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6,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井喷
三不知
亡阳
卒乍
哗变
翻腔
急智
急客
瞋菌
爆发
刹住
冷手
冷丁
冷颤
危象
《漢語大詞典》:井喷(井噴)
地下水、天然气、原油等受地层压力突然夹带着泥沙,从井口喷出的现象。 刘白羽 《石油英雄之歌》二:“队长头一个冲上去,淋得满头满身是油,制服了井喷。”
《漢語大詞典》:三不知
三个不明智的行动。左传·文公二年:“﹝ 臧文仲 ﹞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
分類:明智行动
《漢語大詞典》:亡阳(亡陽)
中医学名词。指大汗不止或吐泻过剧等造成阳气突然衰竭的虚脱现象。 明 汤显祖 《邯郸记·生寤》:“贵人抬手,指下细端详,手背上汗亡阳。”
《國語辭典》:卒乍  拼音:cù zhà
仓卒、一下子。《朱子语类辑略。卷一。鬼神》:「或问鬼神有无。曰:『此岂卒乍可说,便说,公亦岂能信得及,须于众理看得渐明,则此惑自解。』」也作「卒急」、「猝乍」。
分類:仓促突然
《國語辭典》:哗变(譁變)  拼音:huá biàn
部下叛变。如:「军队一旦发生哗变,将不可收拾。」
《國語辭典》:翻腔  拼音:fān qiāng
顿时改变脸色、态度。《文明小史》第三二回:「登时脸上发青,要待翻腔,却因平日合他交情尚好。」也作「翻脸」。
《國語辭典》:急智  拼音:jí zhì
临急应变的才智。《醒世恒言。卷一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见那女孩儿叫声:『哥哥,你是兀谁?』朱真那厮好急智,便道:『姐姐,我特来救你。』」
《漢語大詞典》:急客
突然到来的客人,不速之客。后汉书·周磐传:“﹝ 蔡顺 ﹞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 顺 不还,乃噬其指, 顺 即心动,弃薪驰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来,吾噬指以悟汝耳。’”
《漢語大詞典》:瞋菌
形容笛声从郁积突然迸发。文选·马融〈长笛赋〉:“充屈鬱律,瞋菌碨抰。” 李善 注:“皆众声鬱积竞出之貌。”
《國語辭典》:爆发(爆發)  拼音:bào fā
1.因火和热而炸裂。如:「炸弹爆发」。
2.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如:「火山爆发」。
3.事情或情绪突然而猛烈发生或发作。如:「爆发中日战事」、「他满肚委屈正无处发泄,被你一顶嘴,所有的不快便爆发出来。」
《漢語大詞典》:刹住
使突然停止。例如:把车刹住。
制止。例如:刹住歪风。
《漢語大詞典》:冷手
(1).寒凉的手。《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如今手裡没钱了,你若要与他三百两银子,他也罢了,冷手挝不着热馒头。”
(2).突然伸手。 梁斌 《播火记》第二卷三二:“ 朱老忠 气红了脸,抖着右手,说:‘ 大贵 !来,看我的,非骑它不行!’说着,一个箭步窜过去,冷手抓住笼头,叫 大贵 把滚落的鞍鞯,抛在地上,两只手把长鬃一攀,扔地一下子,腾空跳上马背。”
《國語辭典》:冷丁  拼音:lěng dīng
没有防备、突然。如:「冷丁经他一说,我尴尬的面红耳赤。」也作「冷不防」。
分類:冷丁突然
《國語辭典》:冷颤(冷顫)  拼音:lěng zhàn
因寒冷或紧张而发抖。如:「他走出暖和的屋子,一阵冷风迎面吹来,不禁打了个冷颤。」《醒世姻缘传》第一六回:「晁夫人怀著一肚皮闷气,走到房里看他,只见晁源一阵阵冷颤。晁夫人看了一会,说道:『我拿件衣裳来与你盖盖。』」
《國語辭典》:冷战(冷戰)  拼音:lěng zhàn
1.泛指国际间除武力冲突外的其他一切紧张、对峙的状态。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欧洲的崩溃、西方殖民地秩序的瓦解及共产势力的扩张,乃形成美国领导的民主阵营与苏俄领导的共产集团非战非和的微妙关系。双方在意识型态、政治、经济与军事等方面均有冲突,只是没发动全面性的战争,称为「冷战」。
2.比喻人与人间,除肢体、语言的冲突外,任何紧张、对峙的状态。如:「他夫妻俩已冷战了个把月,至今仍无丝毫转圜的馀地。」
《國語辭典》:冷战(冷戰)  拼音:lěng zhan
1.指国际间运用政治、经济、心理手段,取代武器的战争。为英语coldwar的意译。今也指人际间以冷默态度取代激烈争论的方式。如:「夫妻间一有争议就吵架或冷战,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2.因寒冷、惊吓或紧张而发抖。如:「寒风袭来,他不禁打了一个冷战,酒意全消了。」《歧路灯》第四五回:「这『拐带人命』四字,把王中吓了一个冷战。欲待上前去问,却又苦于无因。只得倾耳细听。」《侠义传》第八二回:「包公冷笑道:『……你可晓得本阁的规矩么?』艾虎听了,暗暗打个冷战,道:『小人不知甚么规矩。』」也作「寒噤」。
《漢語大詞典》:危象
危险的迹象,特指疾病症状突然加剧,危及生命的现象。例如:高血压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