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万劫(萬劫)  拼音:wàn jié
极长的时间,永远。佛家称世界一成一毁为一劫。唐。李白〈短歌行〉:「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红楼梦》第一回:「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國語辭典》:尘网(塵網)  拼音:chén wǎng
人在世间,身心常受拘牵束缚,如陷网中,难得自由,故尘网比喻人世。汉。东方朔 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缰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國語辭典》:事权(事權)  拼音:shì quán
1.做事的职权。宋。梅尧臣 送邵郎中知潭州诗:「且谕汉家绥抚厚,莫言湘守事权轻。」《明史。卷三二二。外国传三。日本传》:「特遣巡视重臣,尽统海滨诸郡,庶事权归一,威令易行。」
2.军事上的权宜处理。《淮南子。兵略》:「陈卒正,前行选,进退俱,什伍搏,前后不相撚,左右不相干,受刃者少,伤敌者众,此谓事权。」
《國語辭典》:妄想  拼音:wàng xiǎng
1.荒诞或非分的念头。《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子敬回见吴侯,善言伸意,休生妄想。」《红楼梦》第五四回:「太太又赏了四十两银子,这倒也算养我一场,我也不敢妄想了。」
2.佛教上指依不正确的概念而作的思维。《金光明经》卷二:「心如幻化,驰骋六情,而常妄想,分别诸法。」
《漢語大詞典》:万感
种种感触。例如:万感交集。
分類:种种感触
《國語辭典》:化身  拼音:huà shēn
1.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显现的生命形态;亦指人或事物所转化的种种形象。《西游记》第一七回:「尔时菩萨乃以广大慈悲,无边法力,亿万化身,以心会意,以意会身,恍惚之间,变作凌虚仙子。」《西游记》第二五回:「却又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
2.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如:「他经常仗义执言,为民发声,可以说是正义的化身。」《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如有一个上帝,则一定有一个『势力尊者』,要知道上帝同阿修罗都是『势力尊者』的化身。」
3.变换身形。如:「孙悟空拥有七十二种变化的法力,能化身为各种人物。」
《國語辭典》:漏尽(漏盡)  拼音:lòu jìn
1.漏刻的水将滴尽。比喻天将破晓。如:「漏尽更残,怎奈得愁颜对月,抱影无眠。」
2.比喻老年、晚年、垂暮之年。《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3.佛教称修行人断尽烦恼的境界。
《國語辭典》:灵犀(靈犀)  拼音:líng xī
相传犀牛是一种神奇异兽,犀角有如线般的白纹,可相通两端感应灵异。后比喻不须透过言语表达,便能让彼此情意相投。唐。李商隐 无题诗二首之一:「身无䌽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只为俺,一自蟠桃会上逢。两下把灵犀暗里通。」
《漢語大詞典》:群疑
亦作“群疑”。
1.种种怀疑。易·暌:“遇雨之吉,羣疑亡也。”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羣疑满腹,众难塞胸。”
2.众人的疑惑。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弘我大信,以祛羣疑。” 茅盾 《子夜》十六:“火柴商恐惧万分,请为调查答覆,以释群疑。”
《國語辭典》:百罹  拼音:bǎi lí
百忧。比喻困难重重。晋。张协〈七命〉:「羁旅怀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畴。」晋。卢谌 赠刘琨诗:「五臣奚与,契阔百罹。」
《國語辭典》:尘累(塵累)  拼音:chén lěi
世俗事务的牵累。《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阮孝绪传》:「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
《漢語大詞典》:诸缘(諸緣)
佛教语。指色香等百般世相。此种种世相,皆为我心识攀缘之所,故称诸缘。《楞严经》卷一:“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诸缘,缘所遗者。” 宋 苏轼 《和陶杂诗》之九:“思我无所思生,安能观诸缘。” 清 顾炎武 《应州》诗之一:“顿觉诸缘减,临风独洒然。”
《漢語大詞典》:示现(示現)
(1).佛教语。谓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如 观音 之三十三身。《华严经·十地品》:“﹝世尊﹞勤行不息,善能示现种种神通。” 唐 刘禹锡 《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以神功示现,故皓雪莲生。” 宋 李纲 《书僧伽事》:“世传 僧伽 为 观音大士 化身,其神变示现之跡,载於传説,著於耳目,不可胜纪。”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惟 大峨 一山,其高摩霄,为佛书所记 普贤大士 示现之所。”
(2).引申谓神灵的显现。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闺诚》:“媳妇想起来,前年家祭之日,烛彩香烟结成奇字莫非是 赵太夫人 示现么?”
《國語辭典》:般般  拼音:bān bān
1.文彩鲜明的样子。《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般般之兽,乐我君囿。」唐。司马贞。索隐:「般般,文彩之貌也。」
2.种种、样样。唐。方干 海石榴诗:「亭际夭妍日日看,每朝颜色一般般。」唐。罗隐 下第作诗:「年年模样一般般,何似东归把钓竿。」
《國語辭典》:佛刹(佛剎)  拼音:fó chà
1.佛陀所度化的世界。唐。王维〈赞佛文〉:「在微尘中,见亿佛刹。」
2.奉佛的寺院。唐。李益〈红楼下联句〉诗:「佛刹接重城,红楼切太清。」元。曹伯启 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诗五首之三:「浩浩阴风酿宿霾,道边佛刹记曾来。」