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立人  拼音:lì rén
1.为人、做人。如:「谦和是处世之本,忍让为立人之基。」《易经。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七。廉耻》:「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2.辅助别人使之自立。如:「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西南夷》:「西南之徼,尤为劣焉。故关守永昌,肇自远离,启土立人,至今成都焉。」
3.指当偏旁的人字。如:「『信』字的偏旁是立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五。苏黄迁谪》:「当时有术士曰:『儋』字,从立人,子瞻其尚能北归乎!」《水浒传》第二回:「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國語辭典》:廉洁(廉潔)  拼音:lián jié
清廉不贪污。《孟子。尽心下》:「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楚辞。宋玉。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
《國語辭典》:直躬  拼音:zhí gōng
以正直之道持身。《论语。子路》:「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必须公正之人典掌衡轴,直躬敢言,以辨得失。」
《漢語大詞典》:诚身(誠身)
谓以至诚立身行事。《礼记·中庸》:“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孔颖达 疏:“言明乎善行,始能至诚乎身。” 宋 陆游 《上史运使启》:“恭惟某官英姿山立,大度渊渟。不愧於天而不怍於人,卓矣诚身之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如説格物是诚意的工夫,明善是诚身的工夫……诸如此类,始皆落落难合,其后思之既久,不觉手舞足蹈。”
《漢語大詞典》:身穷(身窮)
(1).身处困境。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身穷志达,居鄙行鲜。” 晋 潘岳 《杨荆州诔》:“位贬道行,身穷志逸。”
(2).旧指人不按礼义立身处事。 明 方孝孺 《题黄东谷诗后》:“人之穷有三而贫贱不与焉。心不通道德之要,谓之心穷;身不循礼义之涂,谓之身穷;口不道圣贤法度之言,谓之口穷。”
《漢語大詞典》:立脚
(1).犹安身,立身。《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到后觉道声息不好,立脚不住,就悄地桃之夭夭。”
(2).指根基;基础。 清 姚鼐 《程养斋暨子心之家传》:“士入世立脚不坚,任事不巨,则庸人耳。”
《國語辭典》:律仪(律儀)  拼音:lǜ yí
佛教的戒律和威仪。唐。李公佐《谢小娥传》:「爰自入道,衣无絮帛,斋无盐酪,非律仪禅理,口无所言。」
《國語辭典》:直立  拼音:zhí lì
1.挺直立著。《金史。卷一二四。忠义传四。杨达夫传》:「达夫挺然直立马首,略无所惧。」
2.立身正直,公正不阿。《荀子。荣辱》:「辩而不说者,争也;直立而不见知者,胜也。」
《國語辭典》:志向  拼音:zhì xiàng
意志的趋向。《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不瞒世叔说,我生平立的有个志向:要纂三部书嘉惠来学。」《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当他做奴隶的时候,所有的想头,不过求免笞辱,简直没有做大事业的志向,岂不可叹?」
《國語辭典》:本行  拼音:běn háng
1.本身的行业。如:「教书是我的本行。」《黄绣球》第一○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
2.各种营业行号自称。如:「本行即日起放宽贷款额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承他的情,荐在本行做做西崽,赚得几块钱。」
《漢語大詞典》:方立
谓以道立身。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三:“若夫方立之人,维圣人而已。” 张纯一 校注:“谓若彼以道立身之人。”
分類:道立立身
《漢語大詞典》:古节(古節)
古人立身的节操。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作》诗:“谁令乏古节,貽此 越 乡忧。” 唐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多君秉古节,岳立冠人曹。” 宋 朱熹 《梵天观雨》诗:“持身乏古节,寸禄久栖迟。”
《漢語大詞典》:作直
谓以直道立身行事。 明 陈子龙 《赠钱牧斋少宗伯》诗:“作直称遗古,推贤更得邻。”
《國語辭典》:直身  拼音:zhí shēn
本指古代的家居常服。后多指僧、道或士子所穿的服装。《水浒传》第一○二回:「只见府西街上走来一个卖卦先生,头带单纱抹眉头巾,身穿葛布直身。」《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凤奴道:『可就是那穿秋色儿直身掉嘴这人么?』」也作「直摆」、「直裰」。
《漢語大詞典》:六本
古谓立身行事的六项根本:孝、哀、勇、能、嗣、力。 汉 刘向 说苑·建本:“ 孔子 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后为君子。立体有义矣,而孝为本;处丧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陈有队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能为本;居国有礼矣,而嗣为本;生才有时矣,而力为本。”《北史·隋炀帝纪》:“武有七德,先之以安民;政有六本,兴之以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