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89,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见端
端谨
角端
角端
端肃
端策
端一
端石
问端
端甫
天端
端洁
端尹
端劲
定端
《漢語大詞典》:见端(見端)
看到事物的端倪。荀子·非相:“小辩而察,见端而明,本分而理,圣人士君子之分具矣。”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显露的端倪。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 中国 今日虽无大资本家,然其见端固已有之。”
分類:显露端倪
《漢語大詞典》:端谨(端謹)
端正谨饬。北史·恩幸传·王仲兴:“ 仲兴 幼而端谨,以父任,早给事左右,累迁越骑校尉。”旧唐书·孝友传·裴敬彝:“ 敬彝 少聪敏,七岁时能属文,性又端谨,宗族咸重之。” 明 宋濂 《题〈唐太宗哀册文〉后》:“至其小楷,极端谨有法。”
《漢語大詞典》:角端
传说中的神兽名。《英烈传》第七四回:“﹝ 李文忠 ﹞只见有诗句,道;‘兵过 红罗山 ,须知见甪端。倘然不相信,士卒必伤残。’ 文忠 看完时……即请 刘基 商议。 刘基 説:‘我因前者梦中神人的诗,因查得甪端乃是神兽。既有此言,元帅不可不信。’”
分類:神兽
《漢語大詞典》:角端
即角端弓。 汉 陈琳《武军赋》:“其弓则乌号越耗,繁弱角端。”三国志·魏志·鲜卑传“鲜卑”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其兽异于中国者,野马、羱羊、端牛。端牛角为弓,世谓之角端者也。”参见“ 角端弓 ”。
《漢語大詞典》:角端弓
用异兽角端牛之角制成的弓。后汉书·鲜卑传:“又禽兽异於中国者,野马、原羊、角端牛,以角为弓,俗谓之角端弓者。”参见“ 角端牛 ”。
分類:兽角
《國語辭典》:端肃(端肅)  拼音:duān sù
端正严肃。《西游记》第二二回:「菩萨正与捧珠龙女在宝莲池畔扶栏看花,闻报,即转云岩,开门唤入。大圣端肃皈依参见。」
《高级汉语词典》:端策
把蓍草摆正
《漢語大詞典》:端一
(1).庄重专一。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 太任 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史记·周本纪“ 歷 娶 太任 ” 张守节 正义引作“端壹”。三国志·魏志·王昶传:“筹不虚运,策不徒发,端一小心,清修密静。”
(2).指正直不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孝史四:“ 颜鲁公 为 郭汾阳 家庙碑云:‘端一之操,不以险夷概其怀;坚明之姿,不以霜雪易其令。’斯言也, 鲁公 亦允蹈之。”
(3).农历五月初一的别称。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端午:“先期学士院供帖子,如春日禁中排当,例用朔日,谓之端一。”
《國語辭典》:端石  拼音:duān shí
一种产于广东省高要县端溪的石头,为最佳砚材,自唐代已开采。也称为「端溪石」。
《漢語大詞典》:问端(問端)
(1).写在纸上的审讯罪犯的问题。旧唐书·元载传:“辩罪问端,皆出自禁中,仍遣中使詰以阴事, 载縉 皆伏罪。” 清 方以智 通雅·事制·刑法:“审之曰问端,犹今言问头也。今但谓之审款。”
(2).问题。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焦心苦思于此诸问端者,犹絮陈未见之国都,其愚为不可几及。”
《漢語大詞典》:端甫
谓穿礼服,戴礼帽。端, 周 代礼服;甫,章甫, 周 代礼帽。语出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明 唐顺之 《奉命分祀孔庙作》诗:“鄙儒叨小相,端甫奉前规。”
分類:礼服礼帽
《漢語大詞典》:天端
(1).春。《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 文王 也。” 汉 何休 注:“故上繫天端。” 徐彦 疏:“天端,即春也。” 陈立 义疏:“春为天之始,繫王於春,故为上繫天端。”
(2).谓天地间首要的事物。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其至十条而止,取之天端。”
《漢語大詞典》:端洁(端潔)
(1).正直清廉。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惟公博厚,端洁明懿。”明史·太祖纪一:“冬十月丁亥,詔举富民素行端洁达时务者。” 清 王晫 今世说·方正:“ 陆丽京 持己端洁。”
(2).端庄贞洁。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谐噱》:“ 许义方 妻 刘 ,以端洁自许。”
分類:端庄贞洁
《漢語大詞典》:端尹
旧称京城所辖地方的长官。宋书·刘秀之传:“往岁逆臣交构,首义万里,及职司端尹,赞戎两宫,嘉谋徽誉,实彰朝野。”按, 刘秀之 , 南朝 宋孝武帝 大明 二年官 丹阳 尹。
《漢語大詞典》:端劲(端勁)
(1).刚正不阿。新唐书·郑薰传:“ 薰 端劲,再知礼部举,引寒俊,士类多之。”
(2).指字体端正有力。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苏子美》:“ 景祐 元年仲春, 子美 于 蜀 纹纸上楷写,字极端劲可爱。”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载酒亭:“此篆端劲古朴,无俗态。”
《漢語大詞典》:定端
(1).一定的头绪。 宋 刘敞 《独行》诗:“野兴宜独往,春愁无定端。”
(2).犹定数。 唐 李白 《空城雀》诗:“天命有定端,守分絶所欲。”
(3).固定的地方。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九:“白日掩徂暉,浮云无定端。” 明 高启 《送贾凤进士》诗:“人生如蓬萍,飘流无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