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丝竿(丝竿)
新序且君王独不见夫青蛉乎六足四翼蜚翔乎天地之间求蚊虻而食之时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民无争也不知五尺之童子胶丝竿加之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虫蛾食已
《國語辭典》:高竿  拼音:gāo gān
原指撞球技巧高明。后比喻人很厉害,手段高明。如:「这是谁想出来的计策?真是高竿!」
《漢語大詞典》:竿影
竖竿的影子。 唐 韩翃 《送客水路归陕》诗:“相风竿影晓来斜, 渭水 东流去不赊。”
分類:影子
《骈字类编》:筠竿
韦应物 将往滁城恋新竹简崔都水示端诗 停车欲去绕丛竹,偏爱新筠十数竿。
《骈字类编》:翠竿
李巨仁钓竿篇不屑黄金饵惟怜翡翠竿
《漢語大詞典》:枪竿(槍竿)
竖立的枪身。代指兵器。 元 袁桷 《送王继学修撰马伯庸应奉分院上都》诗之二:“莫上乡臺望南北,白云微处是枪竿。”
《漢語大詞典》:桅竿
亦作“ 桅桿 ”。亦作“ 桅杆 ”。 船上挂帆的柱杆。 宋 苏轼 《慈湖夹阻风》诗之一:“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 清 吴伟业 《再观打冰词》:“桅竿旗动吹南风,舟子喜甚呼蒙衝。”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一片斜阳,照得水面上乱流明灭,那船上桅桿影儿一根根横在岸上。” 杨朔 《海市》:“不想过午忽然刮起一种阵风,浪头卷起来比小山都高,急的渔民把桅杆横绑在船上,压着风浪。”
分類:船上挂帆
《漢語大詞典》:文竿
以翠羽为饰之竿。文选·班固〈西都赋〉:“揄文竿,出比目。” 李善 注:“文竿,竿以翠羽为文饰也。” 明 刘基 《白苎词》之一:“文竿迎风雉振羽,长袖奋迅若云举。”
分類:翠羽
《分类字锦》:玉竿
文同 大雨诗 玉竿银索倾瓶盆。
分类:
《漢語大詞典》:朱竿
太常旗的红色旗竿。文选·扬雄〈羽猎赋〉:“靡日月之朱竿,曳彗星之飞旗。” 李善 注:“朱竿,太常之竿也。周礼:日月为太常,王建太常。”
《國語辭典》:危竿  拼音:wéi gān
一种杂技。矗立一枝长竿,上面站著人,表演各种特技。唐。韦元旦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诗:「危竿竞捧中街日,戏马争衔上苑花。」
《漢語大詞典》:青竿
青竹钓竿。 唐 白居易 《闲游》诗:“白石磨樵斧,青竿理钓丝。” 唐 李群玉 《钓鱼》诗:“七尺青竿一丈丝,菰蒲叶里逐风吹。”
分類:青竹钓竿
《漢語大詞典》:缘竿(緣竿)
古代百戏杂技中的爬竿节目。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曹西士上竿诗:“赴镇之日,朝绅置酒以饯,适有呈缘竿伎者。” 清 翟灏 通俗编·俳优:“文选·西京赋:‘ 都卢 寻橦。’注引《汉书音义》:‘ 都卢 体轻善缘。’此即今缘竿戏也。”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白须老臣的讲道,矮胖侏儒的打诨,王是早已听厌的了;近来便是走索、缘竿、抛丸、倒立、吞刀、吐火等等奇妙的把戏,也都看得毫无意味。”
《漢語大詞典》:竿椟(竿櫝)
犹竿牍。 宋 戴埴 鼠璞·中涓:“今人通竿櫝言典籤,王府官也。”
《漢語大詞典》:竿儿(竿兒)
见“ 竿子 ”。
《國語辭典》:竿子  拼音:gān zi
竹竿。如:「钓鱼竿子」、「电线竿子」。也作「竿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