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10,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轻科
吏科
登科录
发科
玉科
选科
科分
科戒
科索
科业
书科
推科
理科
宣科
易科
《漢語大詞典》:轻科(輕科)
轻罚。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三:“永念画冠,缅追刑厝。徒以百鍰轻科,反行季叶。”
《漢語大詞典》:吏科
官署名。 明 清 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和稽察六部百司之事。 明 初属通政司, 清 属都察院。明史·职官志三:“吏科,凡吏部引选,则掌科同至御前请旨。外官领文凭,皆先赴科画字。内外官考察自陈后,则与各科具奏。拾遗纠其不职者。”清史稿·职官志二:“吏科分稽銓衡,註销吏部、 顺天府 文卷。”
《國語辭典》:登科录(登科錄)  拼音:dēng kē lù
科举考试后发表的录取名册。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也作「登科记」。
《國語辭典》:登科记(登科記)  拼音:dēng kē jì
科举考试后发表的录取名册。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昨日在街上见卖登科记,有俺那申家两个侄儿,都及第了。」也作「登科录」。
《國語辭典》:发科(發科)  拼音:fā kē
1.在戏剧表演中,装出某种情态以引起观众注意。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二。连枝秀》:「发科打诨,不离机锋。」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正末做劝跌倒科云)张千,我须有些腐。(张千发科云)你可不早说与我!」
2.做出某种动作,或特指装出一些使人发笑的姿态。《水浒传》第二一回:「老娘一双眼却似琉璃葫芦儿一般。却才见押司努嘴过来,叫你发科。」《红楼梦》第五三回:「那文豹便发科诨道:『你赌气去了……待我骑了这马,赶进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紧的。』说毕,引的贾母等都笑了。」
3.考中科举考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生来有福分的,随他文学低浅,也会发科发甲。」
《漢語大詞典》:玉科
法则;法令条文。 南朝 梁 陶弘景 《与梁武帝启》:“唯 逸少 得进退其间,则玉科显然可观。” 南朝 梁简文帝 《囚徒配役事启》:“玉科重轻,金关墨綬,金书去取,更由丹笔,愚谓宜详立条例,以为永準。”
《漢語大詞典》:选科(選科)
学生选择自己要学的科目。 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 狄更生 先生替我在他的学院里说好了,给我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讲。”
《國語辭典》:科分  拼音:kē fèn
1.科举中试的年分。清。昆冈《大清会典事例。卷三五三。礼部。贡举》:「所挑近省举人科分,有远至三十五六年者;而远省科分,最久总不过二十馀年。」
2.手段、花样。《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那鸨儿又有做生日、打差买物事、替还债,许多科分出来。」
《漢語大詞典》:科戒
修道的戒律、法规。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后魏 嵩山 道士 寇谦之 修 张道陵 之术,以其教太冷淡无所得,自言遇 老子 降授以辟穀轻身之法及科戒二十卷。”
《漢語大詞典》:科索
官吏向民间非法索取财物。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四:“今岁秋田,皆期大稔,仰所在切如条流本分纳税及加耗外,勿令更有科索。”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诸行:“市肆谓之行(音杭)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七:“内官监收白熟粳米,科索无厌,大率正粮一石,加费二石,始获批单。”
《漢語大詞典》:科业(科業)
指行业中的某一门。《元典章·礼部五·医学》:“每遇朔望,诣本处及聚集三皇庙圣前焚香,各説所行科业。”此指医学中的专门科目,如小儿科、妇科之类。
《骈字类编》:书科(书科)
元史不忽木传律科则专令通晓史事书科则专令晓习字画算科则专令熟闲算数
《漢語大詞典》:推科
审问判罪。《隋书·王谊传》:“若纵而不正,恐伤风俗,请付法推科。”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御史大夫 萧瑀 劾奏 李靖 破 頡利 牙帐,御军无法, 突厥 珍物,虏掠俱尽,请付法司推科。”通典·刑七:“往时纵犯,今日方告,准赦据敕,不推科。”
分類:审问判罪
《國語辭典》:理科  拼音:lǐ kē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统称。
《國語辭典》:宣科  拼音:xuān kē
高声念诵既定内容。如:「照本宣科」。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分類:念诵
《国语辞典》:易科  拼音:yì kē
指宣告的刑罚,因不适于执行,而改科他种刑罚。如罚金可改为劳役、徒刑或社会劳动,拘役可改为罚金,拘役、罚金可改为训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