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升遐  拼音:shēng xiá
1.升天。《文选。张衡。思玄赋》:「涉清霄而升遐兮,浮蠛蠓而上征。」
2.帝王逝世。《文选。潘岳。西征赋》:「武皇忽其升遐,八音遏于四海。」《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高祖升遐,将太子承祐分付著郭威辅佐。」
3.远离尘嚣,静心修道。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二八:「岂若遗耳目,升遐去殷忧。」宋。苏轼辨道歌〉:「一丹休别内外砂,长修久饵须升遐。」
《國語辭典》:小祥  拼音:xiǎo xiáng
父母丧礼周年的祭祀。《礼记。间传》:「父母之丧,既虞卒哭,疏食水饮,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况且孝未期年,于礼有碍。便要成亲,且待小祥之后再议。」
《國語辭典》:大祥  拼音:dà xiáng
1.父母之丧满二年时,所举行的祭礼。《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期年曰小祥,两期曰大祥。」
2.天象中变异的徵兆。《左传。昭公十八年》:「郑之未灾也,里析告子产曰:『将有大祥。』」
《國語辭典》:遏密  拼音:è mì
禁绝以保持谧静。《书经。尧典》:「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國語辭典》:谥议(諡議)  拼音:shì yì
为拟议谥号而作的文辞。汉晋以下,太常博士掌公卿大夫拟谥,察死者的善恶贤否,著为谥议。
《漢語大詞典》:号谥(號諡)
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 汉 司马相如《封禅文》:“继昭夏,崇号諡,畧可道者七十有二君。”《汉书·宣帝纪》:“故皇太子在 湖 ,未有号諡。”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作者之书事也,乃没 吴 蜀 号諡,呼 权 备 姓名,方於 魏 邦,悬隔顿尔,惩恶劝善,其义安归?”
《漢語大詞典》:遏音
谓帝王等死后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唐 宋璟 《请停仗内音乐奏》:“四齐虽许作乐,三载犹在遏音。” 宋 欧阳修 《治平元年与赵康靖公书》:“湖园清旷,春物嚮荣,然尚在遏音,必未欲会聚。”
《漢語大詞典》:尤讳(尤諱)
犹大讳。指帝王等死亡。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 魏 家故事,尤讳之后三月,必迎神於西,禳恶於北,具行吉礼。” 胡三省 注:“尤讳,犹云大讳也。尤,甚也;死者,人之所甚讳也。”
《漢語大詞典》:待弊
(1).谓俟敌疲困。三国志·魏志·陈泰传:“不如割险自保,观衅待弊,然后进救,此计之得者也。”
(2).亦作“ 待毙 ”。等死。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然坐而待弊,曷若伏而俟命?” 明 梁辰鱼 《浣纱记·交战》:“还宜决战以图存,岂可束手以待毙。”
分類:疲困等死
《國語辭典》:坐以待毙(坐以待斃)  拼音:zuò yǐ dài bì
形容面临危难,不积极奋发,坐等失败。《隋唐演义》第五八回:「止因缺了粮饷,所以固守孤城,坐以待毙。」也作「坐而待毙」。
《國語辭典》:安坐待毙(安坐待斃)  拼音:ān zuò dài bì
坐著等死。指人消极颓废,不寻求解救辨法。明。李贽〈焚书书答。复邓鼎石〉:「惟是世人无才无术,或有才术矣,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趋避,故亦遂因循不理,安坐待毙。」
《國語辭典》:束手待毙(束手待斃)  拼音:shù shǒu dài bì
把手绑起来等待死亡。比喻危难时不想办法解决,坐等败亡。《三国演义》第七回:「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岂可束手待毙!」《封神演义》第九四回:「今天下诸侯会兵至此,眼见灭国,无人替天子出力,束手待毙而已!」也作「敛手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