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泰山之安  拼音:tài shān zhī ān
如泰山一般安定、稳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东周列国志》第一六回:「内安百姓,外抚四夷,勋加于王室,泽布于诸侯,国有泰山之安,君享无疆之福。」
《国语辞典》:覆盂之安  拼音:fù yú zhī ān
似覆置的盂那样安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唐。张说〈开元正历握乾符颂〉:「四海有覆盂之安,百代无委裘之隙,是之谓圣人握符之大宝也。」也作「覆盂之固」。
《国语辞典》:覆盂之固  拼音:fù yú zhī gù
比喻稳固不动摇。也作「覆盂之安」。
分类:稳固动摇
《国语辞典》:老树盘根(老树盘根)  拼音:lǎo shù pán gēn
老树的根在土中缠绕纠结。比喻基础极为稳固。如:「千年神木因老树盘根,纵有强风暴雨,仍屹立在山间。」
《国语辞典》:站稳脚跟(站稳脚跟)  拼音:zhàn wěn jiǎo gēn
比喻基础稳固,立场坚定。如:「在任何变动中,他都能站稳脚跟,不会见风转舵。」
《国语辞典》:瓷饭碗(瓷饭碗)  拼音:cí fàn wǎn
大陆地区用来比喻不稳固的职位。如:「你小心铁饭碗变成瓷饭碗!」
《国语辞典》:安如盘石(安如盘石)  拼音:ān rú pán shí
形容坚定稳固,不可动摇。《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像这般的闹起来,只怕安如盘石的中国,就有些儿不稳当了。」
《国语辞典》:安于泰山(安于泰山)  拼音:ān yú tài shān
如泰山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然稳固。「泰」文献异文作「太」。《汉书。卷五一。枚乘传》:「易于反掌,安于太山。」
《国语辞典》:碗足儿(碗足儿)  拼音:wǎn zú ér
碗底凸起的圈状圆棱。其功能在使置于平面上的碗能稳固站立。
《国语辞典》:铁三角(铁三角)  拼音:tiě sān jiǎo
比喻具有强大力量的三方面,结合成强势而稳固的阵容。如:「这出戏的制作人及男、女主角,是电视台公认的铁三角。」
《國語辭典》:安如泰山  拼音:ān rú tài shān
形容稳定牢固如泰山一般,不可动摇。《三国演义》第四五回:「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也作「安若泰山」、「稳如泰山」。
《漢語大詞典》:安于盘石(安於盤石)
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於盘石,寿於旗翼。” 杨倞 注:“磐石,盘薄,大石也。”
《國語辭典》:安邦治国(安邦治國)  拼音:ān bāng zhì guó
治理国家,使之稳固安定。《孤本元明杂剧。伐晋兴齐。头折》:「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也作「安邦定国」。
《國語辭典》:安邦定国(安邦定國)  拼音:ān bāng dìng guó
治理国家使稳固安定。《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东周列国志》第九七回:「话说大梁人范雎字叔,有谈天说地之能,安邦定国之志。」也作「安邦治国」。
《漢語大詞典》:奠基石
奠定建筑物基础的石头。多比喻使事物得以产生、发展的稳固的根基。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 蔡孑民 先生负党国重望,对于构成国家民族奠基石的优秀青年及人材尤爱护不遗余力。” 阿英 《〈现代中国文学作家〉自序》:“过去十年的努力,只算建设了这新时代文艺的奠基石。”
《漢語大詞典》:打基础
使某些事物得到稳固支持
为建筑工程准备地基
为迎接更大的任务提前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