见宋江军马,各有惧色,东西策立不定。」
《漢語大詞典》:问策(問策)
策问。 汉 以来试士,以政事、经义等设问写在简策上使之条对,后称试士的考题为策问。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苏堤始末:“ 宋 之世,修 六塔河 、 三股河 , 安石 以 范子渊 、 李仲昌 专其事……绩败功圮,而姦臣 李清臣 为考官,犹以修河问策欲掩护之。”
《骈字类编》:高策(高策)
王勃上刘右相书远凝高策上荐忠言
《分类字锦》:当策(当策)
傅咸纸赋既作契以代结绳兮又造纸以当策
分类:
《漢語大詞典》:策对(策對)
即对策。 汉 代士人应试时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策问的文章,后代科举亦以此为取士的部分要求。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国策》《南华》取其灵快, 匡衡 、 刘向 取其雅健, 史迁 、 班固 取其博大, 昌黎 取其浑, 柳州 取其峭, 庐陵 取其宕,三 苏 取其辩,他若 贾董 策对, 庾 徐 駢体, 陆贄 奏议,取资者不能尽举,在人之慧心领会耳。” 罗惇曧 《文学源流》:“自兹以降,风流相扇,浓郁瑋丽,浸盛於 西京 , 邹阳 、 枚乘 、 司马相如 、 王褒 尤为杰出, 贾谊 、 董仲舒 并为大儒,而为奏疏策对之所祖。”
《漢語大詞典》:智策
聪明的策略;妙策。后汉书·郅寿传:“﹝ 郅寿 ﹞三迁尚书令,朝廷每有疑议,常独进见。 肃宗 奇其智策,擢为京兆尹。”《宋书·索虏传》:“彼臣若在,年几虽老,犹有智策,今已杀尽,岂不天资我也。” 唐 罗隐 两同书·得失:“若智策有餘,则 陈平 不可独任;若英谋出众,则 韩信 虑其难制。”
分類:聪明策略
《骈字类编》:五策(五策)
宋史选举志见三种下
《漢語大詞典》:策牍(策牘)
简策版牍。后指书写用的纸张。 宋 苏辙 《画学董生画山水屏风》诗:“策牘试篆隶,丹青写飞走。”
《漢語大詞典》:行策
(1).赶牲口的鞭子。策,马鞭。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幽怪传疑:“时方大暑,监官以下,皆露宿堰上,以伺水之出入,忽闻以行策相呼者曰:‘明日有何生活?’”
(2).实行决策。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纪·太祖》:“ 赵普 善画策, 太祖 亦善行策。”
《漢語大詞典》:设策(設策)
定计策;施用谋略。 隋 李播《周天大象赋》:“ 荆軻 入 秦 ,白虹贯日; 卫生 设策,长庚食昴。” 明 赵汸 《汪同传》:“升摄 婺源 知州,分兵设策守 饶 境,贼不敢过。”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公﹞舁疾竟达 庐州 ,部分未定,而贼大至,公设策应敌。”
《漢語大詞典》:探策
(1).求签。 三国 魏 曹植 《驱车篇》:“探策或长短,唯德享利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晋武帝 始登阼,探策得一。”
(2).射策。 汉 代考试方法之一。因试题不明显公布,须由应试者摸取,故云。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此储君读书,寧当傚吾等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博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