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窟窡
物自洞中欲出貌。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跧梁排郁缩,闯竇揳窟窡。”一本作“ 窋窡 ”。
分類:洞中
《國語辭典》:狡兔三窟  拼音:jiǎo tù sān kū
狡猾的兔子有三处藏身的洞穴。《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聊斋志异。卷七。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也作「三窟狡兔」。
分類:藏身避祸
《國語辭典》:麦积山石窟(麥積山石窟)  拼音:mài jī shān shí kū
地名。在甘肃省天水县东南麦积山。大部分为北朝时期的泥塑造像,风格清新秀丽,富有生活气息。石窟因年久风化而分裂成东西两崖,壁画虽多剥落,尚可看出古代中原画风的面目。由现存文献来看,在四世纪末到五世纪初期,此窟已经开凿,且为当时佛教中心。
《漢語大詞典》:墓窟
墓穴;坟墓。 艾青 《春》诗:“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分類:墓穴坟墓
《漢語大詞典》:离宫别窟(離宫别窟)
见“ 离宫别馆 ”。
《漢語大詞典》:离宫别馆(離宫别館,離宫别舘)
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於是乎离宫别馆,弥山跨谷。”一本作“ 离宫别舘 ”。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离宫别馆之所在,车辙马跡之所向,咸堑山而陻谷。” 宋 岳珂 桯史·馆娃浯溪:“ 子胥 不见戮,则 吴 之离宫别馆至於今可存。” 清 孙枝蔚 《姑苏台》诗:“离宫别馆连云起,此事蚤传 越王 耳。”亦作“ 离宫别观 ”、“ 离宫别窟 ”。史记·大宛列传:“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以 崑崙 为宫,亦有离宫别窟。”
《國語辭典》:龙潭虎窟(龍潭虎窟)  拼音:lóng tán hǔ kū
龙潜居的深潭,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凶险之地或英雄聚集之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閒对著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荒凉径界,无非些兔迹狐踪;坦迤土壤,料不是龙潭虎窟。」也作「龙潭虎穴」、「虎穴龙潭」、「虎窟龙潭」。
《國語辭典》:龙潭虎穴(龍潭虎穴)  拼音:lóng tán hǔ xuè
潭,深水池。龙潭虎穴指龙潜伏的深渊,老虎藏身的洞穴。比喻凶险之地。《封神演义》第七一回:「二马拨开,鎗斧并举,大战龙潭虎穴。」《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你父亲因他不是个诗书礼之门,一面推辞,便要离了这龙潭虎穴。」也作「龙潭虎窟」。
《國語辭典》:龙门石窟(龍門石窟)  拼音:lóng mén shí kū
中国著名的石窟之一。分布于河南省洛阳城南伊水入口处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凿,延至唐代,历时四百多年。雕刻刀法圆熟细腻,佛像表情自然生动。也称为「伊阙石窟」。
《漢語大詞典》:隆窟
见“ 隆崛 ”。
《漢語大詞典》:隆崛
特起貌,高耸貌。文选·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崪,隐轔鬱律。” 李善 注引《埤苍》:“崛,特起也。”一本作“ 隆窟 ”。 晋 郭璞 《登百尺楼赋》:“瞻 禹臺 之隆崛,奇 巫咸 之孤峙。”一说为山形曲折貌。见 高步瀛 《〈文选〉李注义疏》引 胡绍煐 笺证。
《漢語大詞典》:刘窟头(劉窟頭)
(1). 五代 刘仁恭 善挖掘地道攻城,因得“刘窟头”之号。新五代史·杂传一·刘守光:“ 刘守光 , 深州乐寿 人也。其父 仁恭 ,事 幽州 李可举 ,能穴地为道以攻城,军中号‘刘窟头’。”
(2).谓身死入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上闻 从荣 伏诛,悲骇几落御榻,气絶復苏者再,由是不豫转增,以至晏驾。自云:‘我今日自作刘窟头也。’”
定窟
【佛学大辞典】
(杂名)修禅定之岩窟。义楚六帖七曰:「佛有诚言,四等六通憩禅林而始就。八除十入,依定窟而方成。」
俱利窟
【佛学大辞典】
(地名)长阿含经十八曰:「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俱利窟中。」
法窟
【佛学大辞典】
(杂名)修法道场之称。
帝释窟
【佛学大辞典】
(地名)(参见:帝释岩)
祇树花林窟
【佛学大辞典】
(地名)祇树给孤独园也。长阿含经一曰:「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花林窟。」
苫婆罗窟
【佛学大辞典】
(地名)依瞻波树而名窟。慧苑音义下曰:「苫婆是香花树名也,其窟侧近多生此树,故因名耳。」梵Ca%mpa%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