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修业(修業)  拼音:xiū yè
1.研习学艺。「修」文献异文作「脩」。《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脩业思真,弃此焉如?」
2.学生在校受课。如:「修业期满,准予毕业。」
3.经营家业。「修」文献异文作「脩」。《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脩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漢語大詞典》:脩业(脩業)
(1).建立功业。《易·乾》:“君子进德脩业。” 晋 张华 《励志》诗:“进德脩业,暉光日新。”
(2).学习知识,钻研学问。后汉书·蔡邕传:“脩业思真,弃此焉如?静以俟命,不斁不渝。”
(3).经营产业。史记·货殖列传:“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脩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漢語大詞典》:兴功(興功)
(1).谓加工制作。周礼·天官·典丝:“掌其藏与其出,以待兴功之时。”
(2).建立功业。周礼·地官·大司徒:“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 贾公彦 疏:“庸,功也。人有功则制禄与之,民皆兴其功业,故云则民兴功也。”
(3).兴建工程。史记·蒙恬列传论:“夫 秦 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 恬 为名将,不以此时彊諫,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4).举用有功者。周礼·夏官·大司马:“进贤兴功,以作邦国。” 贾公彦 疏:“兴,举也,臣有功者,举之亦使任用。”
《漢語大詞典》:发舒(發舒)
(1).犹放纵;任意妄为。史记·陈涉世家:“客出入愈益发舒,言 陈王 故情…… 陈王 斩之。”明史·佞倖传·逯杲:“ 杲 益发舒,势出 达 上。”
(2).扩散;发散。汉书·梁王刘立传:“ 永始 中,相 禹 奏 立 对外家怨望,有恶言。有司案验,因发淫乱事,奏 立 禽兽行,请诛。太中大夫 谷永 上疏曰:‘……案事者乃验问恶言,何故猥自发舒?’”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燥刚以发舒,酸苦以涌洩,杵臼无停鸣,鐺鼎不暇涤。”《宋史·乐志十一》:“维莫之春,五阳发舒。日之夕矣,三星在隅。”
(3).犹言立功扬名,得志显达。 明 袁宏道 《寿李母曹太夫人八十序》:“盖天下唯至翕生至张,山以翕为体,而夭乔以蕃为用。故唯母之凝结,乃 献夫 之所以发舒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居三年,公子又下第。 恂九 大为扼腕,奋然曰:‘榜上一名,何遂艰难若此……今见大哥不能发舒,不觉中热,十九岁老童,当效驹驰也。’”
(4).抒发;发泄。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辱书惠……惊喜交至,若接晤言,而书辞恳惻,上昭国恩,次述先美,穆乎仁义之发舒,自非积诸中者深且厚,何能至是乎?” 清 刘大櫆 《与左君书》:“谨撰序文以往,聊用发舒其怀念之情。” 章炳麟 《与刘光汉书》:“今者奉教君子,吾道因以不孤,积年鬱结,始一发舒,胜得清酒三升也。” 李大钊 《现在与将来》:“他们的现在,不是他们的人生,是他们发舒兽欲的机会。”
(5).指阐发。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六章:“他从没有把这常识发舒出来,引证到事实上,更不必说影响他人了。”
(6).犹高昂,亢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秦中丞:“既訐上官得志,意气益发舒,人多畏恶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数日榜放,生竟领荐, 王 下第……俄, 餘杭 生至,意气发舒,曰:‘盲和尚,汝亦啖人水角耶?今竟何如?’”
