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绛节(絳節)
(1).古代使者持作凭证的红色符节。 南朝 梁简文帝 《让骠骑扬州刺史表》:“故以弹压六戎,冠冕九牧,岂止司隶絳节,金吾緹骑。”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絳节朱旗分日羽,丹心白刃酬明主。” 明 顾大典 《青衫记·乐天蒙召》:“感吾皇宠召,趋命还朝,絳节朱轮,紫泥丹詔,履舃重登廊庙。”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六:“絳节夹青幢,鸣珂愉且闲。”
(2).传说中上帝或仙君的一种仪仗。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中天积翠玉臺遥,上帝高居絳节朝。”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天下 神霄 ,皆赐威仪,设於殿帐座外。面南,东壁,从东第一架六物:曰锦繖、曰絳节、曰寳盖、曰珠幢、曰五明扇、曰旌。”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 太清 宫殿九霞高,玉珮羣真絳节朝。”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之三:“诸天过峯头,絳节乘银鸞。”
《漢語大詞典》:汉节(漢節)
(1). 汉 天子所授予的符节。史记·吴王濞列传:“臣非敢求有所将,愿得王一 汉 节,必有以报王。” 宋 曾巩 《庭桧呈蒋颖叔》诗:“ 汉 节从来纵真赏, 谢 庭兰玉载芳音。”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指日归来持 汉 节,天道何曾亏俊杰。”
(2).指持节的使者。 明 谢榛 《送谢给事封蜀》诗:“使星 巴 蜀 外, 汉 节 夜郎 西。”
《漢語大詞典》:仗节(仗節)
(1).手执符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凭证及权力的象征。汉书·叙传下:“ 博望 仗节,收功 大夏 ;贰师秉鉞,身衅 胡 社。” 唐 裴铏 《赵合》:“但当时时相使余不得仗节出此城,空加一貂蝉耳。” 唐 康骈 剧谈录·凤翔府举兵讨贼:“相国仗节训兵,援旗誓众。”
(2).坚守节操。后汉书·吴汉传:“贼众虽多,非有仗节死谊者也。” 宋 曾巩 《与孙司封书》:“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仗节死难之臣, 宗旦 乃独不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马文肃家书:“慷慨仗节易,从容就义难。吾辈将为其难乎?抑为其易乎?”
《國語辭典》:龙节(龍節)  拼音:lóng jié
古代使者所持的旌节。龙形,以金为饰。唐。张仲素 寒上曲:「卷旆生风喜气新,早持龙节静边尘。」
《漢語大詞典》:建节(建節)
(1).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天子﹞乃拜 相如 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后汉书·寇恂传:“今天下初定,国信未宣,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郡国莫不延颈倾耳,望风归命。” 唐 时,节度使或经略使受任,皆赐旌节。后亦以指大将出镇。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 杨晟 ﹞除 威胜军 节度使,建节於 彭州 ,抚绥士民,延敬宾客洎僧道辈。” 宋 刘克庄 《沁园春·送孙季蕃吊方漕西归》词:“争知道,向中年犹未,建节封侯。” 清 许承钦 《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相公昔为帝藩翰, 豫州 建节罗英雄。”
(2).树立节操。 汉 王充 论衡·齐世:“有人于此,立义建节,实核其操,古无以过。”
《漢語大詞典》:拥节(擁節)
(1).执持符节。亦指出任一方。 南朝 陈 徐陵 《关山月》诗之二:“将军拥节起,战士夜鸣弓。”《隋书·高祖纪下》:“ 燕 南 赵 北,实为天府,拥节杖旄,任当连率。” 宋 苏轼 《贺蒋发运启》:“拥节东南,上寄一方之休戚。”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傅文忠之谦:“其子 文襄王 復以英年拥节,屡镇边隅。” 孙中山 《实行裁兵宣言》:“躬自减削,以导国人,亦冀拥节诸公,翻然憬悟。”
(2).指执持仪仗。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劝仕》:“鸣騶盛,拥节严,行行避人谁敢前?”
