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陶令秫
高粱。因 陶渊明 为 彭泽令 时,“公田悉令吏种秫稻”而得“陶令秫”之名。见宋书·隐逸传·陶潜。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陈高士贞倩:“有《采菽堂诗集》……《放言》云:‘无家可种 故侯 瓜,何地容栽 陶令 秫。’”按, 故侯 ,指 秦 东陵侯 召平 。
《骈字类编》:粱秫
礼记内则见菽麦下
《骈字类编》:秫粟
急就篇注见秫稷下
《國語辭典》:秫秸  拼音:shú jie
高粱的秆。
分類:秫秸高粱
《漢語大詞典》:秫谷(秫穀)
黍米。晋书·隐逸传·陶潜:“﹝ 陶潜 ﹞为 彭泽 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穀,曰:‘令吾常醉於酒足,矣。’”
分類:黍米
《骈字类编》:秫粉
蔬食谱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
《韵府拾遗 屋韵》:秫菽
殷迈诗食力自荷锄盈畴种秫菽
《國語辭典》:秫秫  拼音:shú shú
1.北方人称黏性高的高粱。
2.比喻娈童。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这花弧倒生得好个模样儿。倒不像个长官,倒是个秫秫,明日倒好拿来应应急。」《金瓶梅》第三五回:「学说蛮秫秫小厮,揽了人家说事几两银子,买嗄饭在前边治了两方盒,又是一坛金华酒。」
《漢語大詞典》:蜀秫
即蜀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驴惊逸,入歧路,蜀秫方茂,斯须不见。”参见“ 蜀黍 ”。
《國語辭典》:蜀黍  拼音:shǔ shǔ
植物名。禾本科蜀黍属,一年生草本。秆粗而中心充实,高达二公尺馀。叶阔大,长达三十至四十公分。开花后结红褐色果实,为酿高粱酒的原料。是大陆东北、华北地区及印度、非洲等地重要食粮。亦可供为禽、畜的饲料。
《漢語大詞典》:丹秫
古代用作染料的赤粟。周礼·考工记·钟氏:“ 鐘 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丹秫,赤粟。”
分類:作染染料
《漢語大詞典》:早秫酒
见“ 早禾酸 ”。
《漢語大詞典》:早禾酸
酒名。亦称“ 早秫酒 ”。 宋 杨万里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之七:“七月初头六月阑,老夫日醉早禾酸。”自注:“俗谓早秫酒为早禾酸。”
分類:酒名
《分类字锦》:稻秫蓏粱
诗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疏禾稼禾麻再言禾者以禾是大名也非徒黍稷重穋四种而已其馀稻秫蓏粱之辈皆云为禾麻与菽麦则无禾称故于麻麦之上更言禾字以总诸禾也
分类:稻粱
《漢語大詞典》:秫绌(秫絀)
谓妇女针线缝工的粗劣。史记·赵世家:“黑齿雕题,却冠秫絀, 大吴 之国也。”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战国策作‘秫缝’,絀亦缝紩之别名也。秫者,綦鍼也。古字多假借,故作‘秫絀’耳。此盖言其女功鍼缕之麤拙也。”参见“ 秫缝 ”。
《漢語大詞典》:秫缝(秫縫)
用长针缝纫。谓针线粗拙。战国策·赵策二:“黑齿雕题,鯷冠秫缝, 大吴 之国也。” 鲍彪 注:“秫、鉥通,长鍼也。以鉥缝之,言其制粗拙也。”
《韵府拾遗 阳韵》:秫床(秫床)
徐集孙诗秫床何日遂归耕
《漢語大詞典》:秫缝(秫縫)
用长针缝纫。谓针线粗拙。战国策·赵策二:“黑齿雕题,鯷冠秫缝, 大吴 之国也。” 鲍彪 注:“秫、鉥通,长鍼也。以鉥缝之,言其制粗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