(7).犹放达。明史·周忱传:“歷 宣德 、 正统 二十年间,朝廷委任益专。两遭亲丧,皆起復视事。 忱 以此益发舒,见利害必言,言无不听。”明史·郑一鹏传:“ 一鹏 性伉直,居諫垣中最敢言……时诸臣进言多获谴,而 一鹏 间得俞旨,益发舒言事。”
(8).犹言无约束。明史·徐阶传:“会问 阶 知人之难。 阶 对曰:‘大奸似忠,大诈似信。惟广听纳,则穷凶极恶,人为我攖之……即不实,小者置之,大则薄责而容之,以鼓来者。’帝称善。言路益发舒。”明史·申时行传:“及 居正 卒, 张四维 、 时行 相继柄政,务为宽大……而言路为 居正 所遏,至是方发舒。”
(9).指花展开。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养兰诀》:“草木经夏,焦灼之后,必得此一番浓厚露气,濡养两月,方得含膏孕秀,以待来春发舒。”
(10).犹施展。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魏 汤 二尚书敭歷槐棘,多所发舒。”
(11).犹言充分发展。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鋭于千载。”
《漢語大詞典》:勒功
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亦指建立功勋。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勒功中岳,以章至尊。” 唐 薛存诚 《东都父老望幸》诗:“众愿其难阻,明君早勒功。” 明 徐熥 《送李太守擢宪滇南》诗:“他日勒功留片碣, 点苍 如黛石嵯峨。”
《國語辭典》:自赎(自贖)  拼音:zì shú
1.捐献资财入官以赎罪或立功赎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宋史。卷四七七。叛臣列传下。李全下》:「义深走金,安用杀林、德自赎。」
2.泛指自我赎罪。宋。曾巩〈进太祖皇帝总序状〉:「仰负恩待,无以自赎。」
3.自行解脱。唐。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使恃才薄行者自赎于烦辱,以能见忌者骋力于通衢。」
《漢語大詞典》:树勋(樹勳)
建立功勋。 唐 刘长卿 《从军》诗之五:“将军追虏骑,夜失 阴山 道,战败仍树勋, 韩 彭 但空老。” 唐 杜甫 《王兵马使二角鹰》诗:“将军树勋起 安西 , 崑崙 虞泉 入马蹄。”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家丁:“其善战者多以首功自奋,间至登坛。亦有以降虏效顺者,尤称驍健。近 辽 左 李寧远 专仗此树勋。”
《国语辞典》:立功名  拼音:lì gōng míng
建立功业名望。《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朝廷降诏兴贤。黄巢一见,心中大喜,这是男儿立功名之时。」
《漢語大詞典》:树功(樹功)
建立功勋。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故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此诚圣贤拯救之秋,烈士树功之会也。” 清 唐甄 潜书·辨儒:“自 宋 以来,圣言大兴,乃从事端於昔,树功则无闻焉。”
《國語辭典》:功狗  拼音:gōng gǒu
受人指示而奔走有功的人。汉高祖曾说萧何为功人,诸将为功狗。《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分類:立功
《國語辭典》:功人  拼音:gōng rén
发号施令,指挥行动取得功劳的人。《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漢語大詞典》:立勋(立勳)
建立功勋。 三国 魏 曹丕 《赐张既子翁归为关内侯诏》:“ 荀桓子 立勋 翟 土, 晋侯 赏以千室之邑。”晋书·齐王攸传:“佐命立勋,劬劳王室。”
《漢語大詞典》:奏绩(奏績)
取得成绩;建立功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或为干城之选,则当奏绩於疆埸。” 清 马建忠 《巴黎覆友人书》:“故 英 得 法 助,奏绩於 黑海 之滨。”
《國語辭典》:三不朽  拼音:sān bù xiǔ
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指立德、立言、立功三件可以永远受人怀念和敬仰的事。宋。杨万里 跋写真刘敏叔八君子图诗:「古人三不朽,诸老一一中。」
《國語辭典》:万里侯(萬里侯)  拼音:wàn lǐ hóu
立功于边远之地而得封官。北周。庾信〈拟怀〉诗二七首之三:「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唐。王勃〈春思赋〉:「都护新封万里侯,将军稍定三边地。」也作「封侯万里」、「万里封侯」。
《漢語大詞典》:致果
极其勇敢地杀敌立功。左传·宣公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孔颖达 疏:“能杀敌人,是名为果,言能果敢以除贼;致此果敢,乃名为毅言能强毅以立功。”宋书·刘道产传:“孤城弱众,厉志致果。”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名利之念不忘,而欲其敌愾致果,舍命不渝,又可得乎?”
分類:勇敢立功
《漢語大詞典》:效功
(1).考核百工制造的器物。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工师效功,陈祭器。” 郑玄 注:“效功,録见百工所作器物也。” 孔颖达 疏:“命此工官之长,效实百工所造之器物,陈列祭器善恶。”
(2).效劳,立功。韩非子·饬令:“朝廷之事,小者不毁,效功取官爵,廷虽有辟言,不得以相干也。”后汉书·冯异传:“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効功报德。”
(3).犹功效。 清 唐甄 潜书·有归:“圣人之能事毕矣,儒者之效功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