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空竭
空虚;罄尽。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餘亿,府帑空竭。” 宋 苏洵 《上韩舍人书》:“赋敛日重,府库空竭。”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九节:“ 魏明帝 大造宫殿苑囿,掠夺民间美女,淫侈无度,从此库藏空竭,百姓怨苦。”
穷困;贫乏。《宋书·五行志三》:“此人君苟饰宫室,不知百姓空竭,故天应之以旱,火从高殿起也。”
《漢語大詞典》:枵虚
空虚。 宋 欧阳修 《再和圣俞见答》:“腹虽枵虚气豪横,犹胜諂笑病夏畦。” 明 康浚川 《折桂令·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投至得九重阶官封相府,早已是百忙里雪满头颅,枉自独漉,无补枵虚。”
分類:空虚
《漢語大詞典》:空耗
(1).空虚;匮乏。宋史·孙甫传:“宿兵以来,国用空耗。”
(2).白费。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八》:“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漢語大詞典》:殚虚(殫虚)
空竭;空虚。明史·陈俊传:“时州县残破,帑藏殫虚。”明史·魏时亮传:“今天下府库殫虚,百姓困瘁。”
分類:空竭空虚
《漢語大詞典》:滔窕
空虚;不充实。《淮南子·本经训》:“故小而行大,则滔窕而不亲;大而行小,则陿隘而不容。” 高诱 注:“滔窕,不满密也。”
《漢語大詞典》:枭牢(梟窂)
空虚。
分類:空虚
《漢語大詞典》:溪极(谿極)
(1).犹空虚。吕氏春秋·适音:“太清则志危,以危听清,则耳谿极;谿极则不鉴,不鉴则竭。” 高诱 注:“谿,虚;极,病也。不闻和声之故也。”一说,谓疲惫。 俞樾 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按 高 注曰:‘谿,虚;极,病也。’殊不成义。谿疑谻字之误,其左旁谷字,与豀字左旁谷字相似,因而致误也。文选·上林赋曰‘与其穷极倦谻。’, 郭璞 注曰:‘穷极倦谻,疲惫者也。’是谻、极义同,并有病义。”
(2).一说,谓疲惫。
分類:空虚疲惫
《國語辭典》:寂寞  拼音:jí mò
1.寂静。《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幽空虚以寂寞,倚石岩以流涕兮。」
2.孤单冷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且路上有伴,不至寂寞,心上也欢喜。」《红楼梦》第六四回:「如此长天,我不在家,正恐你们寂寞,吃了饭睡觉,睡出病来。」
《國語辭典》:寂寥  拼音:jí liáo
1.寂静冷清。宋。周邦彦〈南乡子。户外井桐飘〉词:「户外井桐飘,淡月疏星共寂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即到了洞里,尘埃满地,门户寂寥,似若无人之境。」
2.空旷高远。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纭天地,寂寥宇宙。」
《國語辭典》:寥寥  拼音:liáo liáo
1.空旷、空虚。晋。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四:「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宋。曾巩〈将之江浙延祖子山师柔会别饮散独宿孤亭遂书怀别〉诗:「功名竟安在,富贵空寥寥。」
2.孤寂、孤单。唐。宋之问〈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诗:「移疾卧兹岭,寥寥倦幽独。」唐。祖咏 苏氏别业诗:「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3.形容数量少。如:「寥寥无几」。唐。权德舆 舟行见月诗:「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文明小史》第二七回:「那时天气尚早,游客寥寥。」
4.雄劲,清越。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唐。姚合 过无可上人院诗:「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
《國語辭典》:无聊(無聊)  拼音:wú liáo
1.精神空虚、愁闷。《楚辞。王逸。九思。逢尤》:「心烦愦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唐。罗隐〈大梁见乔诩〉诗:「千年非有限,一醉解无聊。」《聊斋志异。卷一一。香玉》:「于是至无聊时,女辄一至。」
2.穷困而无所依靠。《晋书。卷一○五。石勒载记下》:「自是刘、石祸结,兵戈日交,河东、弘农间百姓无聊矣。」
3.无可奈何。《史记。卷一○六。吴王濞列传》:「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以故遂称病。……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
4.形容语言举止无趣而惹人讨厌。如:「别老是把无聊当有趣。」
《國語辭典》:不意  拼音:bù yì
1.没想到,出乎意料之外。《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三国演义》第八回:「儒慌赶入园中劝解,不意误撞恩相,死罪!死罪!」
2.不以为意,没放在心上。《诗经。小雅。正月》:「终踰绝险,曾是不意。」《后汉书。卷一五。李王邓来列传。李通》:「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
《國語辭典》:自失  拼音:zì shī
心意若失,茫然无所措。《列子。仲尼》:「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以至骨立。」《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
《漢語大詞典》:空寂
(1).空虚寂寞。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苟史官不絶,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余观 子耕 了外物成坏,犹影像空寂。” 清 姚鼐 《归舟》诗:“老翁万事投空寂,只写清诗处处留。”
(2).空洞枯寂。 宋 叶适 《存斋铭》:“性因物迷,心与事往;必谨司之,勿抑勿放;勿趣有为,勿堕空寂;是故无存,执妄为得。” 明 王守仁 《大学问》:“盖昔之人固有欲明其明德者矣,然惟不知止於至善,而騖其私心於过高,是以失之虚罔、空寂,而无有乎家国、天下之施。”
(3).幽静冷落。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殡宫饼》:“中夜空寂,不妨过我。” 老舍 《骆驼祥子》九:“就是脚下这座大石桥,也显着异常的空寂,特别的白净,连灯光都有点凄凉。” 秦兆阳 《老羊工》:“在这空寂得怕人的大山里边,有时候,他是多么希望有个人来跟他说说话儿啊!”
(4).佛教语。谓事物了无自性,本无生灭。《楞严经》卷五:“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 恒河 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 唐 刘长卿 《题虎丘寺》诗:“久迷空寂理,多为繁华故。”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之二:“顾来日之渐短,悼往事之可悔,於是览佛氏空寂之音,而有当於心,遂委身而从事焉。”
(5).指佛法,佛门。 宋 陈善 扪虱新话·王韶悔杀伐:“ 王韶 在 熙河 多杀伐,晚年乃出知 洪州 ,颇多悔恨,栖心空寂,冀有以洗涤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长厌繁华,每欲投身於空寂。”
《國語辭典》:空疏  拼音:kōng shū
空虚、空洞。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颜延年负气摧黜,谢灵运空疏乱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