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7,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雨气
蜃气
真空
气压
混混
水影
吹风
气动
气冷
通气
冷气
气温
新气
气流
纳新
《漢語大詞典》:雨气(雨氣)
潮湿的空气;水气。 唐 沈佺期 《乐城白鹤寺》诗:“潮声迎法鼓,雨气溼天香。” 宋 苏舜钦 《杭州巽亭》诗:“凉翻帘幌潮声过,清入琴尊雨气来。” 元 张养浩 《拟四季归田乐·夏》诗:“溪光林樾润,雨气桑麻香。”
《漢語大詞典》:蜃气(蜃氣)
亦作“蜄气”。 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著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现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以为蜃吐气而成,故称。史记·天官书:“海旁蜄气象楼臺,广野气成宫闕然。”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碑》:“遥望海中,若二人像。朝视沉浮,疑诸蜃气,夕復显晦,乍若潜火。” 明 无名氏 《四贤记·会母》:“谩委蛇 淄青 道,万里晴光重照,会见波恬蜃气销。” 何其芳 《画梦录·炉边夜话》:“在那辽阔间也许有长春的岛屿,如蜃气所成的楼阁。”
《國語辭典》:真空  拼音:zhēn kōng
1.完全无任何物质存在的空间。
2.比喻完全没有任何人、事物、权力等的地方或活动停摆的现象。如:「真空地带」、「真空状态」。
3.佛教用语。指一切现象都只是概念所构成,没有实体。《大智度论》卷三一:「复次毕竟空是为真空。」
《國語辭典》:气压(氣壓)  拼音:qì yā
大气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参见「大气压力」条。
《國語辭典》:混混  拼音:hùn hùn
1.元气显著的样子。《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乃合大道,混混冥冥。」
2.浊乱的样子。《楚辞。王逸。九思。伤时》:「时混混兮浇饡,哀当世兮莫知。」
3.波浪的声音。《文选。枚乘。七发》:「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4.苟且度过。如:「像我们这些庸材,只好混混日子了。」
《國語辭典》:混混沌沌  拼音:hùn hùn dùn dùn
1.迷迷糊糊而不清醒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长大起来,仍然是不知稼穑艰难,混混沌沌的过日子。」
2.模糊而不分明。《老残游记》第七回:「揭起门帘来,只见天地一色,那雪下的混混沌沌价白,觉得照的眼睛发胀似的。」
《國語辭典》:滚滚(滾滾)  拼音:gǔn gǔn
1.形容翻涌浮沉的样子。如:「波涛滚滚」、「滚滚红尘」、「黄沙滚滚」。也作「混混」、「衮衮」。
2.形容水沸腾。《红楼梦》第八回:「『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著来。快上炕来坐著罢。』命人倒滚滚的茶来。」
3.繁多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九三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
《漢語大詞典》:水影
(1).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地面的幻景。远观如水,视地见景,故称。晋书·苻坚载记下:“ 长安 有水影,远观若水,视地则见人,至是则止。”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神龙 中, 洛城 若水影,纤微必照,就视则无所见。”旧唐书·五行志:“ 洛阳 东七里有水影,侧近树木车马之影,歷歷见水影中。”参见“ 海市蜃楼 ”。
(2).水中倒影。 南朝 梁 何逊 《夕望江桥》诗:“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唐 戎昱 《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诗:“萤光入竹去,水影过江来。” 宋 张耒 《出长夏门》诗:“岩声答远响,水影弄空翠。” 元 倪瓒 《小桃红》曲:“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 秦淮河 的夜。”
《國語辭典》:海市蜃楼(海市蜃樓)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种物理现象。以字义而言,蜃是指大蛤蜊,传说蜃能吐气而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三。鳞部。蛟龙》。实际上,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远处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多在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沙漠中出现。后亦用以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山水门。海。海市》引《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也作「海楼」、「蜃楼」、「蜃楼海市」。
《國語辭典》:吹风(吹風)  拼音:chuī fēng
1.身体被风吹到。如:「在风口吹风,小心著凉了!」
2.用吹风机烘乾头发。如:「理发师正忙著帮客人吹风。」
3.透露或传递消息。《邻女语》第八回:「沈道台又到街头巷尾,找寻都统的书役,一路吹风送信,要他们回来当差。」
《漢語大詞典》:气动
利用撞击作用或转动作用产生的空气压力使运动或作功的。例如:气动控制阀。
空气动力的。例如:气动弹道。
《漢語大詞典》:气冷
用空气而不用任何中间介质(如水和油)冷却气缸
用空气冷却
用气体作冷却剂
《國語辭典》:通气(通氣)  拼音:tōng qì
1.气脉通达顺畅。《易经。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晏子曰:『古之饮酒也,足以通气合好而已矣。』」
2.通风。如:「这房间窗户太小,不通气。」唐。张昌龄〈对高洁之士策〉:「山林不夭,风云以之通气。」
3.互通声息。如:「他们里外通气,窃得了不少机密。」
4.通达事理。如:「那小子学识经验不足,且不通气。」
《國語辭典》:冷气(冷氣)  拼音:lěng qì
1.冷的气流。《大宋宣和遗事。利集》:「渐入沙漠之地,风霜高下,冷气袭人,常如深冬。」《西游记》第二七回:「你看他觔斗幌幌、冷气飕飕,须臾间,奔南山摘桃不题。」
2.冷气设备的别名。参见「冷气设备」条。
3.古代指因过于哀痛而引起的气逆病症。《梁书。卷四七。孝行传。褚脩传》:「脩性至孝,父丧毁瘠过礼,因患冷气。」
《國語辭典》:气温(氣溫)  拼音:qì wēn
大气的温度。
《漢語大詞典》:新气(新氣)
(1).新的气派;新的作风。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革命党也一派新气,--绅士们先前所深恶痛绝的新气,‘文明’得可以;说是‘咸与维新’了,我们是不打落水狗的,听凭它们爬上来罢。”
(2).新鲜空气。《孽海花》第一回:“终年光景是天低云黯,半阴不晴,所以天空新气是极缺乏的。”
《國語辭典》:气流(氣流)  拼音:qì liú
1.流动的空气,称为「气流」;近地面者称为「风」。
2.仅有气息透出而不颤动声带的流音,称为「气流」。
《漢語大詞典》:纳新
吸进新鲜空气
用来比喻接收新成员。例如:纳新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