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答 → 荅答”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对扬(對揚,對敭)
亦作“ 对敭 ”。
(1).古代常语,屡见于金文。凡臣受君赐时多用之,兼有答谢、颂扬之意。《书·说命下》:“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孔 传:“对,答也。答受美命而称扬之。”《诗·大雅·江汉》:“ 虎 拜稽首,对扬王休,作 召公 考,天子万寿。” 朱熹 集传:“言 穆公 既受赐,遂答称天子之美命,作 康公 之庙器,而勒策王命之辞以考其成,且祝天子以万寿也。”
(2).转为偏义,谓答谢,报答。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虔恭夙夜,不敢荒寧,用对扬天子丕显休命。”《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不能尽忠竭节,对敭王休,策蹇勱駑,祇奉皇眷。”
(3). 唐 宋 以来为官吏除授后谢恩的一种仪式。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吏部流内銓,每除官,皆云权判。正衙谢,復正谢前殿,引选人谢辞。繇 唐 以来,谓之对扬。”
(4).犹比美。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魏文帝 ﹞所计百许篇,率皆鄙质如偶语。惟‘西北有高楼’十餘首,殊美赡可玩,始见其工矣。不然,何以銓衡群彦,对扬厥弟者耶?”
(5).面君奏对。《魏书·儒林传序》:“州举茂异,郡贡孝廉,对扬王庭,每年逾众。” 唐 杜甫 《赠李十八秘书别三十韵》:“对敭抚士卒,乾没费仓储。”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其奏对君前,当以师老财匱为言。”《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八年》:“平生言论,无所不道,今者对扬,何得乃尔反覆?” 胡三省 注:“对扬,本於 傅説 、 召虎 。对,答也;扬,称也。后人遂以面对敷奏为对扬。”
(6).答问。《〈孝经〉序》 邢昺 疏引 刘炫 《述义》:“ 炫 谓 孔子 自作《孝经》……假 曾子 之言,以为对扬之体,非 曾子 实有问也。”
(1).古代常语,屡见于金文。凡臣受君赐时多用之,兼有答谢、颂扬之意。《书·说命下》:“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孔 传:“对,答也。答受美命而称扬之。”《诗·大雅·江汉》:“ 虎 拜稽首,对扬王休,作 召公 考,天子万寿。” 朱熹 集传:“言 穆公 既受赐,遂答称天子之美命,作 康公 之庙器,而勒策王命之辞以考其成,且祝天子以万寿也。”
(2).转为偏义,谓答谢,报答。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虔恭夙夜,不敢荒寧,用对扬天子丕显休命。”《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不能尽忠竭节,对敭王休,策蹇勱駑,祇奉皇眷。”
(3). 唐 宋 以来为官吏除授后谢恩的一种仪式。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吏部流内銓,每除官,皆云权判。正衙谢,復正谢前殿,引选人谢辞。繇 唐 以来,谓之对扬。”
(4).犹比美。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魏文帝 ﹞所计百许篇,率皆鄙质如偶语。惟‘西北有高楼’十餘首,殊美赡可玩,始见其工矣。不然,何以銓衡群彦,对扬厥弟者耶?”
(5).面君奏对。《魏书·儒林传序》:“州举茂异,郡贡孝廉,对扬王庭,每年逾众。” 唐 杜甫 《赠李十八秘书别三十韵》:“对敭抚士卒,乾没费仓储。”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其奏对君前,当以师老财匱为言。”《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八年》:“平生言论,无所不道,今者对扬,何得乃尔反覆?” 胡三省 注:“对扬,本於 傅説 、 召虎 。对,答也;扬,称也。后人遂以面对敷奏为对扬。”
(6).答问。《〈孝经〉序》 邢昺 疏引 刘炫 《述义》:“ 炫 谓 孔子 自作《孝经》……假 曾子 之言,以为对扬之体,非 曾子 实有问也。”
《漢語大詞典》:对问(對問)
(1).互相问答交谈。《三国志·吴志·阚泽传》:“性谦恭篤慎,官府小吏,呼招对问,皆为抗礼。” 唐 陆龟蒙 《复友生论文书》:“未尝干有司对问希品第,未尝歷王公丐贷饰车马。”
(2).古代文体之一。 战国 时 宋玉 作《对楚王问》,以答问形式抒写情志,后因名其体为“对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 宋玉 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 范文澜 注引 纪昀 评:“《卜居》《渔父》已先是对问,但未标对问之名耳。然 宋玉 此文,载於《新序》;其标曰对问,似亦 萧统 所题。”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然则《骚》者,固亦受三百篇之泽,而特由其时游説之风而恢宏,因 荆楚 之俗而奇伟;赋与对问,又其长流之漫於后代者也。”
(3).应诏回答帝王的问难。 北周 庾信 《故周大将军义兴公萧公墓志铭》:“无双对问,实踵武於 丁鸿 。” 唐 沈佺期 《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诗:“何幸盐梅处,惟忧对问机。”
(4).指受审问。《朱子语类》卷一二三:“ 周勃 终身有功,后来也下狱对问。”《水浒传》第二二回:“现有刀子是 宋江 的压衣刀,必须去拿 宋江 来对问。”
(2).古代文体之一。 战国 时 宋玉 作《对楚王问》,以答问形式抒写情志,后因名其体为“对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 宋玉 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 范文澜 注引 纪昀 评:“《卜居》《渔父》已先是对问,但未标对问之名耳。然 宋玉 此文,载於《新序》;其标曰对问,似亦 萧统 所题。”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然则《骚》者,固亦受三百篇之泽,而特由其时游説之风而恢宏,因 荆楚 之俗而奇伟;赋与对问,又其长流之漫於后代者也。”
(3).应诏回答帝王的问难。 北周 庾信 《故周大将军义兴公萧公墓志铭》:“无双对问,实踵武於 丁鸿 。” 唐 沈佺期 《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诗:“何幸盐梅处,惟忧对问机。”
(4).指受审问。《朱子语类》卷一二三:“ 周勃 终身有功,后来也下狱对问。”《水浒传》第二二回:“现有刀子是 宋江 的压衣刀,必须去拿 宋江 来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