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营窟(營窟)  拼音:yíng kū
1.累土穴居的洞窟。《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2.比喻经营藏身避难之所。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处己将营窟,论心若合符。」
《國語辭典》:狡兔三窟  拼音:jiǎo tù sān kū
狡猾的兔子有三处藏身的洞穴。《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聊斋志异。卷七。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也作「三窟狡兔」。
分類:藏身避祸
《漢語大詞典》:窠窟
动物栖身之所。喻指事业。 宋 王安石 《雨霖铃》词:“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
《漢語大詞典》:鬼窟
(1).鬼之洞穴。 唐 韩愈 等《会合联句》:“鬼窟脱幽妖,天居覿清拱。”
(2).比喻邪门歪道。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晚 唐 之下者,亦堕野狐外道鬼窟之中。”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近日之评 杜 者,鉤深抉异,以鬼窟为活计,此 辰翁 ( 刘辰翁 )之牙后慧也。”
分類:洞穴
《漢語大詞典》:法窟
佛教语。佛涅槃后,弟子 迦叶 于 迦兰陀竹园 大石窟内结集三藏经典,称为“窟内上座部”。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后因以“法窟”指佛寺。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之一:“松含风雨石骨瘦,法窟寂寥僧定时。”《梅村诗话》引 清 圆鉴 《过天宁寺见放马歌》:“法窟聊藏狮子花,空山为指金鞭影。”
《國語辭典》:窟室  拼音:kū shì
掘地为室,即地下室。《左传。襄公三十年》:「郑伯有嗜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北周。庾信〈小园赋〉:「尔乃窟室徘徊,聊同凿坏。」也作「窟宅」。
《漢語大詞典》:蛟窟
龙宫。借指大海。 宋 梅圣俞 《书窜诗》:“妻孥不同涂,风浪过蛟窟。”
分類:龙宫大海
《漢語大詞典》:云窟(雲窟)
高山上的岩洞。 宋 王禹偁 《阳冰篆》诗:“唯兹数十字,遒劲倚云窟。” 宋 杨万里 《游莆涧呈周帅蔡漕张舶》诗:“穹巖千仞敲欲裂,仰看飞泉泻云窟。”
《骈字类编》:一窟
战国策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孟尝君顾谓冯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董传策众妙岩记循渊而入其左有窟甚长右一窟有响石厥声铿然俗呼为铜鼓
《骈字类编》:山窟
吕太乙土赋公和之山窟非漏子猷之冬林自赏
《漢語大詞典》:岩窟(巖窟)
山洞。 唐 郑惟忠 《古石赋》:“嵗月彫讹,丘陵芜没,巔坠坑穽,枕倚巖窟。” 唐 白居易 《岁暮言怀》诗:“只合居巖窟,因何入府门?”
分類:山洞
《骈字类编》:土窟
宋 苏轼 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 千夫馀力起三闸,焦陂下与长淮通。十年憔悴尘土窟,清澜一洗啼痕空。
分类:土窟
《骈字类编》:海窟
唐 李益 塞下曲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唐 卢仝 月蚀诗 可从海窟来,便解缘青冥。
宋 梅尧臣 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二十韵 浮言近意不历口,直欲海窟拿蛟螭。
《漢語大詞典》:马窟(馬窟)
指饮马的积水窟。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铭》:“ 长城 马窟, 广武 兵栏。” 唐 陆龟蒙 《早春雪中作吴体寄袭美》诗:“光填马窟盖塞外,势压鹤巢偏殿巔。”
分類:饮马积水
《骈字类编》:蜃窟
孔武仲 龟石诗 下骇深潭怪蜃窟,上应中天元武星。
《國語辭典》:桂窟  拼音:guì kū
1.相传月中有桂树,所以称月为「桂窟」。元。郝经〈三汉北城月榭玩月醉歌〉:「露华涨冷濯桂窟,氛露洗尽豁四旁。」
2.比喻科举考场。金。王寂〈挽姚仲纯〉诗:「妙龄探桂窟,雅志傲蒲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