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复杂(複雜)  拼音:fù zá
不单纯而繁复。如:「这部机器构造很复杂。」
《國語辭典》:帐子(帳子)  拼音:zhàng zi
1.用来遮蔽的布障。如床帐、蚊帐、车帐等。《红楼梦》第四九回:「掀开帐子一看,虽门窗尚掩,只见窗上光辉夺目,心内早踌躇起来,埋怨定是晴了。」
2.买卖的文书契约。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一折:「如今便卖这房子,也要个起功局立帐子的人。」
《國語辭典》:石卵  拼音:shí luǎn
卵形的石头。《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是个龙,胸前也有一块骨头,状如石卵,叫作龙亹。」
《國語辭典》:猴子  拼音:hóu zi
1.动物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种类繁多,形状略像人类。身上有毛,呈灰色或褐色。有尾巴,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以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为食。
2.对小厮或孩童的谑称。《水浒传》第二一回:「知县看时,只见一个婆子跪在左边,一个猴子跪在右边。」
《漢語大詞典》:蹴毬
亦作“蹵毬”。 唐 代以来的一种类似足球的运动。为 战国 时代以来流行的“蹴鞠”运动之演变,已使用充气球,并有了类似现代足球赛的球门。 唐 白居易 《洛桥寒食日作十韵》:“蹴毬尘不起,泼火雨新晴。”文献通考·乐二十:“蹵毬盖始於 唐 ,植两脩竹,高数丈,络网於上,为门以度毬。毬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否。岂非蹵鞠之变歟?” 明 汤显祖 《送臧晋叔谪归湖上》:“深灯夜雨宜残局,浅草春风恣蹴毬。”参见“ 蹴鞠 ”。
《國語辭典》:蹴鞠(蹴踘)  拼音:cù jú
一种古代踢球游戏。参见「蹴鞠」条。《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处后蹴鞠,要蹶寒,汗出多,即呕血。」
《國語辭典》:蹴鞠  拼音:cù jú
一种古代踢球游戏,类似现今的踢足球。根据《事物纪原》的记载,起源于黄帝时代,流行于汉唐,宋代发展到巅峰,明清逐渐衰微。现在的踢毽子还留有蹴鞠的影子。明汪云程著有《蹴鞠图谱》,记载唐宋到元明间蹴鞠的比赛、游戏的方法,以及球场的形式、规例。唐。杜甫清明〉诗二首之二:「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鞦韆习俗同。」也作「踢鞠」、「踢毬」、「踢圆」、「蹴鞠」、「蹴圆」。
《國語辭典》:中稻  拼音:zhōng dào
指插秧期、生长期或成熟期比早稻稍晚的稻子。
《国语辞典》:纯种(纯种)  拼音:chún zhǒng
血统纯正,祖先未曾与其他种类交配的品种。如:「这是纯种北京狗。」
《國語辭典》:角色  拼音:jué sè
1.戏剧中演员所扮演的剧中人物。有主角、配角之分。也作「脚色」。
2.一个人在团体中,依其地位所担负的责任或所表现的行为。
《漢語大詞典》:九主
指三皇五帝及 夏禹 。史记·殷本纪:“ 伊尹 处士, 汤 使人聘之,五反然后肯往从 汤 ,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司马贞 索隐:“九主者,三皇五帝及 夏禹 也。”一说指历代九种类型的人主。 裴骃 集解引 汉 刘向 《别录》:“九主者,有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国君、三岁社君,凡九品,图画其形。”
《漢語大詞典》:头羹(頭羹)
一种类似杂烩的食品。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所谓茶饭者,乃百味羹、头羹、新法鵪子羹……洗手蟹之类。”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食店:“大凡食店,大者谓之‘分茶’,则有头羹、石髓羹……寄炉麵饭之类。”
《漢語大詞典》:裆襦(襠襦)
唐 代妇女穿的一种类似裲裆的外袍。 唐 李贺 《艾如张》诗:“锦襜褕,绣襠襦。” 唐 陆龟蒙 《陌上桑》诗:“邻娃尽著绣襠襦,独自提筐採蚕叶。”
《國語辭典》:口琴  拼音:kǒu qín
乐器名。自由簧的吹奏乐器。源于十九世纪二○年代的欧洲。上面有两行并列的小孔,里面装有铜制的笛簧,用口吹吸,能发出各种声调。为英语Harmonica的意译。今有各种尺寸与不同调性的形制。
《國語辭典》:颜料(顏料)  拼音:yán liào
绘画、油漆时用来著色的材料。
《漢語大詞典》:物汇(物彙)
物类。汇,种类。 唐 罗隐 《投湖南于常侍启》:“物汇虽逃于芻狗,孤寒竟陷于虫沙。” 宋 王禹偁 《日月光天德赋》:“厥象昭然,斯为得天。附高明而能久,苏物汇以无偏。”
《国语辞典》:舞团(舞团)  拼音:wǔ tuán
指有组织编制的舞蹈团体。可分为偏重娱乐性演出和重艺术创作性等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