《漢語大詞典》:武节(武節)
(1).古代将帅凭以专制军事的符节。《汉书·武帝纪》:“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北史·隋纪下·炀帝:“朕当亲执武节,临御诸军。” 隋炀帝 《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 北河 秉武节,千里捲戎旌。”
(2).武德。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文选·张衡〈东京赋〉:“文德既昭,武节是宣。” 薛综 注:“言文武之教,无处不临。” 唐 李德裕 《〈异域归忠传〉序》:“英才天纵,武节霆驰。” 章炳麟 《辨诗》:“及武节既衰,驰骋者至于絶臏,犹弗能企。”
(3).勇武之气节;尚武的精神。 晋 陆机 《辩亡论上》:“忠规武节未有如此其著者也。”隋书·地理志上:“ 平凉 、 朔方 ……地接边荒,多尚武节,亦习俗然焉。” 清 方苞 《读〈齐风〉》:“ 齐 之立国能强,由其民习於武节。”
《國語辭典》:麾节(麾節)  拼音:huī jié
旌旗与符节。指将帅的指挥。唐。李华〈韩国公张仁愿庙碑铭〉:「瞻我麾节,以为进退。」
《國語辭典》:宪节(憲節)  拼音:xiàn jié
古代巡察按抚等官所持以整饬风化法度的符节。《元史。卷一三四。和尚传》:「前后七持宪节,刚正不挠,闻朝廷事有不便,必上章极论,未尝以内外为嫌。」
《國語辭典》:国信(國信)  拼音:guó xìn
国与国间用以徵信的文书及符节。唐。张籍 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诗:「通海便应将国信,到家犹自著朝衣。」
《漢語大詞典》:秉节(秉節)
(1).持节。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 宋 欧阳修 《武恭王公神道碑》:“秉节治戎,出征入卫。” 明杨柔胜《玉环记·延赏庆寿》:“秉节传旌承圣宠,心存一点丹衷。”
(2).保持节操,守节。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执德秉节数十年,其亦可谓君子之女。”
(3).犹秉性。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 王竑 秉节刚劲,可寝大姦。”
《漢語大詞典》:旄节(旄節)
(1).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史记·秦始皇本纪“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唐 张守节 正义:“旄节者,编毛为之,以象竹节,《汉书》云‘ 苏武 执节在 匈奴 牧羊,节毛尽落’是也。” 宋 梅尧臣 《送马仲涂司谏使北》诗:“每逆龙鳞司諫諍,又持旄节使 阴山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苏属国 之旄节终留, 庾开府 之江关永弃。”
(2).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 唐 李嘉祐 《送从弟归河朔》诗:“诸将矜旄节,何人重布衣。”新唐书·杨汝士传:“ 开成 初,繇兵部侍郎为 东川 节度使。时 嗣復 镇 西川 ,乃族昆弟,对拥旄节,世荣其门。”
(3).指仙人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 唐 王维 《送方尊师归嵩山》诗:“仙官欲往 九龙潭 ,旄节朱旛倚石龕。” 赵殿成 笺注:“真誥:‘ 老君 佩神虎之符,带流金之铃,执紫毛之节,巾金精之巾。’紫阳真人内传:‘ 衍门子 乘白鹿,执羽盖,杖青毛之节,侍从十餘玉女。’”
《漢語大詞典》:麟符
亦作“麐符”。 古代朝廷颁发的麟形符节。新唐书·车服志:“皇太子监国给双龙符,左右皆十。两京、 北都 留守给麟符,左二十,右十九。”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虎节麟符抛不得,却将清景付閒人。” 明 陆采 《怀香记·奉诏班师》:“手握麟符寄独专,宣扬圣諭务安边。”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玉帐佩麐符,曾见 潞州 传记室;兰臺抛凤管,空教司马忆清娱。”
《國語辭典》:节使(節使)  拼音:jié shǐ
节度使的简称。参见「节度使」条。
《漢語大詞典》:掌书(掌書)
古代职掌符节及文史记载的官。吕氏春秋·骄恣:“王曰:‘ 春子 ! 春子 反!何諫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新唐书·百官志二:“掌书三人,掌符契、经籍、宣传、启奏、教学、禀赐、纸笔。”亦指掌管图书之类。《花月痕》第七回:“何不掌书天上住,却随小刦落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